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从两汉以前中医理论框架的形成过程分析:中医理论在起源·发展过程中有一条清晰的线路。殷商以来,人们在不断探索人体生理和病理调节理论。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1.心-经脉调节论。2.辩证的阴阳调节论 3.原始的气调节论。4.生克制化的五行-五脏调节论。5.新型的心-经脉调节论。至秦汉时期,都统归于心-经脉调节理论,极大的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了新型的中医理论体系。其中核心思想为经络学说,阴阳学说、气血学说、藏象学说围绕经络学说,为其服务。
任何一种理论,任何一种学说,如果没有发展,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它必定落后于世界,必定被历史所抛弃。中医在明清以前之所以能够轰轰烈烈的长足发展,是因为它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各方思想。而在明朝之后则固步自封不再接纳新思想,与西医的发展格格不入。在西医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医没有抓住机会跟进,墨守成规让中医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面对与西医的差异无法自圆其说。国不变不强,民不变不富,中医理论不变则不能平息废止的声音。让中医理论走向全世界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
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经络·阴阳·气血·八纲辨证·脏象学说。中医经络包括十二正经·络脉系统及奇经八脉。这是中医理论核心中的核心,阴阳学说·气血学说·藏象学说·八纲辨证都是围绕着经络展开的。如果不解决经络是什么的问题,中医和西医的矛盾就无法解决。
现实中经络是真实存在的,我通过对自身的针刺,结合越来越多的证据确定经络就是如今发现的神经系统。我们的祖先在二千年前就非常准确的描述了神经的生理功能:1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2 通行气血 懦养脏腑组织。3 感应传导 4 调节机体平衡。这就是中国古人二千年前对神经的准确认识,并且还应用于临床,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这是非常伟大的创举,二千年前仅仅凭借临床观察便能确定它的生理功能实在令人惊叹。不但如此中国古人还观察到了左右大脑半球控制对侧肢体的现象,这从针灸针灸著作中就可以看到,著作中提到关于单侧肢体的疾病需要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就阐述了这一发现。这在今天看来实在不可想象。经络中的督脉和现在的神经系统走向完全一致,背部的内脏俞穴位置和神经系统的植物神经走向基本一致,这堪称奇迹。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络脉系统不过是祖先对神经系统的外部认识而已,换句话说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络脉系统是不存在的。有关他的分布规律·走向·表里关系·流注次序是错误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与西医的矛盾才能从源头上得到解决。要想让大家都认识这一点非常难,中医传统的力量很强大,不容别人质疑。而且容不得新思想的加入,严重制约了中医理论的发展。
当我们认识到经络的本质以后,后面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中国古人不但确定了神经的存在,而且在生活中认识到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存在。利用对阴阳的描述,非常正确的阐述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没有比这更简洁语言来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看阴阳不是看它的表象而是看它的本质:阴阳是用来概括事物属性的,是一种即时互动的关系。按照这个标准·天与地·水与火·昼与夜·气与血·脏与腑等等都不能用阴阳来表示,因为它们都不存在即时互动的关系,而且它们也不是事物属性。这是中医理论中需要改正的地方,否则就会成为攻击中医的借口。就此看来只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存在这样的关系。从阴阳学说引入到中医理论的时间看,是在经络学说创立以后,中国古人在临床观察中感觉到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不同生理作用,于是便运用阴阳形象的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所以阴阳学说是为经络学说服务的。只是后人将它无限扩大了,大错特错矣。
智慧的中国古人更是找到了导致生命活动·生理发育·脏腑功能现象的根源:气—-就是如今西医发现的激素,中国古人用气的概念阐述了对激素的命名:气是一种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且对它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准确的描述:1 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都要依靠气的推动 2 温熙作用 3 防御作用 4 固摄作用 5 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气是不断运动的,气的停止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明明就是激素的生理功能。古人更进一步揭示了激素与血·激素与津之间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气的种类很多:有胃气·肾气·经气·肝气等等。看一看中国古人二千年前对激素的不同认识,你还会废止中医吗?
