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时间

如题所述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
方法
对症下药
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例如,当我发现班里有一男生连续好几天心神不定,总不断吐唾液,就立即警觉起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没事。真的没事吗?不可能,好端端的,吐什么唾液!我跟其家长取得了联系。家长说近几天总发现卫生间有烟蒂。这很可能就是“吐唾液”的原因了。我马上找了好多“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在班里搞了个小展览后,又搞了个讨论会。这次活动后,全班同学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吸烟的危害性,“吐唾液”的同学也马上跟我“私聊”来了。他说,跟了几个社会上的人,他们老叫他抽烟,从沟通以后起再也不跟他们来往了,也不抽烟了。果然,没过多久,这学生就不再“吐唾液”了。
家校互动
家校联系,不可或缺。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有的是“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学生的在校表现就作出判断。有的学生的“两面性”还不是表现在家校的区别,而是表现在“表里不一”。学生虽然大都比较单纯,不善于掩藏,但个别学生还是可能因为成长过程、生活环境的某种特殊性而致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日常的行为表现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类学生还要通过老师的关爱、沟通,或日记交流等等措施去作全面了解。曾带过这样一个学生:她是班长,各方面都很优秀。有一阵子,她上课时偶尔目光游离,还有时发呆。我跟她谈心,她总说“真的没事,请老师放心”。家长说家里一切正常,孩子回家也跟往常一样做家务和功课,就是有一男生常打电话来,孩子每次听电话都有些不耐烦。凭我的感觉,这学生是有什么说不出的事了。于是,我在她的周记里写上这么一句话:“你还没把 我当朋友吗?”周记发下去后,她马上就又交上来了,只见里面写着:“老师,我真服你了——我可什么都没流露出来啊。是的,我近来心里很复杂,因为我碰到一件说不出来的事啊!我就在周记里跟你说,好吗?”“心门”就要开了——在过后通过几次周记交流中,她终于把心掏出来了。原来,隔壁班有一男生向她“求爱”了,说如果她不答应就不读书了。她不可能答应,又担心那男生真的因此荒废了学业,又不敢告诉别人,怕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所以不知如何是好。找到了“病因”,我就放心了。后来,在我的帮助下,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了。
以身作则
每个少年是多么渴望看到自己的成绩,多么渴望别人承认他的优点和技艺。这种愿望为精神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以身作则,重中之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站在讲台边抽烟边教育学生抽烟如何不好;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多肯定
多肯定孩子
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心理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会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来。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给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一次小小的赞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是终生的。
教育方式
教育形式,切忌单调。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我们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形式单调,特别是一味的说教,更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13
(一)培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一、阅读习惯
  阅读量对于作文写作的作用毋庸赘述,而暑假是大量阅读的最佳时期。
  建议:
  1.小说、名人传记、诗歌……阅读内容选择你感兴趣的即可。
  2.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3.能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 。
  4.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 。
  5.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6.学会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报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预习习惯
  预习,并不仅仅意味着假期报一个辅导班,提前学新学期的知识。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开学后也要坚持下来。
  建议:
  1.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2.哪怕一开始做不到最好,重要的是要去做。
  3.预习效果怎么检测?①试着对你所预习的内容提几个问题。②试着复述。
  三、计划习惯
  计划总是不能执行?没有了作业的压迫,如果假期的计划仍然不能执行的话,那么说明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毅力。
  建议:
  1.假期伊始,先来仔细想想,这个假期最想在哪方面有收获?是单词量的突飞猛进,还是语文素材的积累,还是数学基础的巩固?选一个你最想要的目标,然后进行分解。
  2.给自己些小奖励。当天的计划若能执行,不妨在下周的计划表里给自己安排看一场电影。 周计划能执行,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一个奖励措施吧,选你最喜欢的。
  3.遇到变动时怎么办?写下每天最重要的六件事。重要者先行。
  四、晨读习惯
  很多同学英语学不好,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从来不开口,从来不读。晨读,可以帮助大家找到英语的美感,养成英语的语感。平时早上时间太紧,现在总来得及了吧。
  建议:
  1.英语的美文、散文,选你自己感兴趣的。最好富于韵律。
  2.大声读,可以读出美感,读出自信。
  3.固然最佳的晨读时间是早上7点前,但睡懒觉起床的同学们读上一段,也绝对是聊胜于无。
  4.通过读促进记。晨读文章数量不必太多,内容不必太长。一天半小时。一个暑假,选取5-10篇左右的文章就可以。最好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五、复习习惯
  复习,永远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不会复习的人,年级越高,成绩越受影响。
  建议:
  1.复习要及时。不及时的复习等于重新学习。学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当天晚上,一定要进行复习。
  2.复习切忌动眼不动脑。走马观花的浏览只能加深机械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考。
  3.复习和建立知识网络可结合起来。复习一节时就建立一节的知识网络,复习完一章,这章的网络自然也清晰了。
  六、计算习惯
  大到中高考,小到单元测验,不知有多少同学都饮恨于计算失误。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手懒、练的少,过于依赖计算器。这个毛病不改,考试永远不可能得高分。
  建议:
  1.计算能力就是练出来的,扔掉计算器,一天做10道计算量大的题目。做错就重来。
  2.勤于练习的同时,多观察,先苦练,再巧练。
  七、高效习惯
  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会作业,喝口水,再休息一会……体会一下高效的习惯。你会玩得更开心,学得更开心。
