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求助-求书推荐!关于做父母的心理 专业一些的 我的家庭很有问题 总是遭到父母心理劫持

希望有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心理学专家给予一些推荐建议,我觉得我快被他们两个压迫得快疯了,尤其是我的母亲,求父母心理学,尤其是变态父母心理学的书,我好对症下药。不要劝我什么孝敬父母,或者远走他乡,我给了他们最大的宽容了,不跟他们摊开谈明白他们会一辈子跟我死磕。by the way,我是他们狗血婚姻里的维系的理由,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婚姻,而我永远是那个借口。我很累,我二十五岁了,依旧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三种焦虑:第一种是现实焦虑,它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的紧张、不安和恐惧。第二种为神经质焦虑,它是由于担心失去对奉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引发的,这种焦虑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而是害怕它不分青红皂白的冲动带来受惩罚的结果。第三种焦虑称为道德焦虑,它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有罪感。道德焦虑是伴随着超我的形成而来的,超我不成熟的人很少体验到道德焦虑。
  不管是哪种焦虑,都是人内心的一种紧张状态。而人具有一种解除紧张状态的先天倾向,因此,焦虑本身会起到一种动力的作用。同时,焦虑也起到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因为它警告我们,如果继续以那种方式行动或思考,我们就会处于危险之中。焦虑对人有积极的一面,但是,若焦虑程度太高,持续时间太长,那么人是无法忍受的,严重的焦虑往往会导致人格的分裂和精神病。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创造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几乎所有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有两个共同点:①它们是无意识的,即说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采用它们。②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相脱离的特性。自我的防御有很多种,这里,我们只讨论几种主要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升华)
  压抑( repression)。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先于其他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防御机制的运行要以它为基础。压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有法。通过它,那些会带来焦虑的观念和欲望被禁闭在本我之中,人意识不到它,焦虑自然会大大减轻。压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另一种是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人们往往回忆不起早年创伤性的生活经验,因为这样的回忆会使人痛苦。通过压抑,自我将它们压抑在本我之中,不能上升到意识水平,从而减少了个人焦虑。
  弗洛伊德认为,压抑的机制很重要,压抑使那些引起焦虑的思想和欲望不能在意识中显露,但它并没有消除那些观念欲望对人格的影响。那些观念与欲望仍在无意识中活跃着,不时通过某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某位夫人忘记自己的结婚戒指放在什么地方了,不管怎么找也找不到。这件事表而上看来是偶然的,其实它不过是这位夫人对丈夫的不满情绪和离婚欲望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从而通过一种扭曲的形式在意识和行为中的表露。
