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把相声重新带回了舞台,才让这门传统艺术,没有在我们这一代消亡。
当时是1988年,郭德纲那会才只有15岁,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而他来北京的目的也很单纯,那就是成为一名体制内的相声演员,那样他就可以凭这个身份,走向更大的舞台。由于郭德纲从小就开始学习评书、相声,甚至京剧、评剧等等剧种,相声功底非常扎实,因此他也轻易地就考上了全总文工团新成立的说唱团。原本他以为在说唱团能够大展拳脚,但没想到干的却是一些端茶倒水的杂活,连登台表演的机会都没有,而更意外的是,这个说唱团在第二年就解散了,他也只能无奈返回天津了。
“第二次进北京,漫无目的,到处瞎逛,也没什么头绪。”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天时间,但却给郭德纲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过得刚好》里记录了他看完演出后,深夜步行、住十八块钱一晚小旅馆的经历。这段经历中的那种迷茫无措之感,让人唏嘘不已。如果说第一次进北京,郭德纲是因“怀才不遇”带着些许傲气离开的,那么这第二次进京可以说是一种人生迷茫的状态下回去的。我们在人生路上,也一定会经历迷茫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要干什么,前方的路途一片迷雾。心没有指引,路没有方向,这是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在二进北京的次年,郭德纲再次来到北京,第三次闯荡北京时,结识了于谦、石富宽等相声演员,还拜了侯耀文为师,在他们的帮助下,他和德云社很快就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如今德云社更是占据了相声界的半壁江山,他也终于算是苦尽甘来,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数载浮游客燕京,遥望桑梓衣未荣。这是郭德纲四十岁写的诗,也是他回顾苦难的感慨。
郭德纲是草根英雄,是草根明星。草根明星有两类,一类一夜成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类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积累。
郭德纲是第二类,几十载江湖风雨,是苦难成就了郭德纲,也是坚持成就了郭德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