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原因是

如题所述

明代万历,本来社会就乱七八糟的,张居正靠一己之力企图改变风雨飘摇的明王朝。
古代文人都有国家使命感和责任感,国之不幸,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想肩负责任,改变国家命运
万历三十八年,宏道病逝,中道悲恸过度,害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古人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安慰自己而已,一腔报国热情难以抒发,只好寄情于山水,安慰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6
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指的是不因外物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不因个人的得失而影响自己的心情。这种境界需要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和内心平静,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达到的。
千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是明朝时期的人物,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与范仲淹有很大的不同。在明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文化矛盾逐渐突出,人们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也不同,这也会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情绪反应。范仲淹是一位非常有修养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境界也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所说的境界套用到其他人身上,而应该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第2个回答  2018-07-24
你首先得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时正处于和平时期。作者是想表达不因个人得失而或喜或悲。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没有多少人能达到。所以正处于叛乱时期的袁中道就没达到。谢谢!
刚刚 · 删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