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读书久了,孩子既不要认字也不要自主阅读怎么办?

如题所述

前两天在楼底下溜娃,听见两个妈妈在聊绘本。

A妈说:“我跟你说,我们娃最近迷上了那个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每天晚上都要讲那几本,讲得我嗓子都要磨出膙子了。”

我心里暗自赞叹,这孩子品味不错啊,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的确是好书,值得一遍一遍地不断reapeat。

B妈表示非常惊讶:“哈?你还在给娃读书?他都五岁多了,你得教他认字了,!你得让他自己读了!我们家老大现在特别不喜欢读书,就是因为认字晚,到现在都不喜欢书。”

A妈:“可是我教他认字,他好像根本不就不想认,就只喜欢听我读。”

B妈:“你再读下去,小心他以后都不喜欢自己读书……”

我暗自身上:别天真了,我家老大字认得也不少,但是他依旧只喜欢我的睡前故事。自主阅读跟认字多少没啥关系,早与晚跟孩子的性格和爱好关系更大。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能并没有讲与不讲的困惑,可当他们一旦成长到五六岁,我们又担心自己是不是读得太多,影响了孩子的自主阅读的轨迹。

说起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我也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因为大荣直到现在都还是会把自己读书看作是“痛苦的任务”,而非大脑的享受。

所以咱们今天不说自主阅读的事情,因为我没啥好说的。

我想说的是, 我们为什么要每天坚持给孩子读绘本听?

大部分人只知道从小进行亲子阅读是好的,但好在哪,其实自己也说不上来,毕竟书是你读的,孩子能听进去多少呢?

随着孩子长大,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遇到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孩子只喜欢听你读,不喜欢自己读,仿佛绘读得多,就错得多一般……

无形之中就开始怀疑自己,这绘本,到底是该读啊,还是不该读啊?

我之前写过一篇名为《谁曾想多读绘本也有错了?你读的越多伤害孩子的阅读能力》,其实也体现了作为一个普通妈妈的焦虑。

大荣的确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孩子,起码目前为止,我没有发掘到他对这方面的热情。

但是呢,他特别喜欢听书!

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和写大字的时候,必要听点什么,比如三国演义、胡小闹……晚上回家练硬笔的时候,笔还没开动,嘴就已经在叫“小爱同学,我要听米小圈的故事。”

直到现在,他依旧会闹着让我给他讲睡前故事……你想一想,一个七岁多的那男孩,搂着你的脖子说“妈妈,求求你了,今天给讲个故事呗~”的那个起鸡皮疙瘩的场景……简直没眼看。

为此,荣爸不止一次发过火,责令他以后不准让我讲故事,只能自己看。 我努力地在维持公平,荣爸却说:“来来来,我今天要批评你!”但是只要妹妹一天没办法自己读书,他就有这个便利蹭书听。

虽然近一年中我的确讲得少了,但我时不时地还是会被孩子们软磨硬泡拉去睡前故事。PS:最近在讲《小亮老师的博物课》,其实李大荣自己看也毫无障碍,但是他更喜欢听我讲。

他不爱看书,但是非常乐意去听故事。这一点从表面上看不是什么突出的优点,但是比起又不看又不听的孩子来说,还是要强不少。

既然这次我们不说自主阅读的焦虑,那么何不聊点不焦虑的事情—— “听书”的好处。

首先,即使李大荣他到现在对读书也没有什么积极性,但我依旧要说,我从来不后悔从他一岁多开始就给他讲绘本。

读书给孩子挺的好书有很多:比如树立自信心,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告诉孩子一些信息,或者帮助孩子解答一些亦或,同时还能启发孩子的好奇心等等。

但读绘本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体现在 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听力词汇量上面。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经说:

研究表明,大人对三岁的孩子说话,每一千个字,平均只会用到 9 个生僻字,但是童书里的生僻字,却是日常交流的 3 倍。

换句话说,当我们不断重复地给孩子讲某一个绘本的时候,他可能潜意识里就默默记下了那些只会在书本上出现的词语,而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跟孩子交流时完全不会用上的词汇。

