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娶宫女,要搞清楚一个事实,是什么原因呢?

如题所述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连续发布了3道诏书,宣告清帝退位。至此,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迎来了终结。溥仪退位后,暂居紫禁城,将大批的宫女太监遣散出宫。可是在出宫之后,宫女们却大多境遇凄惨,无家可归,甚至也无人愿意娶,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遣散宫人的命运

溥仪遣散宫人时,顾念他们侍候多年,这些人离宫时,每人发放了一百大洋。原本有这样一笔钱再加上宫人们在宫中多年攒下的积蓄,出宫后怎样也不会生活得太辛苦。可是,时运不顺,在宫人们离宫后不久,通货膨胀,金钱贬值,很快那一百大洋也不值什么钱了。没了钱便丧失了生存的根本,宫人们只能另谋生路。

和宫女们不同的是,太监还可以做些体力活,通过劳力去换钱,而宫女的选择却非常少。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供女性选择的职业不多。再加上她们十三岁就入了宫,进宫之后做的也多是伺候人的工作,干不了什么体力活。

出宫之后,即没有依靠,也没有什么生存技能,宫女们大多无家可归。一些宫女运气比较好,去了富人家做些保姆的工作,也算是继续自己的老本行。另外一些宫女下场实在凄凉,要么刚出宫便被抢走了积蓄,要么便是在花光了积蓄之后沦落风尘。

出宫的宫女难寻归宿

“一入宫门深似海”,宫女们十三岁便进了宫,之后在深宫中蹉跎了青春,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皇宫。到被遣散出宫的时候,已经是半老徐娘,早已过了适婚的年纪。等宫女们出了宫,适龄的都成了家,剩下的未成家的不是患有疾病,就是条件太差,宫女们也看不上。

除了年纪,还有一点是当时社会对宫女们的看法。宫女们出宫后,要面临的不只是贫困,还有各种流言蜚语。那时宫里流传着对食的风气,也就是宫女太监凑在一起,组成一对挂名夫妻。

虽然到了新社会,人们剪掉了辫子,却依旧减不掉心中的陈规旧俗。宫女们出宫之后,遭受了许多无端的流言。因此,谁也不会想要娶她们,以免娶回家后,自家被指指点点,面上无光。

书中道出真相

还有一点,也非常关键的一点,便是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的,宫中走出去的女子,大多患有血郁症。血郁症是一种气血病,常常是由于心情抑郁,忧思过度引起的。患了这种病的女性,常常身体虚弱,容易疲劳,更可怕的是这种病会导致女性不孕。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历来看重传宗接代,而这种病在当时根本无法根治,只能靠慢慢调理。在旧时的社会里,这很难让人接受。对于处在封建思想下的人来讲,女性的价值只被定义在生育上。娶一个不能生育的女人回去,有什么用呢?因此,即便宫女们形象气质佳,懂规矩实礼仪,但基于这一点,也没人会选择娶她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23
这是因为如果进攻的话,这些宫女是不能嫁人的,再加上在古时候女子一般在15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出嫁了,进宫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很难嫁出去,也没有人愿意娶宫女。
第2个回答  2022-05-23
主要是因为进宫之后难免会做一些脏活累活,很有可能会把身体饿垮了,而且没有吃饱饭,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导致月经失调,身体虚弱。
第3个回答  2022-05-23
因为很多宫女都是家境贫寒,而且再加上大多数宫女都丧失了怀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