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有两级分类的,在魏晋时期应该是以永明体为分割界限,永明体之前是一种诗歌形式,永明体之后是另一种诗歌形式。而在南北朝时期注重诗的格律化,对格律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唐朝,但这时候的诗还没有像唐朝一样形成真正的气候。所以南北朝时期的诗词,对于唐代的诗词发展是一个奠定的作用。
所谓有永明体就是南朝时期齐永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系,讲究一种诗的平仄对仗、音韵的新派诗体。在永明体出现之前是保留之前的诗体方式,这种诗体结构不要求绝对的对仗,有点儿像宋词的感觉。比如诗经中说到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还有后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就是在永明体出现之前的一种诗体形式,前后句里边的平仄音不要求绝对的一致。
到了永明体期间,有个叫沈月的诗人他发现了字的4声变化,所以就发明了平仄音和平仄对仗。而且这一时期的诗很少有重复字出现,是用音的音调去对账,显得更为端庄大气。
南朝永明体之后的诗体,把文字的4声更严格化,把声调引入了平仄也有明显的平仄一致的要求了,这也奠定了唐朝诗体的对仗规则。比如上联要仄收,下联要平收,还有避免重复的字出现。这时诗体的前四句模式就是:平平中仄仄,对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中仄平,后面的诗句可以不用对仗。
而到了南北朝后期,诗体已经发展的更为标准化,形成了标准的格律诗。比如当时南北朝后期的梁武帝萧氏就非常注重格律诗,写了很多绝对的五律诗。比如简文帝萧纲就写过一首《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这首诗是完全按照平仄对仗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