  否认( denial)。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据说它伴随着痛苦感情一起产生,是为了减轻痛苦的一种保护性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人不相信、不承认对自己不利的、带来痛苦的现实情况。一些人在亲人逝世的噩耗传来时,大叫道:“不!不!这不是真的!我不相信!”这类情况就是自我否认机制在起作用。否认使人进离现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消极办法。它只不过是通过对令人痛苦的现实闭上自己的眼睛,假定那种现实情况不存在来回避使人痛苦的现实问题。
  投射( projection)。它是一种拿别人做“替罪羊”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的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不良品质、思想感情投射给别人,看成是别人具有的东西。既然那些不良品质与思想感情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那么,自己就不会感到不安和焦虑。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利用过这种防御机制。例如,一个男子可能会对妻子说:“你并不真心爱我,”并坚信自己的话是真实的。然而事实上,他早已不爱自己的妻子了,而被别的女子所吸引,他只不过是把自己的不良品质投射到了自己妻子身上。
  反向作用( reaction formation)。这是一种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例如,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有一段时间相互对抗、怀有敌意,这种意识上的对抗和敌意是一种假面具,掩盖了潜意识中对异性的好感和倾慕。又如,一个母亲无意识中潜藏着对养育子女的厌恶感情,但在她行为上却表现出对子女的过分关心和保护。
  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合理化又可称为文饰作用。通过这种机制,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或者内心想要却未能得到的痛苦经历编造出一个似乎合理、自己能接受的解释,一个中学生因没有考上大学而懊丧不已,为了解脱自己,他说:“为什么要读大学?寒窗之苦还没受够吗?我再也不想读书了。”鲁迅小说中的阿Q在挨揍时,口里念叨着“儿子打老子”,皮肉受苦,可心里舒坦。这些都是人利用合理化的防御机制原谅自己、保护自尊的例子。
  替代和升华( displacement&sublimation)。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中聚集的大量能量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渠道发泄出来(弗洛伊德称之为精神发泄)。而满足本能欲望、发泄能量的直接方式往往为超我的道德规范或现实要求所不容,因而会遭受自我和超我的抵制与压抑(反精神发泄)。这些受抵制的力比多不得不转换对象和改变方向,企图以间接的方式发泄出来,这就是自我的一种防御机制,即“替代”。例如,本我的性需要所激起的力比多要求即时发泄,而超我的反精神发泄作用要禁止性需要的满足,自我的反精神发泄主要表现为拖延战术,延迟性需要的满足,直到找到一种活动既能满足本我性欲,又不违反超我戒律为止。图2-4表示性需要能量的发泄、反发泄和替代的一系列过程。通过一系列替代,超我和自我的反发泄作用消失,性需要得到间接的满足,人内心的紧张得到减缓。虽然发生了一系列替代,但性本能的来源、目的和动力都保持不变,只是性本能的对象变化了。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力比多发泄的直接与原始的方式是被社会赞许的、高尚的间接方式所替代,就称为升华。弗洛伊德曾对一些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进行分析,认为他们的伟大成就与原始欲望的升华有关。例如,歌德青年时期钟情于一个女子,可受到阻碍不能如愿。他痛苦万分,几乎自杀。后来,歌德将这种强烈的爱欲转化为创作冲动,写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此后,他内心平静了,痛苦消失了。因为通过创作活动。他的力比多得到了发泄,从而解除了内心的紧张和烦恼。弗洛伊德特别强调升华的作用,他在《文明及其不满》—书中指出文明和文化的进步依赖于力比多的升华。

