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如果你想成为菩萨你一定是要救度众生, 你一定是忘记了自己只记住人家,满脑子都是关心人家、 帮助人家,爱护众生的人,才能成为菩萨

接下来师父给大家讲,修小乘行者,是自度。因为修 小乘佛法的人,他有一个“我”字,他跟众生还有分别心。 所以修心只管自己修的话——就是不管人家修,只管我修, 因为他还有我执的观念。我执是什么意思?就是我认为怎 样,就是我执著认为这个事情是对的。比如我今天讲你, 你自己认为“我看看小说又没有错”,等回到家照样在电脑 上看小说,这就叫我执。所以学佛学到后来,如果整天认 为自己是对的,那这个人修不好大乘只能修小乘,因为他 永远以为自己是对的。如果经常把住自己的理由、理论不 肯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你们就冲他笑一笑,这个人是修不 好的,这个人就是我执。永远有道理的人,就叫我执;永 远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人家都是做的不对的,就是我执。 听懂了吗?

所以小乘行者,他们的觉悟是不彻底的。行者是什么 意思?就是修行的人叫行者。修小乘佛法的人,他们的悟 性、觉悟是不够彻底的。比方说现在很多人在家里狂念经 也不去度人,他觉得“我去度你干吗,我自己把经念念好 就好了”。这种人能做菩萨吗?就像做人一样,我把我家里 管管好,外面的事情我不管的,对不对啊?你说这种人他 能做菩萨吗?菩萨不但修自己还要关心别人,有时候是不 帮助自己专门去帮助别人的;一般学小乘佛法的人是只管 自己,不管人家。如果你们生活当中有人就知道自己,从 来不知道帮助人家,你们觉得这种人讨厌不讨厌?你们告 诉我讨厌不讨厌?所以菩萨提倡的是伟大的大乘佛教的不 二法门的观点。如果你想成为菩萨你一定是要救度众生, 你一定是忘记了自己只记住人家,满脑子都是关心人家、 帮助人家,爱护众生的人,才能成为菩萨。










大家听得懂吗? 所以大家要明白,有烦恼













就有道场,没有烦恼就没有道场。

无我一念。如果你们每个人脑子里有一个无我,就是 什么事情都不想自己,只想众生,那么你们看到的众生就 是道。烦恼也是道,众生也是道。师父只能慢慢给你们解 释了。十方三世法界一切的法,包括宇宙、人、空间,一 切的方法是因缘所生之物象。给你们讲这些你们肯定听不 懂,我只能简单地给你们讲一下:

佛道就是佛菩萨的道,佛道是干净的道,佛道是有智 慧的道。对不对?你只要到了这个佛道里面,即使你有烦 恼,你也能把它克制住。如果你有智慧你也能把烦恼克服, 是不是道啊?是道。这是第一。

众生是道,因为众生都在学佛——学佛道。众生是不是 道场啊?如果没有众生怎么会有道场啊。今天东方台观音 堂没有人来,怎么成为道场啊?这里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是不是道场啊?这是第二点。

第三,十方三世法界一切众生、宇宙、空间,都是因 缘所生的物象。也就是说今天你们在天上看到的,在人间 做到的事情,和你们所拥有的所有的事物,实际上都是一 种事物的想象。明白了吗?

举个例子,如果你们坐在悉尼情人港你们感觉是在夏 威夷,你们是不是感觉就在夏威夷啊?是想象出来的。你 们有时候到一个海边,如果你们感觉是世界上十大美景之 一,那么这个十大美景就在你们心中成立了。实际上这个 地球上所有的人,也是幻相出来的。今天这个人有吧?有。 明天死掉了,没了。不就是幻化出来的吗?他不是实实在 在的东西,不能永久生存的东西,他就是幻相出来的。听 得懂吗?

所以刚才讲了这么多,就是让你们知道十方三世的法 界,实际上也叫法空。比如你们现在眼中看到所有的一切, 你们睡觉的时候把眼睛一闭,还有吗?法空了,没了。又 比如爸爸刚过世,早上一觉睡醒了,当时脑子里觉得爸爸 还在,叫一下“爸爸”,一想爸爸不在了——法空。当你眼 睛闭起来的时候一切都是空的,你眼睛睁开的时候是假的, 是幻相,叫物象。

所以要明白,自身就是一个道场。为什么?你的身体 就是一个道场,菩萨在哪里啊?在你的心里。你的行为, 你的举止,你所说的话,你脑子里想的事情都是围绕着你 这个心,就是围绕着菩萨来的。听得懂吗?所以这就叫道 场,自身就是道场,自身道场更接近你,但也属于空的。 也就是说自身的道场虽然你有佛,身体的行为、语言,做 出来都像菩萨,菩萨很接近你,因为你有这个道场,但是 这个道场到最后也没了。你死了,你哪来的道场啊,也是 属于空的。明白了吗?为什么要有道场?因为我们要借道 场来修自己的佛道,就是来成就你的佛道。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们在家里没有观音堂,你们在 家里自己修的时候就没有一种克制力。因为看见家里的床 就想睡觉,看到家里的厨房就想吃饭,因为你看不到观世 音菩萨在你家里,你就不会这么刻苦,是因为在你家里没 有道场。而你到观音堂之后,没有东西吃,也没有地方睡 觉,你才会坐在这里好好地念,你才能念一天。如果同样 在家里你能念一天吗?这就是要建一个道场来修心。就像 一架飞机从天上下来的时候它要借一个跑道,它才能登陆 一样。如果没有这个跑道飞机怎么能够下降呢?如果你的 佛心没有你人生自己的跑道,你这个佛心怎么能在你的心 中站住脚啊?今天观世音菩萨要到我们东方电台观音堂来 看大家,一定要有一个道场菩萨才能从这里下来啊。听得 懂吗?我要你们每一个人身体上都有一个跑道,都有一个 能够让菩萨的“飞机”降落到你们身上的地方。

