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新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据报道,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组织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

阅读下面两则新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据报道,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组织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对,承诺4年内对每个学生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市总工会同时给受助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报告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其中5位大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最后被取消受助资格。河南慈善总会要 求受助者签回报协议。受助者的回报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参加工作后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自愿向“爱心接力慈善助学基金”或其他公益基金捐助不少于接受资助金额的善款,用以续薪传火,帮助其他生活困难的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人称此举是真正的慈善,有人称此举为道德绑架。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看法。


示例1.从帮助者的角度展开议论。①让贫困生“悄然”受助,过上自然、平等、有尊严的大学生活,正是帮困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捐赠者需要的不应是表面的感激,而应是这个学生的健康成长。②中止捐赠,可能给曾经受助的贫困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其后果,不是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不感恩”,而可能让他们感慨自身贫困的命运,以及整个社会的功利氛围。
示例2.从受助者的角度展开议论(也可从“谈回报”的角度展开议论)。①协议是一种约束的本质,是对个人权利义务对等的要求,是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②“道德协议”的出现事实上反映的是慈善机构面对传统道德观念不再深入人心的无奈。


解析:上述两则材料倾向性比较强,感慨现在的学生(受助者)“感恩意识淡薄”。现实中,我们在报端见过多少受助之后不知感恩的案例?一纸“道德协议”,如同一个“温柔的枷锁”,虽然不强制你做什么,但你必须知道该做什么,无异于一个提醒。我们不应再费力争论“道德协议”有无存在的必要,反倒应该想想慈善机构这样做的苦衷。“道德协议”只是向全民传播慈善文化,普及慈善意识,受助者应该是慈善文化的传播者,让他们签订“道德协议”,就是在受助者心中播下一颗慈善的种子。当然,从受助者的心理感受作逆向思考,只要言之成理,也是符合题意的。
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可综合思辨,也可从选择一个角度写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