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品位?一个人的品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题

对生活不同的感受和态度体现出一个人品味的高低。 品味高的人,他的生活优雅、精致、有情趣、有格调、有追求、有意义,品味低的人生活粗鲁低俗,愚昧无聊,但往往这种人还自以为是,丑态百出。 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修养。第一是品格的修养,第二是文化艺术的修养。

如果一个人的品格高尚、正直、正义、宽容、有爱心、有责任感、进取、勤奋、豁达等等,那么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品味自然是高的。品格的修养能体现高雅品味中的“高”字;而文化艺术的修养,能体现高雅品味中的“雅”字。

同时,当你潜心于提高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时,你就会慢慢摒弃一些低俗的习惯和爱好。你可能会放弃又浪费时间又伤身体的打麻将,而选择去打球、游泳、健身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你可能会将夜生活由原来的去夜总会狂唱狂跳而改为去参加音乐会,看电影,参加一些文化沙龙,或在家里看书。

每一种文化,每一种艺术都充满内涵,充满乐趣,它往往让人越学越喜欢,越钻研越着迷。同时,它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相互通融的。

你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提高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以至于你对生活,对工作,对环境,对人生的态度也会改变。你会懂得欣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会感受生活中丝丝缕缕的快乐。你的眼光,你的品味就变得高雅,变得艺术,变得独特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2
1.一个人的素养,不是光看外表,而是看他的品位.

2.两个人的相处,不是讲究所谓门当户对,那太空洞,而是当事人双方的互相尊重与互相欣赏。

3.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其实是比不完的,说一个人穷,有比他更穷的,说一个人富,有比他更有钱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绝对会产生妄自菲薄和狂妄自大的心理。这两者都很俗,俗得透顶。

一个人的看人标准、出世作风、行为准则、观念信仰或者偏好,反映和决定了他的品位与精神层次,应该要完全被尊重。

品位,绝对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斥了各种广告、宣传,强制灌输你所谓的品位:只有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再拥有了某些档次的物质产品,这样一个人才显得有品位。现在这点,几乎是95%的人的主流观点。也许,也包括我在内,但是,我又是苛刻的。FOR EXAMPLE:

一家新开的美甲美发美体店里,有个女顾客,估计25-27岁,显得挺年轻,容貌也娇好,穿一身黑色连衣淑女裙,一双棕色半高根凉鞋。乍一看,MM啊。等听她开口讲话,可以判定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要说我主观,这是我的观点,任何人有权否认这个观点,但不可以剥夺)坐资十分难看,翘着高二郎腿,很不雅。

这里就出现假品位的问题:
1.如果她不是那种外表打扮,她的言谈举止如何,也不会有人说她没有品位,因为还不上讨论的范围。
2.一个人的本身气质,性格如何,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在定型了之后。如果要从一种气质、性格别扭地转换到人们所喜欢的另一种,那就是侮辱了你本身的品位,侮辱你自己,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迎合别人或者社会潮流的口味,不尊重,不相信自己,就是NOT TRUE TO YOUR HEART。
3.如果一个人太烂,穿着也太差劲,一般不会有人去谈论这个人有没有品位,至少我不会(我属于不被讨论的人,但我属于我判定人的人)什么时候我会说一个人没有品位?
1.扭曲自己,迎合别人的时候。
2.本身没什么审美观念,以为什么流行就跟什么风,以为见到的多数人穿什么,那就流行什么,结果,街上的妓女也很多啊,不明就理的模仿,就很没品位。
3.有一点审美观念,懂一点名牌,但不懂名牌内涵的人。集中表现为:带着赝品到处炫的人。
4.乱用名牌产品却丝毫不懂起内涵的人。集中表现为有钱又缺少高层次文化品位的所谓爆发户。(我200%确定这个词已经OUT OF DATE,JUST FOR BETTER UNDERSTOOD)
5.自己没有什么品位(完全不懂品位只懂钱的人)却胡乱指导批评别人什么才是好的,不落后的。这样的办法只有,一笑而过。

