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回答之前我有几点申明,第一我是自己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不是粘贴党,第二我不能说完全解决你的问题。
宋代不抑制土地兼,从根上讲来源于唐代以及五胡十国时期的地方节度使制度的延续,这种制度在安史之乱以前,是一种集军政司法高度集中的地方管理制度,节度使在地方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很好的抑制人民的反抗。但这种制度的坏处就容易催化封建王朝的土地兼并,豪门士族的产生,分散中央的控制权。后来虽然看出弊端,想要革新,像杨炎提出“两税法”想要减缓土地兼并的速度,可惜已经是积重难返,回天乏术了。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宋代,像《水浒传》中柴进、李应、扈三娘之流不都是大地主阶级吗?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得的是后周的基业,进而统一了五胡十国的分裂局面,可以说他改朝换代靠的不是农民战争,而是封建小国的政变和攻伐,他很需要得到当时国内的地主阶级的支持,所以不抑制土地兼并,增大地主的利益。他所惧怕的是和他一样的政变,所以在君权上“杯酒释兵权”,弄的将不知兵,把丞相的职位一分为三,在地方把君权政权还有监察权又一分为三,正个宋代管制冗沓,重文轻武,弄的积贫积弱,先后被辽金元攻打侵夺。
如果说不抑制土地兼并对宋代当时有何好处,主要有:一、赢得地主阶级的支持,迅速把分裂的局面统一,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二、让地主阶级可以不入仕就能有超然的社会地位,从而进一步的巩固社稷。三、让当权官员可以有更多的私产,文恬武嬉,歌舞升平,有利于巩固君权。
我是在说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多少希望可以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03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严重。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宋代施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一、宋代土地兼并现象概述
  公元前356年,地处陕西的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开始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此,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时代拉开了帷幕。在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中,土地兼并一直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着。
  所谓土地兼并,即占人口少数的权势阶层,利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通过购买和哄骗、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取农民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后果,就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土地的拥有者,受到他们的剥削和压迫。矛盾长期积累,往往引起民变乃至起义,进而导致现存政权的覆亡。而新的政权建立之后,总要重新分配土地,形成数量庞大的自耕农阶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土地又会向新的权势阶层集中,同样的剧本将再一次上演。这种土地占有上的周期性变化,是中国封建历史中一个重要而奇特的现象。
  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个朝代中较为尖锐的,这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首先,宋太祖赵匡胤上台后,总结唐朝覆亡的教训,认为应当削弱地方军事长官的实力,因而通过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等手段,剥夺了石守信等开国将领的军事指挥权。作为补偿,宋太祖对于这些高级官员对土地的大肆占有始终持放任态度。其次,宋代沿袭了唐代中期开始采用的两税制,按照土地而非人口收税。这样一来,土地兼并非但不影响政府的收入,反而降低了收税的难度。因此抑制兼并短期内并不会给政府带来太多利益。“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i]再次,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ii]
  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一、合法的土地交易;二、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三、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富者有赀可以占田,贵者有力可以占田,而耕者之夫率属役富贵者矣。”宋初宰相王浦之父“频领牧守,能殖货,所至有田宅,家累万金。”秦桧的一个下属王历都“寓居抚州,恃秦桧之势,凌夺百姓田宅,甚于盗寇,江西人苦之。”[iii]
  宋朝政府将农户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拥有少量土地,需要纳税和维持公共秩序;而客户没有土地,亦不需纳税。“但大地主阶级事实上不受此等级划分,也免于劳役和纳税,上述义务全由小农承担。”[iv]宋神宗时,名相王安石试图通过变法改变这一情况,但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改革以失败告终。
  总之,宋朝政府基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实行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允许土地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导致了土地高度集中在某些特权阶级手中的社会现象。
  二、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其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放开对稀缺资源的管制,允许其在竞争市场上自由交易,无疑是使资源配置实现优化的最有效途径。下达了“不禁兼并”诏令的宋太祖,可以说有着超越时代的经济学眼光。
  事实证明,宋代开放的土地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粮食产量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对土地私有的承认和对垦荒的鼓励(新开垦的土地一律不需纳税,对开荒成绩显著的县加以褒奖),促使农民大量开垦荒地,以至于耕地面积激增;二是土地拥有者之间的竞争,使得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被创造和采用(弯锄、铁耙、龙骨翻车等均为这一时期的产物);三是租佃制度的完善使得小农户可以用较低的代价获得生产资料,承受风险的能力也有所提高。[v]总而言之,是亚当斯密所谓“看不见的手”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积极扩大产量,更新技术,结果却是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而国家“看的见的手”不断旁敲侧击,进一步将两宋推向封建社会物质繁荣的顶峰。
  宋代土地政策的积极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土地兼并的盛行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宋朝政府积极发展工商、采矿、纺织、加工业等行业,‘五行八作’这一成语就产生于此时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行业之多以及小手工业的发达程度。”[vi]手工业的发达,又进一步导致商品经济的繁荣,从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荣光的片影。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土地兼并往往是农民起义爆发的诱因,因此历朝历代才会对兼并现象大力遏制;但这一现象最为严重的宋朝,却并未出现过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暴动(方腊、宋江起义都未对政权构成威胁)。可以说,“不抑兼并”带来的经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然而应该指出,缓解矛盾并不等于解决矛盾。如果不是蒙古人的入侵打断了南宋社会的发展进程,赵家王朝恐怕早晚也要在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中瓦解。同样是土地的高度集中,英国在这一背景下走向了工业革命(圈地运动),而中国社会却屡屡因此而陷入动荡不安,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不受约束的土地交易的确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我们有必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宋朝的土地市场真的是完全自由,不受约束的么?只怕未必。为了详尽地讨论这一问题,下面将土地市场这一笼统概念分为两部分,即土地租赁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分别加以说明。
  土地租赁市场是一个劳动力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田主提供生产资料,雇佣佃户耕种土地,收取地租作为回报;佃户出卖自己的劳力,靠租种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但和一般的劳动力市场不同,田主和佃户在土地租赁市场上的地位往往并不平等。一方面,某一地区的土地常常由一个或者几个大地主所有,佃户选择的范围实在有限。另一方面,中国农户一向把背井离乡看作人生最大的惨事之一,何况在交通不发达,信息传播也不便捷的宋代,拖家带口去寻找一个地租较低的住处,无疑也是不理性的选择。用经济学术语来说,第一点意味着土地租赁市场实质上是一个由大地主垄断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