  建议:
  1.从半个小时开始练习,在这段时间内,只专心做一件事情,譬如做一篇数学卷子,或者看一本书。
  2.把所有可能造成诱惑的东西收起来,或者干脆换个环境。舒适的家不是最适合学习的场所。
  3.如果连半个小时都无法坚持,是不是会对自己很失望呢?想想失败的感觉,再想想成功坚持的感觉,遇到诱惑时做个正确的选择。
(二)培养教育的时间:假期是培养教育的最好时期,其重要性要远超于多学几章新知识。
第2个回答  2015-08-04
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多一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生活的能力。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什么是习惯呢?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行养成教育,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最有力的抓手,也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是通过养成良好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以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两大任务。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应当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施教时期,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通过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习惯和传统美德,教会他们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不仅对他们当前的和谐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发展和终生幸福,而且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教育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指出,德育教育对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在幼儿园、中小学阶段推行养成教育的明确要求。结合我们近三十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一、建议学校第一,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生行为养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建议在中小学养成教育课和养成教育活动中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第二,养成教育应当具有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安排必要的课时,设置“养成教育课”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课”。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制定符合本校的养成教育实施目标,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然后再逐步实施,重点抓好行为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的教育。第三,通过班集体的集中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组织开展有关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学校的文化要求,使养成教育摆脱单纯的说教、枯燥的训练,使学生乐于参与。第四,突出“学会学习”这个核心习惯,切实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是智力习惯。第五,以家长学校为载体,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家庭教育实验班等形式,更新家长观念,并配合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特色活动,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家校通”等沟通机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二、建议家长从某一种意义上说,一切教育都将归结为养成教育。而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维护孩子的心力。就是用自己精神的力量去温暖、滋润孩子的心灵,然后,自然就会自觉地去引爆大脑的潜能,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第一,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教育状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科学、系统、规范。要达到这一要求,可以多参阅一些与习惯相关的书籍和材料,更全面地了解习惯的含义、特征、分类等,形成自己优良的教育状态。第二,多角度启发孩子。本书的一个特征是可以亲子共读。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选择本书中与习惯相关的故事或名人轶事,讲给孩子听,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让其自己阅读,这种生动形象的教育比父母讲大道理要有效得多。第三,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讨论各种社会现象。从侧面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习惯对人所产生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最好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接受教育,父母最好避免“你一定要……”“你不……就会……”之类的命令、恐吓性的话语,而应以探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将道理揭示给孩子。第四,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言传身教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父母可以经常检查一下自身的习惯,或者让孩子来分析父母的习惯。第五,配合学校的教育。父母应当尽力配合学校的教育,了解学校近期的工作重点,如果与孩子的习惯养成相关,应在家中强化孩子的习惯养成意识。
第3个回答  2014-09-26
培养和教育入党积极分子,通常采用的形式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指定专人培养。即由党组织确定的培养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式培养。
  (二)党内活动培养。如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必要的党员大会、党日活动、听党课和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让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接受党内生活的熏陶,增强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三)社会实践培养。要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四)自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经常向党组织和培养人进行思想汇报,汇报一段时间以来对党的思想认识和其他有关情况。
  (五)培训培养。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
  (六)考察培养。党支部定期分析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他们提出具体要求和帮助明确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