学政大人的权力并不大,全省的四把手,为何有人说能够直接对抗二品巡抚?

如题所述

学政大人,说通俗一点,就是每个省里头的四把手。虽然说是四把手,但是其实学政的品级不固定,他有可能是正二品,也还有可能是正五品,看看这官位悬殊有多大。

但是吧,虽然这四把手的学政大人实际上手里头的权力不如巡抚和总督,可是大家知道吗?就算是封疆大吏来了,在学政大人面前也是轻易不敢吱声和招惹的。那就更不要提那些武官了在学政大人面前那叫一个毕恭毕敬。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才四把手的学政为什么地位非同一般的高呢?

地方上的封疆大吏是总督,总督一般官从从一品或者正二品,这级别已经是高官了。而且一般总督需要负责两三个省的军务,其权利和地位可想而知了。

那么巡抚呢?巡抚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一把手了,掌管着每个省的军政民财,省里的所有大小事务都归巡抚管辖。巡抚一般官从正二品或者从二品的文官,又被成为中丞大人、抚台大人。

两者都属于封疆大吏,位置高权力重,可以和朝中的六部九卿分庭抗礼。还有一个提督,提督从一品,品级上超越了巡抚,和总督平起平坐,但是地位上却还要受他们的管制。

然而学政大人不显山不露水的,看着不起眼,但是地位非常重要,就俩巡抚都不能不卖他们面子,学政大人负责的是历年的科考,抓的就是选拔官员,这个岗位特殊重要让很多人都心痒痒。正因为如此,就连五品的学政都不能小看,背后的势力极其可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不能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了一个官位的“直观权力”,却看不到一个官位的“隐形权力”。这可能是人们的一种惯性思维模式,例如学政不过是一个地方的正三品,而巡抚是正二品,就品级来说,巡抚是远远“完虐”学政的,但是有些人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学政

这里所谓的“学政”便是古代的官名,很多人在称呼上,将它称呼为“提督学政”,他掌握着一省的教育事项,管理着读书人的科举之权。一般担任学政的人大都是由朝廷从中央选派到地方,而他们的“政治出生”也大都是由翰林院和进士出生的官员负责和担任。

一般在古代的时候,一个省中有三个台,而这三个台所分管的东西是不同的,它们分别是“藩台”、“臬台”和“学台”,所对应的是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学政。他们的品级为正三品,但是就布政使来说,也有从二品进行担任,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台虽然品级大都一样,但是就具体来看,排名第一的还是布政使。因为在一个省市中,布政使除了没有巡抚级别高,其它的各部各司都没有它的级别大。

和大家介绍完了学政制度后,再和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学政。他的名字便是鼎鼎大名的张之洞。他曾担任过湖北和四川两省的学政,因为很是严格和努力的为国家选拔和选派人才,所以收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崇拜。

除了大名鼎鼎的张之洞外,纪晓岚也曾在他三十九岁的时候在福建担任学政。

巡抚

巡抚是古代时期省的军政一把手,拥有着很大的权力。特别是在清朝的时候,巡抚可以调配和主管一个省的军事和政治,而且担任一省巡抚官员的品级可能是正二品或是从一品。不同的品级决定了他们所挂职业和名头的不同,例如有的巡抚可挂兵部尚书衔,有的巡抚则只能挂兵部侍郎衔或兼督察院右都御史衔。

巡抚的官名在最初的时候,应该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但也有不少史学家认为,巡抚的名称是存在于宣德年间。但不论怎么说,巡抚名称的诞生是在明朝时候。

所以说,就从这一系列的分析来看,巡抚的职能和权力是很大的。

为什么有人说学政可以对抗巡抚?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学台一般是从中央提拔过来的,是属于朝廷和皇帝的人,我们可从纪晓岚身上看出。毕竟地方和中央自古就会有矛盾,自古就相辅相成,也自古就使得皇帝不信任和担忧,为了能够制衡这些封疆大吏,中央皇权一般会指派中央的人员,也就是自己的心腹和这位地方大吏在地方组成班子,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中央制衡力。

其次,学政的作用和吏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一个是官员的入口,一个是官员的加速器。因为等级制度的原因,以及古老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古人对读书做官很是看中,即使这是一座独木桥也会勇敢的从这里走过去。因为学政掌握着一个省中的科举人才选拔,掌握的是一个省内万千学子的选拔,而在选拔出来后,身为学政大人的官员,便会将这些人中龙凤收为自己的学生,从而有利于自己积累政治财产。毕竟这些人中龙凤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一旦他们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就可能会一飞冲天,到时候身为“老师”的自己也就自然会鸡犬升天了。

综上所述,不论是皇帝的信任,还是学生人脉的众多,都使得学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敢于和巡抚叫板的资本。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学政即提督学政,是清代特有的官职,纪晓岚和张之洞都曾担任过学政一职。顾名思义学政是学官,具体来说学政主要掌管一省的教育和科考,从职权上看学政很类似于现在的教育厅长。

比起封疆大吏巡抚的权力,学政的权力确实要小很多,但是清代的学政确实也不是巡抚轻易敢惹的,至于说学政能够直接对抗巡抚,这又有些夸大其词了。那么为什么一省的长官巡抚不敢轻易得罪一个分管教育考试的学政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学政不是一般的官员

学政虽然是朝廷委派到地方上掌管一省教育考试的官员,但是它的性质和一般的地方官有很大的区别。

清朝为防地方科考舞弊,中央会直接参与到地方上各层次的科考,学政就是朝廷临时委派到地方负责教育监管科考的官员。学政的任期是三年一任,这和三年一乡试应该是对应的,从这点来看学政其实很有“钦差”的味道,这是学政特殊性的一个体现。

学政和提督一样都不是督抚的属官,理论上学政、提督和督抚是平行的关系。学政的品级不是固定的,朝廷一般是从部院侍郎、郎中或六科给事中等官员中临时选派人员到地方担任学政,学政的品级就是以“空降”前的品级为准。

担任学政有个特殊的要求,即担任者必须是进士出身。这倒也好理解,毕竟学政是去当学官的,本身的业务水平肯定得比较高才行。

以上是学政的几点特征,其实单从学政的特点里也能嗅出巡抚不敢轻易得罪学政的一些原因。

学政的潜力很大

虽说学政的职权不算大,品级也很可能不会很高,但是能被朝廷委派到地方担任学政的基本上是受朝廷信任的人,或者是朝廷想提拔的人,所以学政的声望或潜力是比较大的,这是学政的潜在优势之一。

学政是朝廷派到地方监管教育科考的官员,本身带有钦差的性质,表面上看学政只管教育考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学政难免会接触许多部门的官员,学政对这些官员的印象将会随着学政回京而传到京城。所以省里的包括巡抚在内的官员很可能会和学政打好关系的,至少说不会轻易得罪学政。

学政管地方科考,省里那些考中秀才或举人的学子就是学政的门生了,学政是他们的座师,这些学子日后如果考中进士步入官场,那么他们就成了学政的官场人脉,这也是巡抚不敢轻易得罪学政的原因之一。

所以,即便学政的品级和权力都不及巡抚,巡抚仍然会鉴于学政的特殊性而不敢轻易得罪学政。当然,除了教育和考试方面的事,学政倒也不会有意去对抗巡抚,巡抚和学政谁为难谁都是不明智的。

第3个回答  2019-09-21
因为他的人脉比较广,毕竟管着无数的学子。
第4个回答  2019-09-20
可能学政大人是地方上的很厉害的人物了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