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方式?

如题所述

有一些父母的教育方式,让我觉得很惊艳,很有用,分享给大家:

1.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以前的教育中常常鼓吹的“别人家的孩子”实在是伤害了太多孩子的心,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点点的否定可能会导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

2.不要用物质来奖励小朋友。

奖励其实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家庭可以交流的事。并不是只有玩具才能够让孩子感到满足,通过游戏或者家庭参与的方式让孩子感到愉悦,这些都是奖励的方式。物质的满足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但是如果是游戏或者其它方式却能够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发自心底的快乐。

3.不要给孩子制定时间表

要让孩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感受到玩的乐趣。时间表并不是硬性指标,而是说两者的弹性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积极性。

4.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

如果是提高分数的课外班,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学习就是为了分数的错误印象。通过户外活动让孩子多去见识多去实践获得知识

5.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传统的中国式父母总是觉得自己替孩子做的决定都是好的,可是殊不知过度的干预也会造成孩子的反抗。孩子的独立就是一次次自主选择中形成的。小到选择吃什么吃多少穿什么衣服,大到选择学校人生道路,这些决定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6.不要反对高中谈恋爱

恋爱能教我们被爱,也能学会怎么去爱护别人。当然,性教育也是必要的。不要觉得年纪小就忽视这方面的教育。

7.不要打骂孩子

对于孩子的惩罚并不是只有打骂这一种。要让孩子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需要家长不断学习的。

8.不要对孩子撒谎

不知道这一点有多少家长可以做到。答应孩子的事情父母要尽全力去做,否则就会伤害你们之间的信任感。如果孩子无法信任别人,那他一生都会很孤独的。

9.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

不仅仅是忽略孩子,而是要尽可能的建立高质量的陪伴。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如果父母所谓的陪伴孩子只是在写作业的孩子身边玩手机,这样的陪伴还是高质量的陪伴吗?尽可能的在陪伴的时候关注孩子的动态,了解他的兴趣,多和他沟通,这些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10.孩子发问,永远不要让孩子“等一等”

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宝贵的东西。如果有一件事情引起了他的好奇心,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去陪伴他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秘密。多去进行正面的鼓励,少一些说教。

父母的教育有时候可能一天看不到效果。可是十天呢?一年呢?十年呢?差异就出来了。对待孩子,父母一定不能敷衍。所谓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不外如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3

有一些父母的教育方式,让我觉得很惊艳,很有用,分享给大家:

1.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以前的教育中常常鼓吹的“别人家的孩子”实在是伤害了太多孩子的心,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点点的否定可能会导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



2.不要用物质来奖励小朋友。

奖励其实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家庭可以交流的事。并不是只有玩具才能够让孩子感到满足,通过游戏或者家庭参与的方式让孩子感到愉悦,这些都是奖励的方式。物质的满足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但是如果是游戏或者其它方式却能够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发自心底的快乐。

3.不要给孩子制定时间表

要让孩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感受到玩的乐趣。时间表并不是硬性指标,而是说两者的弹性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积极性。



4.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

如果是提高分数的课外班,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学习就是为了分数的错误印象。通过户外活动让孩子多去见识多去实践获得知识

5.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传统的中国式父母总是觉得自己替孩子做的决定都是好的,可是殊不知过度的干预也会造成孩子的反抗。孩子的独立就是一次次自主选择中形成的。小到选择吃什么吃多少穿什么衣服,大到选择学校人生道路,这些决定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6.不要反对高中谈恋爱

恋爱能教我们被爱,也能学会怎么去爱护别人。当然,性教育也是必要的。不要觉得年纪小就忽视这方面的教育。



7.不要打骂孩子

对于孩子的惩罚并不是只有打骂这一种。要让孩子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需要家长不断学习的。

8.不要对孩子撒谎

不知道这一点有多少家长可以做到。答应孩子的事情父母要尽全力去做,否则就会伤害你们之间的信任感。如果孩子无法信任别人,那他一生都会很孤独的。

9.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

不仅仅是忽略孩子,而是要尽可能的建立高质量的陪伴。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如果父母所谓的陪伴孩子只是在写作业的孩子身边玩手机,这样的陪伴还是高质量的陪伴吗?尽可能的在陪伴的时候关注孩子的动态,了解他的兴趣,多和他沟通,这些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10.孩子发问,永远不要让孩子“等一等”