你去观音堂拜佛,是借人家的跑道来修心弘法。你看 看真正做生意的人有几个自己买物业在那里开店的,全是 租的房子,做生意最聪明的人全部都是租借。对不对啊? 因为很多人资金不够,他借人家的生意来做。真正聪明的 人是借我们的道场来修自己的心,这些东西跟人生都有关 系的。一个年纪大的人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好?很多人就会 问:“你老人家怎么能活一百多岁啊?”“因为我怎么样怎 么样……”然后你也去怎么样怎么样,当然你怎么样怎么 样不一定能活一百岁,但是你会去借他的好的方法来帮助 你自己想活一百岁。听得懂吗?

所以一切法均是道场。这就是师父刚才跟你们讲的, 飞机想飞上天,必须要有个道场。现在你们这个心想到天 上去,你们要不要心中有一个道场啊?心中有菩萨才会干 净,你难道平时不干净临走的时候就能干净了吗?平时不 念经,临时能抱佛脚吗?再给你们讲得清楚一点,一切法 就是道场——实际上就是学佛的环境。道场就是你学佛的环 境。比如你家里一共四个人,三个人不学佛,一个人学佛, 你就不会有一个好的环境。实际上你们家就不会有菩萨来, 因为你们家没有好的道场。师父开始给你们讲你们都似懂 非懂,师父现在把它返回过来解释给你们听,你们就明白 了。

所以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和事,所有的事情实际上就是 道场。也就是说你今天做这件事情,你把它作为菩萨的事 情来做,你就是道场。你今天这个人讲话,你以菩萨的语 言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你就是有佛心道场,也就是说你有 这个菩萨的缘分,你有菩萨的环境。如果嘴巴里出来乱七 八糟胡说八道,你说这个人有学佛的条件吗?如果这个人 整天在Club(俱乐部)里面工作,天天喝酒和人家玩在一 起,回到家念经,你说这个人能学好佛吗?他有没有道场 啊?道场虽然以后也会没有,也就是飞机的跑道以后也会 没有,但是他必须在现实当中先要有。你飞机要飞上去, 你必须先有跑道,等你飞上去了,那你这跑道也就没用了, 对不对啊?除非你再要下来,哪有谁投了人到了天上还要 下来啊?

所以讲来讲去,烦恼也是道场。烦恼来的时候虽然不 好,但是你把它改成好的,就是把坏事变成好事了,你是 不是得到道场啊?怎么会把烦恼变成好事,变成道场的呢? 因为你用你道场当中的菩提,就是智慧来让烦恼转换,不 就又是道场了吗?你没有碰到困难的时候你怎么会有智慧 呢?所以道场是逃不掉的,只有用菩萨的智慧去理解、去 化解你的烦恼,你就得到了佛的道场。

师父今天给你们讲到现在,全部讲的都是道场——烦恼、 菩提都是道场。人是道场,物是道场,所有的一切都是道 场。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思维、语言,所有接触的东西 你都要把它变成观世音菩萨的道场,那么你就永远生活在 佛性里,你虽然在人间,但你已经生活在佛性里,你一定 修得好心的,也就是说一切都是道场——实际上就是佛菩萨 学佛的环境。你的生活环境,你的语言环境,你的思维环 境,你的所有一切周围的环境,全是菩萨的道场,你不就 是菩萨吗?那你说你会修得好吗?修得好的人一定在他的 心中有佛菩萨的道场。

恭录  佛心是道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菩萨是什么意思,可以从几方面说!
比如我们说,会计,有代表他的区别,也有他做的事情!

菩萨第一呢,他是觉悟者,证得解脱,但是不忍看到大众受苦,所以留在世间度化众生!
第二,从证果来说,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第仨当然也有我们普通世俗间的说法,说某某是菩萨心肠,也就是说乐于慈悲帮助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7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寺庙中供的菩萨像,主要的是文殊师利Manjusrikumārabhūta
、普贤Samantabhadra
、观世音Avalokite'svara
、地藏Ksitigarbha

『菩萨』,系菩提萨
(梵语)之略称;菩提即觉、智之意,萨即有情、众生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法界之一。
何谓『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又《佛地论》有三义∶「1.谓诸萨
求菩提故。2.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後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种性-未得净心。2.入-发心修学。3.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净-入净心地。5.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熟-入毕竟地。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定-已入定地。9.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最後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
菩萨修六度之行,称作「菩萨行」;以达佛果为目的之教,称为「菩萨乘」;菩萨应持之戒,称为「菩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