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繁花》 历史的生活情韵是哪些?

如题所述

《繁花》中使用的大部分上海方言词汇,如 “轧姘头”、“断命”、“触霉头”、“白相”、 “小娘皮”、 “狗皮倒灶”、“豁边”等等在《亭子间嫂嫂》中也是四处可见的。除了以上两种情况,《繁花》中有些词是在《亭子间嫂嫂》的基础上经过改良的,比如用“膘劲”替代“标劲”,用“霞气”替代“邪气”,用 “汏浴”替代“淴浴”,用 “适意”替代“写意”等。《繁花》中有些改动更具有趣味性,例如上海话中“老乱”一词的意思是摆老资格,是比较粗俗的话语。“乱”指男性生殖器,骂法有很多种,如《亭子间嫂嫂》里“你是个书毒头,不明白上海情形,懂一只乱”。3而《繁花》中干脆用“卵”替代“乱”,不仅音相近,而且更加贴近原始的意思。“沪生说,一大一小两个人,一是隔壁江阴路老卵分子,另一个,得过市学生航模赛名次,明显是小卵一只”4。
《繁花》中,还有大量熟语,这是属于方言暗用的一种,如 “橄榄屁股”、

“叫化子吃死蟹,只只鲜”、“黄鱼脑子”、 “铁板新村”等,这些就是上海人所说的“讲戏话”,幽默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带有些许调侃的味道,这些词语上海人一听到,肯定感到非常亲切,此类词语还有许多,如“挺尸”、“死腔”、“腻心”、 “脑子进水”等,以上语言现在仍在使用,而且这些虽然属于上海方言,但通俗易懂,即使不是上海人,阅读起来也不会很吃力。
而且《繁花》中部分语言的使用也反映出了上海话的变迁,像“摸壳子”、“叉赖三”这些词语,懂上海话历史的人都知道,是流行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小说奇数章所描写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生活节奏慢,人们比较有空闲时间,“小透卵”和“老克拉”常常不用组织,就凑到一起“轧三胡”,也就是海阔天空地闲聊,即北方人普遍说的“砍大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