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宝贵的东西。如果有一件事情引起了他的好奇心,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去陪伴他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秘密。多去进行正面的鼓励,少一些说教。

父母的教育有时候可能一天看不到效果。可是十天呢?一年呢?十年呢?差异就出来了。对待孩子,父母一定不能敷衍。所谓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不外如是。

第2个回答  2022-09-13

1.小孩不想上学怎么办

有个5岁的泰国小孩闹着不想上学,怎么劝都没用。于是他妈妈就请了一天假,带他去街上捡垃圾卖钱。最后捡到了2公斤塑料瓶。男孩把捡来的瓶子按照废品收购的市场价卖给妈妈。卖了2泰铢,约0.4元人民币。孩子想坐车时,妈妈说,钱不够。孩子想吃零食时,妈妈说,钱不够。

最后,妈妈问,“你想像这样工作还是去学校?”疲惫的男孩大声宣称:“我想上学!”

教育的根是从家延伸出来的,而家地经营关键在家长。如果我们能把为人父母当作是一种“职业”,用对待职业的敬畏和担当去对待孩子的教育,我们将给孩子一个明朗的未来。

2.我们要排队的

这是规则
一次和朋友去商场里的卫生间,位置满了,需要排队,我们前面有两个人。然后又来了一个很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

那个妈妈很漂亮,小女孩也很可爱。

妈妈对小女孩说:“人有点多,要排队,你坚持一下。”小女孩说“好。”可没过几秒钟,小女孩就说:“妈妈,我坚持不住了……”妈妈说:“那大家都在排队,我和前面的姐姐商量一下吧!”

然后排在前面的几个人也都听到了,就说让小女孩先去吧!妈妈说了谢谢之类的,就让小女孩说谢谢。

妈妈带着小女孩上完就出来了,小女孩问妈妈:“妈妈你不上吗?”

妈妈说:“本来我们是要排队的,因为你是小朋友,等不及,姐姐们才让你先上的,可是妈妈是大人,大人要排队。”其他人听这个妈妈这么说,都说让她先上。

但这个妈妈拒绝了,她说:“我们要排队的,刚才插队已经很不好意思了,而且,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

于是又带着孩子回到队伍,重新排队了。



父母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比跟孩子口头反复强调规则,教育的效果要好一万倍都不止。

第3个回答  2022-09-13

一、对孩子总是抱有欣赏的态度。

  在和成功父母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欣赏有时候让你动容,比如优秀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的小名,父母叫的时候通过语音语调你会感觉到小名就是专属于父母的。别人叫的时候会黯然失色。他们在谈论自己孩子的时候也绝不斥责和抱怨,即使自己的孩子相貌并不出众,有时候考得也不好,但他们从没有抱怨,很平静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欣赏并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夸奖和鼓励,而是来自内心的一种默默支持,一种心照不宣的力量。在和成功父母接触中,你能感觉到自始至终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永不枯竭的欣赏的力量在存在。

  二、原则性强,不轻易因人因事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父母清清楚楚,并且立下规矩。绝不会轻易改变的。比如,该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写作业,该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书,不会因为今天是周末或者今天情况特殊就有所改变。尊敬父母,不撒谎,诚实,如果违反绝不轻饶,这是一条做人的底线。

  三、善于经营自己的家庭。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础,纵观成功父母的家庭,家庭氛围和谐温馨。父母之间很少发生争执,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感觉到温暖和依靠。母亲往往在家庭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不在乎穿多贵的衣服、用多贵的东西,关键在于把孩子大人都打扮得利利落落。

  四、明事理,举止稳重,朴素低调。

  父母都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对问题的看法往往非常折中,不偏激不固执,举止稳重,谈吐优雅,不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很少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家庭和收入。

  五、关心但绝不溺爱自己的孩子。

  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很关心,但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都能断然拒绝,而绝不后悔,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也不会姑息迁就。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一: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

  我们平时要给孩子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给他定太高的要求,同时多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和多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最后再施加引导,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为了开阔孩子的视野,我们应该多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比如在课余时间,给他报名一些他感兴趣的兴趣班,这样孩子才会在兴趣的基础上取得好成绩。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三: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由于孩子的天性就是爱跑爱跳,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让他锻炼,因为这样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四:提供孩子手工材料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一些手工制作,我们就尽可能给他提供材料和帮助。当看到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个“作品”时,神情中是充满自豪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孩子敢于动手,在手工制作的过程...