孩子看绘本,看得根本不是字,而是画!他们会根据你的语言和自己的听力,去结合画面上的信息,从而脑补出整个动态的故事画面。这个过程,需要词汇积累,需要理解,还需要想象力。

而当我们给宝宝讲绘本的时候,即使是《我爸爸》、《我妈妈》这样异常简单、每页只有一句话的绘本,它的每一句话也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是恰好匹配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程度的故事,可以帮孩子把故事和图很好的结合起来。

而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自然也不会只念字,添油加醋、天马行空、天花乱坠,薄薄一本绘本也能讲出险象环生、荡气回肠的故事来。

要知道,幼儿早期的突出能力之一就是模仿,孩子通过模仿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东西,进行知识的最初积累。当你在日复一日、不停地去重复那些故事的时候,也会触发孩子的模仿机制。

小朋友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环境下,会很自然地去理解和消化这些词汇,从而变成自己小词库里“常客”。

所以毋庸置疑,不要停下你读绘本的脚步,尤其是孩子的幼儿期,听绘本是非常重要的语言习得途径。

这一点,我自己是受益者,所以深信不疑。

当年因为要生妹妹了,所以我狠心地把2岁的李大荣送进了幼儿园。小小的哥哥之所以能够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没被老师劝退,跟他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跟得上有很大关系。

可能很多妈妈都没有意识到,孩子会说、且能够准确地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内容,才是他日后顺利入托、顺利入学的重要能力。

不可否认,认字对于顺利地适应一年级有很大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肯定亲子阅读的好处。而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认字更算不上什么重要的事情。

正所谓“听说读写”,听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孩子必是要通过听来学习说、读、写。

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故事时,孩子的大脑就会收到一个愉悦的信息,当孩子开始为阅读感到愉悦的时候,它除了建立了词汇基础,还会给孩子创造一个综合的背景知识。

而背景知识就好像是一项工具,孩子通过它可以对自己所看、所闻、所读产生练习,并且更好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读书读得最多的和旅行最多的学生,往往是班上知识最渊博的学生。

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有着这些丰富的阅历,自然会对课本和老师教授的内容更容易去理解和吸收。

如果这个词他连听都没听过,那他必定不会说,听到了也不会瞬间明白它的意思。

孩子听得越多,知道的必然越多,知道的多了,他就越发能够做到集中注意力去听和思考。而这种专注力,小了说会帮助他在日后的听力考试中占据优势,往大了说也会迁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对于学习、工作等事物的专注度和钻研度。

而反观那些上课不好好听讲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他们故意捣蛋不守纪律,有没有可能是他们听不懂造成的?因为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自然觉得了无生趣,当然就会选择找点别的有意思的事情干。

那么久而久之,“听力”的不足就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进而使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就会受阻。

功利点说,你给孩子读书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也是孩子未来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不要小看孩子小时候的“听书”,听的书越多,知道的就越多,你对于某一本书反复阅读得越多,孩子就会对这个故事里的词汇和句子记得越牢靠,活学活用的概率就会高。

而这些,我们看似乱七八糟题材的绘本,都无形中会对孩子日后的语言能力有帮助,为孩子堆砌起相对丰富的词汇量来。

你说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怎么造就的呢?我猜跟多读绘本脱不开干系。

不管是依姐还是大荣,他们在同一年龄段的小孩子中,都是属于能说会道类型的。以前我以为是我跟他爸的基因好,后来慢慢地觉得,它可能是我读绘本的功劳。

说句骄傲又惭愧的话:

骄傲是因为李大荣在课堂上的各种触类旁通的奇妙发言,都跟我这些年给他读各种各样题材的绘本有很大关系,因为他懂得多,自然更有自信去举手发言。

惭愧的是,我很希望有天这些知识不用通过我的嘴,而是通过他的眼睛去习得,毕竟他也老大不小了,是到了自己找本书自己玩去的年龄了。

当然说到李大荣的问题,我最近其实也有反思,就是关于如何让孩子从听绘本过渡到自主阅读的问题。

曾经我把它归结到自己大包大揽,给他讲书讲太多了,怪自己贪心,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想要给他灌输更多的知识,导致他自己有了惰性,懒得读,反而喜欢听我精读。

