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孔明是谁?他为什么火烧魏军?他又为什么火烧藤甲兵?她是怎么做到火烧魏军面无惧色的?他在火烧藤甲兵时说“必损阳寿”的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的火攻虽然前几次都烧死了很多人,但是还有一线生机;而藤甲兵的藤甲因为浸桐油多年,非常的容易着燃,一旦用火攻,这些士兵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古代人都认为天道五十遁去的一,上天有好生之德,都会留有一线生机,而诸葛亮这个火攻没给藤甲兵留下活路,所以说他才认为会损害自己的阳寿。

诸葛亮自出道以来,一生用了五次火攻,刚出道时就火烧新野,但新野地势开阔,火不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烧伤,因而这一战曹操死伤的人不多,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被逼无奈下做出的选择,还情有可原。

第二次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也是同样的状况,当时曹操已大军压境,而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必须要为刘备谋出路,这一仗是为了自保。后来诸葛亮和周瑜庞统联合设计了赤壁之战,赤壁战场上曹操四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人逃出去了。

第四次诸葛亮用火攻是北伐的时候,当时诸葛亮率兵北伐,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诸葛亮用计策将司马懿骗入上方谷中,然后火烧司马懿,但是恰逢大雨,一场雨把诸葛亮这把火给灭了,最终功败垂成。

最后一次火攻是南征时候,当时南方蛮族首领孟获造反,诸葛亮为了平定南方动乱,亲自领兵出征,当时南蛮的藤甲兵刀枪不入,南征大局一度陷入僵持,后来诸葛亮发现了藤甲兵的弱点,于是用了火攻,但是这一仗三千藤甲兵无一人逃脱,诸葛亮自知有伤天和,故而会说道自己将会折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三国演义》中写道,孔明为了以德征服南蛮,多次抓住孟获,并把他放走。在孔明第六次放走孟获后,孟获还是不服气,就向乌戈国借兵,想与孔明决战,乌戈国国主兀突颜举全国兵力,亲率三万藤甲兵向孔明宣战。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孔明为破藤甲军,将藤甲军引进山谷,一把火将三万藤甲军烧成灰烬。孔明看到三万藤甲军全军覆没,心痛不已,流泪道“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孔明在火烧藤甲军之前,也曾三次火烧曹军,共计大概有30万,为何火烧曹军时孔明面无惧色呢?

孔明在火烧藤甲军之前火烧了三次曹军,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次是火烧博望坡,这次孔明烧掉了夏侯惇和于禁的十万大军。孔明刚任军师,还无所作为,这次大战,使刘备军营的将士信任孔明,奠定了孔明指挥的基础。

第二次是火烧新野,当时,曹军大军压境,刘备从新野撤军,但孔明并不打算把新野白白留给孔明,于是就在曹操的先锋曹仁率领大军进入新野,在民宿过夜时,孔明事先准备,一把火烧掉了民宿,使曹军损失严重。

第三次,就是著名的火烧赤壁。孔明为周瑜借来了东方,与刘备隔岸看周瑜火烧曹军。这三把火使孔明扬名立万。孔明也是谈笑风声。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孔明这三把火烧的都是曹军,是自己的敌人,孔明火烧曹军也是为了清除逆贼,扶持汉室。其次,这是曹军先进攻的,孔明所进行的也只是被动反抗,是自卫之战,所以火烧曹军,孔明问心无愧。


但是,孔明火烧藤甲军时却说“必损阳寿”,这又是为何呢?

这藤甲兵是乌戈国的,藤甲军所穿的藤甲是使用树藤反复浸油曝晒而做成的,不仅轻巧,而且刀枪不入,遇水不沉,在战场上所向无敌。起初,魏延率军于藤甲军抗衡,却连连败退。


诸葛亮便想到了火烧之计,将藤甲军引入到山谷之内,把出口堵住,蜀军便向下倒油点火,诸葛亮亲眼看到藤甲兵被火烧,又有很多被乱石砸死。最后,三万藤甲兵全部死在山谷之中。其实,这些藤甲兵也属于蜀国子民,孔明出征孟获,也只是为了平定南方,烧死自己的臣民,孔明当然心痛不已。


其次,前面说到乌戈国国王举全国兵力帮助孟获,这三万藤甲军占乌戈国子民的很大部分,而此次孔明又将他们全部歼灭,不留活口。更重要的是,孔明亲眼看着这三万人死去,所有人都是有爹有娘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却在自己手下丧生了,诸葛亮当然于心不忍。而且,这次战争,和于曹军的战争不同,与曹军的战争是被迫的反抗战争,但是这次的却是主动发起进攻的,并不是正义之战。


火烧藤甲军是诸葛亮主动发动的进攻,所用方法十分残忍,藤甲兵全军覆没,造成的结果也十分惨烈,更重要的是,这些藤甲兵是蜀国的子民,所以孔明痛心不已,垂泪曰“必损寿矣”。我们都知道,这是迷信说法,到底有没有损害孔明之寿,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第2个回答  2020-09-18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就学习过火烧赤壁,诸葛亮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赢了曹操,但是在后来诸葛亮在军事中也出过很多的计谋,就比如火烧30万魏军但按当时那个时代正式迷信风正盛行的时候就会有人说在诸葛亮去烧魏军时就已经在折损自己的阳寿了。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火烧赤壁,那是孔明为周瑜借来了东风,与刘备隔岸看周瑜火烧曹军。这把火使孔明扬名立万。孔明从此以后谈笑风声、志得意满。那么,为何火烧曹军时孔明面无惧色呢,首先,孔明这三把火烧的都是曹军也就是自己的敌人,孔明火烧曹军是为了清除逆贼,从而扶持汉室。再说这是曹军先进攻的,孔明所进行的也只是被动反抗,是自卫之战,所以火烧曹军,孔明问心无愧。