  霍妮关于神经症人格的理论

  霍妮的学说与弗洛伊德学说的根本区别在于,弗洛伊德重视个体的内在因索,而霍妮重视个体的外在社会环境因索;弗洛伊德强调先天的生物本能,而霍妮强调后天的社会经验。
  霍妮的研究是围绕着神经症的病理学而展开的。她把神经症分为情境性神经症和人格性神经症。前者仅仅是病人对特定的困难悄境暂时缺乏适应能力,但未表现出病态的人格,他们可以很快治愈;后者则是由人格的变态引起的,就是说患者具有某种神经症的人格结构,这是神经症的实质问题所在。
  霍妮抛弃了弗洛伊德的生物本能说,主张从文化中去探求个体人格成长和神经症的产生根源。霍妮虽然认为自己不是文化人类学家,但她采纳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现点,把文化看做是复杂的社会过程的产物,正是文化的这种性质决定了个体心理的性质,更进一步说,正是文化困境的性质决定着个人冲突的性质。她认为导致神经症患者内心冲突的社会文化基础是现存的文化矛盾。第一种矛盾是竞争、成功与友爱、谦卑的矛盾;第二种矛盾是人们不断被激起的享受需要与人们在满足这些需要时实际受到的挫折之间的矛盾;第三种矛盾是个人自由与实际受到的各种限制之间的矛盾。这些社会文化困境使人们陷人难以调和的内心冲突之中。因此,她得出神经症是时代与文化的副产物的结论。
  霍妮十分重视焦虑对于神经症的作用,把焦虑看做是神经症的动力根源。她把焦虑分成两类:一是显在焦虑,这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二是基本焦虑,这是对潜在危险的反应。前者产生情境性神经症,而人格性神经症则以基本焦虑为前提。
  霍妮把神经症看做是人际关系失调所引发的,这种失调往往首先存在于抻经症病人童年的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关系之间。儿童必须得到成人的帮助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霍妮将这类父母行为称为基本罪恶。一个儿童的父母如果经常表现出这类行为,就会使儿童产生敌意,霍妮称这种敌意为基本敌意。这样儿童就陷入一种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的不幸处境之中。由于无能、无助之感与恐惧感,以及敌意导致的内疚感等,使他不得不压抑对父母的敌意。这种对父母的矛盾情感被压抑在无意识中而不能化解,使人陷入焦虑,这被霍妮称为基本焦虑。基本焦虑使儿童把对父母的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潜伏着危险,它成了滋生神经症人格的肥沃土壤。
  敌意和焦虑导致了更深的恐惧感和痛苦,为了减轻基本焦虑,就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这些策略是一些潜意识的驱动力量,霍妮称为神经症需要。她列举了十种这样的需要,并且认为正常人也有这样的需要,但与神经症患者不同的是,正常人的这种需要可以随现实条件的改变而灵活变动,而且各种需要间不易产生冲突,因而能比较好地获得满足;而神经症患者往往执迷于其中一个需要,而且满足这一需要的方法也是脱离实际的,以致难以获得满足,产生更高的焦虑,以致恶性循环,成为刻板性与强迫性的神经质需要。这十种神经症需要就是:①友爱与赞许;②生活伴侣;③狭窄空间;④权力;⑤剥削;⑥社会认可;⑦自我赞许;⑧成就;⑨自主;⑩完美主义。
  霍妮继承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的观点,认为需要决定人格,神经症的需要决定神经症的人格。她从十种神经症需要中归纳了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
  趋向他人(依从型):这种人对友爱和赞许、生活伙伴或狭窄空间有神经症需要。其主要特征是甘居从属地位,常感到自我渺小、可怜,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这种人的人生哲学是“如果我顺从,别人就不会伤害我”。
  反对他人(敌对型):这类人对权力、社会认可、剥削、自我赞许和成就怀有神经症需要。其主要特征是将生活视为一种搏斗,适者生存,必须控制别人以掌握主动权; 一心想超群出众、事事成功以至功名显赫;千方百计地利用他人,给自己带来好处;好斗但输不起;努力工作但不真爱工作;压抑感情,不愿为感情而“浪费时间”。这种人的人生哲学是“如果我有力量,就没有人能伤害我”。
  逃避他人(退缩型):这类人对自主、完美怀有神经症需要。其主要特征是,为逃避紧张关系而离群独居,与他人保持距离,不与他人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孤立自已,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凡事力求完美,以避免他人的帮助或指责。这种人的人生哲学是“只要我退避三舍,就没有什么人能伤害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5
你觉得压抑就是家庭危机,父母一定也有危机,建议你们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一下,你看书如果能帮助他们改变就最好,但如果他们有问题自己又不想改变呢?可以看看社会心理学,另提示不要乱给别人贴标签,初学心理学都会有这个毛病。追问

标签?他们承认的,还算乱贴?我只是想把问题说清楚,要先让他们意识到,改不改是他们的事,我只是不想背着黑锅还继续被折磨

追答

你说你不想背着黑锅还继续被折磨?是不是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他们听你的话时,也是背着黑锅被折磨呢?我觉得你应该试着理解他们用你的思路和他们交流一下,如果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或者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会理解,也许会有助于你们的家庭关系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25
书上的东西很系统化,还是建议你去寻找心理医生求助一下
第3个回答  2014-01-25
快过年了也不能安生一些吗?二十五岁了还怕什么呢?追问

他们会对你的一切干预,十分自负,对我各种不满足,事实上,他们为我又提供了什么?如果,我没有在合适的时间有合适的工作,合适的结婚对象,就是我没按照他们的路线走,节奏不对都不行,我就不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