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水泥是如何盖出高大的楼宇的

如题所述

古代虽然没有水泥,但我们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凭借着土木和中国特别发明的榫卯结构,我们也一样建立了无数华美的宫殿和屋子。

1.抄平放线。首先建造房屋的第一步当然是抄平放线。古时候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方便的水平仪和红外线测量工具,就用木杆,线等测量工具确定地势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即我们现在说的标高。

2.开挖基槽。这个比较好理解,我们现在也在使用,就是在确定盖房屋的基础上向地面以下挖出一定的高度,用来建造地基。

3.筑基砌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地基了,其方法是用木夯。就是大树桩削成圆柱体或方柱箍上绳子,甩高后让其自由下落,以达到夯实的目的。

4.安置柱顶石。柱顶石的作用非常重要,对整体房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房屋木柱和地基之间,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上当的木柱更加稳固。

5.包砌台明。这主要是富贵人家建造房屋的过程,台明就是台基的边缘。这种在宫殿建造上用的比较普遍。

6.椽望安置。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搭建房屋的框架,即使用柱子、椽子、檩条等搭建成为房屋的基本构造。

7.毡背铺瓦。骨架起来了,就要充实血肉了。这一步主要就是为房屋搭建屋顶,充实墙体,为了以后遮风挡雨。

此外,古人在建造房屋的用材方面通常也是有讲究的。屋顶材料一般是琉璃瓦和陶瓦,而框架和门窗材料一般采用木头,古人认为木头存放时间长,还保温,冬暖夏凉,十分适用。墙体材料一般是使用防水的砂浆和油毡做成,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而且比较坚固,富贵人家也会采用特质烧成的青砖,就是用石灰和水,沙子一起混合烧制而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