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数九,一般什么时候开始数!

如题所述

冬天数九,从冬至开始数。

冬至被称为“交九”或“数九”,从冬至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数完最后一个九,春天就来了。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道观也都会在这期间举行为期三天的“冬至普度黄箓大斋”。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会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

冬至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南方人喜欢喝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冬天数九,从冬至开始数。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虽然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但却不是最冷的一天。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冬至开始数九以后,直到三九、四九,才是全年最寒冷的时节。

我国古代人民经历了千百年与风雪严寒的搏斗,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创造出记叙数九期间冷暖变化规律的“九九歌”,内容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8-29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劳动人民经历了千百年与风雪严寒的搏斗,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创造出许多记叙数九期间寒暖变化规律的“九九歌”。如北方流行的九九民谣: 未从数九先数九,一九二九冰上可行走。三九四九掩门叫黄狗。五九六九开门缩颈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顾禄《清嘉录》上记载有一首“数九歌”,十分风趣地描写了古代人们过冬的情形: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手都因怕冷而缩在面袍里);三九二十七,篱头吹 篥(寒风刮在篱笆头上,像吹 篥一般);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睡在被窝里像睡在野地里一样);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穷人衣薄,起舞取暖);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 (透露出一点暖意了);七九六十三,布袖两肩摊(天暖,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跳蚤出。 在古代社会里,穷人过冬尤其受罪。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九九歌”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有一首较通俗的民谣是这样的: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六九,隔河着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俗谚有“头九暖,九九寒”,人们发现如果起头九天暖和,则跟着来的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故说“第一莫贪头九暖,连绵雨雪到冬残”。《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三九则冰坚。”意思是,从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了。《京房易占》说:“冬至之后,三十日极寒。”,“冬至后第三戌,为腊月最冷者。”后来,一般人们都认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实上,四九才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时间。只不过刚进三九的头几天,寒暖变化大,一下暴冷,身体不太适应,显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虽然温度比三九低,但温差变化小,便感觉不如二九进入三九时这么冷了。

求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2-22
“数九”(shǔjiǔ)又称“冬九九”,是中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次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81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第4个回答  2018-11-23

在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人民由于御寒条件比较简陋,寒冬也被视为威胁,面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 当时的人们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的方法进行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