诸葛亮本人曾经说过,所有的河流、湖泊、山脉和植被都可以成为士兵。就因为这个在诸葛亮手上,但凡不用人力的,他都可以借用其他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要是在战场上,诸葛亮善于用火攻,能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刘备三顾茅庐以后,诸葛亮出山的第一功,就是博望坡火攻曹军。在此之后,诸葛亮先后在新野火烧曹军、在赤壁火烧曹军、在盘蛇谷火烧孟获的藤甲军、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曹军。

总的来说,第一场和第二场大火是孔明烧的,但都是烧的曹军,只有烧、砍、死才是死亡。,死的越多,曹军有生力量越少,对蜀国来说就是好事。第三把火,虽然是周瑜放的,但烧死的依然是曹军。所以这三把火,孔明不仅毫无惧色,反而内心窃喜!但是在火烧藤甲军就不是那回事了,孟获和蜀国之间本身那是内部矛盾,只要孟获投降,他的军队就是刘备的军队,都属于蜀国的有生力量。

第3个回答  2020-09-16

因为火烧藤甲君实在是太惨烈了,而使诸葛亮的内心受到谴责,所以说会遭到报应,损阳寿。

火藤甲兵是擒拿孟获的最后一次战争,由于刘备在白帝城孤身一人,曹丕动用五路人马来对付虚弱的蜀汉,诸葛亮也用平安居路回应了曹丕的阴谋。由于南王孟获最初是蜀汉的领土,因此仅南王孟获被拘留诸葛亮,叛乱是在受到诱惑后发生的,西南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有限,独立的目的仅是一个只有一次。

孟获在很多次战争失败丢失了城池之后,孟获在乌戈国王帮助之下,乌戈国王让三万藤甲军来帮助孟获,因为藤甲的藤甲是用油浸泡,所以特殊的浸入不仅可以在无烟技术的条件下用作无敌,而且可以作为筏使用, 魏延军队领袖被击败。 诸葛亮作为最后的手段,藤甲兵被吸引到了盘蛇谷,并遭到大火袭击。

三万藤甲兵立即被大火烧成焦炭,非常可悲,这场大火烧毁了人们的情绪,有了“必损阳寿”这个词。其实诸葛亮不想杀死 藤甲兵,但藤甲兵不死亡,则不会擒获孟获。无敌的藤甲兵刀枪不入,肯定会对诸葛亮的军队造成大面积的伤亡,所以藤甲兵必须被消灭,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军队的伤亡人数。

但是诸葛亮在山上看到了藤甲兵的恐怖,他的内心深处动摇,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是无辜人民的支柱。让人们处于绝望的境地,您将受到谴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16

有人问,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下面就来详细介绍其中的原因。诸葛亮曾经说过,凡江河湖泊、山川草木,皆可为兵。因此,在诸葛亮手上,但凡不用人力的,他都可以借用其他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战场上,诸葛亮善于用火攻,并且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刘备三顾茅庐以后,诸葛亮出山的第一功,就是博望坡火攻曹军。此后,诸葛亮先后在新野火烧曹军、在赤壁火烧曹军、在盘蛇谷火烧孟获的藤甲军、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曹军。

在诸葛亮的这些火攻中,除了最后一次上方谷火烧司马懿失败以外,其他几次火攻都是大获全胜。但是,对于这几次火攻的胜利,诸葛亮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博望坡、新野、赤壁三地,诸葛亮共烧掉了30万曹军;而盘蛇谷一战,诸葛亮烧掉的藤甲兵仅3万人。

火烧30万曹军,诸葛亮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但是火烧3万藤甲军,诸葛亮的内心是挣扎的。30万曹军虽然众多,但是诸葛亮烧掉的这30万曹军,是曹军进攻在先,而刘备被动反抗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曹操篡汉、拯救汉室。

因此,火烧曹军,诸葛亮问心无愧。而到了火烧藤甲兵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是南王孟获反叛。孟获虽然反叛,但南中依然是蜀汉属地,南中各族依然是蜀汉子民。孟获虽反,但是下面的兵将和百姓是无辜的。诸葛亮烧掉了藤甲兵,归根到底还是烧掉的是蜀汉的子民,这是不义的事;

其次,在三国中,蜀汉的实力本来就最弱,而蜀汉最缺的就是人口。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主要还是想以德使南中臣服,使这个地方的人依然能够为蜀汉所有。这烧掉的三万藤甲兵虽然是孟获借来的,但总的来讲还是蜀汉的兵丁。而三万青壮兵甲,对于蜀汉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其灭亡也是对蜀汉一个不小的打击;

再则,诸葛亮并不想对藤甲兵赶尽杀绝,但是如果藤甲兵不灭,则孟获不服。而藤甲兵刀枪不入的藤甲,势必也会让更多的蜀军丧命。而火攻,是藤甲兵的克星,也最大限度减低了蜀军的伤亡。因此,诸葛亮才会把藤甲兵引入盘蛇谷全歼。不过,诸葛亮在山上看见藤甲兵的惨状,他的内心也深深地被触动了,都是父母生养,都是无辜人家的顶梁柱。如此把人逼入绝境,必遭天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