第4个回答  2022-09-13

1鼓励:你的努力,我看到了
  我妈的教育方法就很惊艳。
  我学习能力差,学什么都很慢,理解力也不是很好。小学的东西很简单,大部分人都能考满分而我几乎都没考过满分。
  然而每次考试回家老妈一次都没有骂过我。她甚至说,没事儿,考的不错,下次不要错就好。好几次,我很难过地问她,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她说,“你知道嘛?锅越大,开水就越慢。他们的锅小,所以很快就开了。但是你的锅大,得慢慢开。你现在可能不如别人,但你以后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这简直是教科书式的教育啊!
  她这样鼓励我,一直都在鼓励我。然后最终的最终,我考上了人大。
  @不沾边
  2做个出众的人
  我小时候特别内向,不爱发言,不敢出风头,有时候明明有点本事,也不敢表现。
  我记得那还是我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气鼓鼓的回家,跟我妈说,我讨厌班里的XXX。当时要出个节目,我怕自己弄不好,就没报名,结果XXX去了,还不如我呢,丢人,气死了。老师怎么不叫我去啊!
  我妈当时并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指着桌子上刚买回来的一大口袋橙子,跟我说,“你挑一个橙子出来。”
  我记得我死死的盯着装橙子的红色网子,仔细端详着每一个橙子。冬天的橙子每一个都黄黄的,皮儿厚厚的,如出一辙。我想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怎么选。
  “这些橙子都一样啊,让我挑哪个嘛。”
  “对啊。在老师的眼里,你们就像是这些橙子,一摸一样,怎么选呢?如果想要被选择,就先得让人看到自己的特色。”
  那一刻,在我小小的年纪里,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醍醐灌顶”。
  从那以后,我就有了一个意识,不仅要学会一些东西,还要想办法让别人知道你会这个东西,这样资源才会走向你。
  @带不走
  3贫穷和懒惰的关系
  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带我去吃牛排。现在想起来这种名字玛丽苏的改良西餐厅真是尴尬,小时候却极喜欢。我们坐在二楼餐厅的软座里,听着轻音乐,喝着柠檬水等待牛排。
  这时,楼下出现了一对风尘仆仆的母子,母亲从包里拿出来面饼,儿子啃着刚买的鸡蛋灌饼。
  我妈说你看楼下的阿姨,很辛苦吧。我说是啊,你不会又想说我们老师说的不好好学习就要干体力活受苦,想买什么都没钱的那一套吧。
  我妈说,很多时候贫穷并不是因为懒惰造成的,或许别人没有和你一样好的教育条件,又或许没有好的机遇,所以不要轻易指摘别人的生活。
  但是你们老师说好好学习是有意义的,将来你不但可以自己吃牛排,还可以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更多的人吃上牛排。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孩子的未来是父母三观的复刻”。你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三观,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同一种怀念
  4你可要排队的,这是规则
  一次和朋友去商场里的卫生间,位置满了,需要排队,我们前面有两个人。然后又来了一个很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那个妈妈很漂亮,小女孩也很可爱。
  妈妈对小女孩说:“人有点多,要排队,你坚持一下。”小女孩说“好。”可没过几秒钟,小女孩就说:“妈妈,我坚持不住了……”妈妈说:“那大家都在排队,我和前面的姐姐商量一下吧!”
  然后排在前面的几个人也都听到了,就说让小女孩先去吧!妈妈说了谢谢之类的,就让小女孩说谢谢。妈妈带着小女孩上完就出来了,小女孩问妈妈:“妈妈你不上吗?”
  妈妈说:“本来我们是要排队的,因为你是小朋友,等不及,姐姐们才让你先上的,可是妈妈是大人,大人要排队的。”
  其他人听这个妈妈这么说,都说让她先上。
  但这个妈妈拒绝了,她说:“我们要排队的,刚才插队已经很不好意思了,而且,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
  于是又带着孩子回到队伍,重新排队了。
  父母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比跟孩子口头反复强调规则,教育的效果要好一万倍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