中国古人通过自己的智慧总结了脏腑之间的联系,创立了藏象学说。开创了临床医学的先河。深刻揭示了五脏六腑自身的生理功能,以及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其准确程度今天看来也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于诊断方法,中国古人独创了四诊法和八纲辨证。这是中华五千年临床积累,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是宝贵的财富。这让西医仪器也望尘莫及。因为西医通过仪器检测到的往往是器质性病变,而对于功能失调西医则无法检测,例如便秘·腹泻·胃寒胃痛·宫寒痛经·颈腰痛·无汗少汗·嗜睡·恶心呕吐等等功能性疾病,西医往往束手无策。这就是西医的局限性。这却是中医的强项,通过望闻问切及八纲辨证,很容易就能找到致病原因,通过针灸或中药来调理功能失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的诊治范围是不同的。中医针对的是功能性病变,而且能够早期诊断,西医针对的多是器质性病变,而大部分疾病往往都是从功能失调开始的,逐渐演变成器质性病变。
对于中医和周易的关系,我认为中医理论引入周易是最大的失误,无异于引狼入室。极易让中医理论走上歧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让中医蒙上了巫医的帽子,中医只有断绝与周易的一切来往,才能免遭闲话。才能避免众多骗子浑水摸鱼,扰乱中医秩序。看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曲黎敏竟然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把周易八卦风水堂而皇之的搬到了中医的大讲堂,让人目瞪口呆。这种举动无异于在科学面前跳大神,难怪李敖称中医为巫医。百年之争西医为何难容中医,在我看来实情并非如此,乃是中医放不下身架,在劣势中未能抓住机遇固步自封造成的。西医的发现更加证实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中医理论确实也有不足和瑕疵,例如五行学说,就像清朝遗老的大辫子,对疾病的诊断毫无用处,成了很多骗子行骗的借口,留之实在无用。它让中医成为文人墨客攻击的对象。不过要彻底的割掉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有人会以性命相拼。清朝遗老的大辫子终究没能留住,五行学说也有同样的命运。清朝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很早以前已经为中医的错误敲响了警钟。首先对于人体生理结构的认识存在不少错误,像肝布于左肺布于右,心主神明的说法存在明显的错误,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找任何理由来解释它的合理性。有错就改才能进步,这个道理谁都懂,现实中我们往往寻找各种理由来粉饰自己的错误。这样做只会让中医越走越偏。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我们应当为中医感到骄傲,如果中医理论是皇冠,那么中医针灸和中医药就是皇冠上的两颗明珠。中国古人所创立的穴位·穴位治病明理·以及穴位的标准化国际化是中国人献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中医理论的核心是:经络学说阴阳学说气血学说脏象学说八纲辨证。经络学说是核心领袖,其他学说都为其服务。中医经络就是二千年前中国人对神经系统的认识,阴阳是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生理功能的描述,气是古人对激素的认识而已。脏象学说八纲辨证四诊法是中国古人宝贵的临床观察·临床经验。我们还应当看到中医理论的不足,中医理论应当废止五行学说,与周易划清界限,提高对人体生理结构的认识。继承完善藏象学说,提高四诊八纲辨证的准确率等等。中医理论的现代改革势在必行。希望中医理论堂堂正正的走向全世界。
展望中医未来,西医的高速发展验证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中医理论的前瞻性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应该清楚,中西医的诊治范围是不同的:中医针对的是功能性疾病,西医针对的是器质性疾病。功能失调的疾病西医无法诊断。针对器质病变中医束手无策。而疾病都是从功能到器质逐渐转变的,这就需要中西医的全力配合。还有一点我们也应清楚:中医有整体理论,但是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还停留在远古时代。西医虽然没有整体理论,但是对人体的认识却进入了微观水平。如果把西医的发现纳入到中医理论的范畴中来,会极大的丰富中医理论的内容,并把中医由宏观带入微观世界,对疾病的产生·发展·诊断产生积极作用。如果西医接受中医理论,那么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必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当中西医相互取长补短殊途同归的时候,就是中医扬眉吐气之时。
以上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人保留学习修改的权利 由于水平有限,对一些问题认识不够全面 呵呵放肆了有什么不周之处还望各位海涵我相信知识是死的,人的思考是最宝贵的,当我们学会思考的时候,世界会因为我们思想的进步而进步。
支持中医 希望中医更加健康的发展。欢迎到我空间查看全部文章。希望留下您宝贵的意见,谢谢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