所以,真正有品位的人:
1.懂得生活哲学,有高水平审美观点又懂内涵的人.
2.知道自己属于什么,知道自己怎么做适合自己而并非一味用名牌或者假货(注意,不是低档货)包裹自己的人。这是生活中大多数“品凡”人的行为。
3.完全不懂品位二字及其概念的人(也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这类人多数活得单纯,或者十分痛苦。所以,这就是极至.
第2个回答  2018-01-02
品位--档次、格调
什么是品味?品,有人品、品质、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体味、回味,合起来,大概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休养。但品味从字面上还有另外一个最原始、最直接的解释。品是品尝,味是味道,合起来倒有品尝味道的意思。比如同样是一杯茶,有的人端起杯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下去,这个茶是什么味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品味。而另一种人,会在一间四壁排满了书,窗前有几棵绿意盎然的植物的屋子里,他斜斜地靠在用竹藤做的沙发上,捧着一本书,沏上一杯茶,让茶叶在热水的浸润下慢慢地舒展开来,一阵阵的清香在四周飘荡。然后,他再端起茶杯,细细品尝,让那茶水苦中带甜,甜中带涩的味道由舌尖慢慢沁入心扉,然后由品茶而品到生活,品到人生……这就是品味。
生活品味,顾名思义就可以理解为品尝生活的味道。但不是用舌尖用味觉去品,而是用心去品。比如说看到秋天里一棵掉光树叶的大树,有的人感觉到的无非是一棵光秃秃的树嘛,而有的人却能品出一种萧瑟苍凉的美。比如说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一个孕妇站在自己座位旁而须让座时,有的人会觉得懊恼,觉得倒霉,甚至对那个孕妇产生了一种厌烦埋怨的情绪。而另一种人,会心甘情愿地主动让座,并且会从对方的感谢和旁人的赞许中品到一种付出的快乐、奉献的快乐。再比如说,同样是做销售,有的人感觉到做销售就是一种必须厚着脸皮求人,然后才能让自己赚到钱的工作,有的人却能从对客户的服务、关怀、交流中品味到这是一份能帮助客户,能给客户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且赋有挑战性,能实现自我价值、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事业。
对生活不同的感受和态度体现出一个人品味的高低。
品味高的人,他的生活优雅、精致、有情趣、有格调、有追求、有意义,品味低的人生活粗鲁低俗,愚昧无聊,但往往这种人还自以为是,丑态百出。
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修养。第一是品格的修养,第二是文化艺术的修养。品格的修养,是一个人的最根本修养,它能从内在提高一个人的品味。如果一个人的品格高尚、正直、正义、宽容、有爱心、有责任感、进取、勤奋、豁达等等,那么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品味自然是高的。品格的修养能体现高雅品味中的“高”字;而文化艺术的修养,能体现高雅品味中的“雅”字。比如说提高了文学方面的修养,那么谈起话来就有内涵,语句就会文明优雅。比如说提高了美术方面的修养,懂得色彩的搭配和谐,提高了审美的情趣,那么他在穿着打扮上就会优雅脱俗,在居家的布置上也会别具一格,饶有情趣。提高了音乐舞蹈方面的修养,那么你举手投足的体态,说话的声音、表情等都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美感。
同时,当你潜心于提高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时,你就会慢慢摒弃一些低俗的习惯和爱好。你可能会放弃又浪费时间又伤身体的打麻将,而选择去打球、游泳、健身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你可能会将夜生活由原来的去夜总会狂唱狂跳而改为去参加音乐会,看电影,参加一些文化沙龙,或在家里看书。
每一种文化,每一种艺术都充满内涵,充满乐趣,它往往让人越学越喜欢,越钻研越着迷。同时,它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相互通融的。你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提高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以至于你对生活,对工作,对环境,对人生的态度也会改变。你会懂得欣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会感受生活中丝丝缕缕的快乐。你的眼光,你的品味就变得高雅,变得艺术,变得独特了。
另外,谈一谈品味与钱的关系。有的人认为高雅的品味、优雅精致的生活、文化艺术的修养、打高尔夫球、听音乐会、弹钢琴、写字绘画读书、穿着打扮,等等这些似乎都是有钱人才能办得到。只有先赚到了钱,才能提高品味。有的人甚至直接把有钱的生活跟有品味的生活混为一谈。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钱或许能够让你高雅的品味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但绝对买不到高雅的品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穿着名贵华丽的衣服,戴了一身的金银珠宝,但是却让人看起来粗俗不堪。而有的人虽然衣着便宜,但搭配得大方得体,显得高雅脱俗。这就是品味的差别。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妇靠做生意发了一笔横财。有钱了,生活富裕了,但别人总说他们俗气,他们不甘心,就决定附弄风雅。这天,他们去参加一个文化沙龙,为了表现自己的富贵,两人都穿得珠光宝气地出现在聚会上,与那种高雅的艺术氛围格格不入,并且还闹出了大笑话。聚会上,有人唱了《满江红》这首歌,这对夫妻看到大家都听得入迷,就问,这首歌是谁写的?真好听。别人回答说是岳飞,那位富太太很认真地说:“能不能告诉我这位岳飞住在哪儿,电话号码多少,他这么厉害,我可得多跟他学学!”?!……
所以说,粗俗的人即使有钱也只能买到些豪华排场,骨子里还是低俗不堪。
相反,没有钱,也并非不能有高雅的品味,这样的例子就多了。象古代许多的文人逸士,他们往往都是过着清贫但高雅的生活。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雅品味,普通人是难以企及的。
把钱看得太重,钻进钱眼里,沦落为金钱的奴隶的人浑身散着铜臭味,是谈不上高雅品味的。但另一方面,一味地轻视钱,虚伪地视钱财如粪土,不切实际,自视清高,这样的人又不免有一股酸溜溜味道,象孔乙己一样,同样也不算有高雅的品味。
总之,品味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内在高尚品格的体现,是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高雅的品味是用心品出来的五彩缤纷的生活的味。
提升品味总的要求和目标: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穿着得贴,言谈举止大方;心是善良,温柔体贴
发型很重要,
关键一点就是找准适合自己的...

炼的方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多学多读多看多练多听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