我们必须得正视文章开篇的问题,孩子到了一定的 历史 阶段,就是该放手要求他自己读书了。

但这个阶段不应该一刀切地以年龄作为分水岭,因为孩子的性格爱好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也不一样。

有些孩子天生爱读书,可能四五岁就实现了自主阅读,因为他喜欢,可能家长不需要费太多的力去引导,他就是个小书虫了。

像依姐,我觉得就有这样的潜质,因为她是那种闲的没事儿就会去书架搞本书来自己看着发挥讲故事的人。

我甚至认为,依姐距离自主阅读,就差剩下的4册四五快读了,哈哈~

但同样的,也有很多孩子跟大荣一样,他们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偏晚,主动拿起书读的欲望不强(扔给我让我读的欲望很强)。

但并不是说他形成不了这样的好习惯,只不过他自己觉醒的时间会比较长,也可能需要一些外在的契机和自信。

像今年的暑假,我给大荣安排了每天读一个故事或者故事太长的话就读10页书,然后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写话的任务。

一开始他读起来是很痛苦的,但是碍于我的淫威,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但是持续地读了一阵子之后,他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不少,读10页书也越来越快。

前一阵子做阅读的时候还必须得读出声,现在已经可以默默地看了。有时候我在一旁辅导妹妹学四五快读,他就在一边默读,完全不会被我们的说话声所打扰。

就是看书姿势,磕碜了点,哎~

这说明它的专注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每天中午读书再也不是什么特别令人头疼的事情。

前两天给他买了一套福尔摩斯侦探集,他自己也能踏实坐在沙发上读上一会儿。要知道这个书跟他平时读的有拼音标注的阅读篇目不同,它只有密密麻麻的字,甚至一张图都没有。

荣哥标准看书姿势。

要是放在暑假前,这类书他必然是翻都不会翻的,更不会考虑读一读。

因为认识很多字,更有自信地读书,中间是隔着“训练”的。这也是我最近才意识到的。

认字并不代表他拥有凭借自己的阅读能力读懂书的自信,这是一个长期地,需要我们去不断鼓励,偶尔要外加一些强硬手段的。

大荣的自主阅读进展慢,跟他的性格也有关系,对于他没有把握、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他就会本能的回避。

但是通过这一个暑假的阅读锻炼,他自己好像对读长篇大论的书籍有了一些些自信。借由着这个自信,他愉快地发现,哎呦,自己好像还不错呦,很多书都可以读了呢!

虽然他现在还不是我眼中那个羡慕的别人家“书虫级别”的小孩,但起码我说今天不能看电视,给他扔本书他是可以有耐心地读下去的,这就比之前懒得读,死乞白咧非得让我读又进了一步。

某天,我接他毛笔字课接晚了,我赶到的时候看到这货正在读昆虫的书,十分欣慰。你看,他无聊的时候能去书架上找书,就又往前迈进了一步。要知道他以前就只会趴在玻璃柜看着柜子里的各种小玩意奖品发呆。

所以在我看来,读绘本是每个小孩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不应该缺失,我们也不需要困惑。

但与此同时,自主阅读的引导,它其实跟读绘本也不冲突的,很多时候它俩是同时期并存的状态,而且一同期就可能同期很长一段时间。

与其焦虑、无所适从,甚至是矫枉过正,倒不如鼓励和等待,毕竟没有人十七八岁还找妈妈讲故事的,或早或晚,他都能学会自己去读书。

文章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著名教育家吉姆·崔利斯的名言,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 情感 交流和学习方式。他说:

又有谁能想到,一个富有的孩子,仅仅是比别人每天多上那么15分钟的时间呢?坚持读绘本,我们的孩子就是最幸福的小孩。

谨以此文,我们共勉。如果哪天李大荣真的不再需要我读绘本的时候,我再很开心地告知大家,这中间的心路历程,想必也是很治愈的。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