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得“强迫症”有哪些危害?

如题所述

讲讲大学生得“强迫症”的危害与治疗,为什么会得强迫症呢?

大学生“强迫症”危害与治疗

而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理、心理都处在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特殊的发展阶段,一旦这个“转轨”不顺利的话,就容易导致种种心理障碍。目前在大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中,“强迫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对患者困扰和影响极大的心理疾患。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强迫症”的症状特点、成因及矫治策略,对于维护和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大学生“强迫症”的成因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是指被迫无奈地反复出现的不合理的观念、意向或行为,患者力图控制,但又无力摆脱,以至产生内心冲突,并伴随强烈的心理焦虑的一种神经性障碍。总之,“强迫症状是指以强迫为主的显著而持久的思想、冲动、意向和行为症状。”“强迫症”的发生大多是缓慢和逐渐的,很多患者都说不清自己的病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大多数的患者的“强迫症”是从儿童时期开始,较严重的症状一般形成于青少年或青春期后不久。到目前为止,对于“强迫症”的病因还不明确。一般认为,“强迫症”的产生与精神应激因素、性格因素以及家庭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有关。针对大学生“强迫症”患者这个群体,其病因既带有普遍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指由于生理或遗传的病因导致“强迫症”。

“强迫症”与生物学上的脑的病理相关。即由于脑的某种病理,引起了“强迫症”的发生。这是“强迫症”形成原因之一。“强迫症”与脑的病理现象有关,许多临床报告提出了重要的观察数据,这方面的研究尽管刚起步,但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果。有许多“强迫症”患者对自己的强迫行为的产生常常说:“不知怎的就出现了。这样的行为好像不是自己的。”非常明显,一些患者在脑神经系统方面肯定出了什么问题,出现了大脑中枢指令变异的情况。

(二)性格心理因素

人的个性特征与“强迫症”的产生有一定关系。有许多学者报告,约有1/3--1/2的“强迫症”患者的病前个性属强迫型。有人将强迫型人格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多疑虑,缺乏决断力,遇事犹豫不决,类似轻微的“强迫症”。二是固执、倔强、易激动、脾气坏。这两种类型都具善良、注重细节、求准确、爱整洁的共同点。第一种人做事缓慢,迟疑不决。后一种人固执求全。

同一类社会心理刺激在有特殊人格的基础上更容易促成“强迫症”。这类人格的特质为:内省力强、敏感多疑、胆小怕事、优柔寡断、遇事过于仔细,严肃,古板,力求一丝不苟,反复推敲,对自己估价过低,不喜欢标新立异,缺乏独立创新精神等,因此,适应性较差,人际关系困难。以上这些特点作为“强迫症”的人格特质,在诊断和评定该症状的过程中有一定参考作用。反过来,这些性格特征最终将发展成“强迫症”,也是诱发“强迫症”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潜在因素之一。

(三)社会环境因素

强迫人格的形成除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外,个人的心理状况、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

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并不持续,却往往在一定的人格基础和环境压力刺激下,被强化则持续存在而形成“强迫症”。

家庭教育对“强迫症”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据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特别是具有强迫个性的父母,更是对患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儿童教育不当,如过分苛求,对生活制度的过于刻板化要求,使他们形成遇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务求一丝不苟,十全十美;事前反复推敲,事后后悔自责。在与人交往中过分严肃、古板、固执。长此下去,也就很容易形成“强迫症”了。

环境刺激因素与强迫人格特质的结合,加之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患者长期存在着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由此也容易诱发“强迫症”的产生。如学习压力过大,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等消极因素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其症状表现分别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和精神创伤有一定的联系,均可诱发“强迫症”的产生。

二、“强迫症”对大学生的危害

“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障碍,其实质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心理疾病。其形成和发展对大学生患者影响极大,其危害性更是鲜见一斑。“强迫症”常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症状表现。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各种各样的表现。患有“强迫症”的大学生们在这些症状出现时一般会有很强的克制欲望和毅力,试图努力摆脱这些症状,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因此,他们内心会感到非常的苦恼、焦虑和不安。他们有的认为这些症状出现在自己身上是很愚蠢、很可笑的。但却认识不到这是精神障碍。因而很多人并不主动去求医问药。时间一长,他们自己也就会习以为常,失去克制的欲望,同时也“失去”了内心的痛苦和焦虑,他们就会与这些症状和平共处。随着病情越来越中重,他们也会失去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愿望,整日沉湎于这些病态体验之中而不能自拔。

在学习上一般都很认真,好胜心强。但由于目标高,压力过大,加上学习过程中受强迫思考的影响,容易开小差,学习效率较低,所以很容易导致事半功倍。在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即使是自制力强的同学在学习中也常出现幻想、臆想,而其想象的内容大多是不着实际的幻想或毫无意义的琐事。他们想努力克制住自己,却始终无法摆脱。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习惯性的强迫动作,形成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不仅给自己带来不便,而且由于他们尚能意识到其行为的“怪癖行”,所以在老师、同学面前都有一种自卑感或羞耻感。不得不偷偷完成这些“必修课”。如走路要进5退3,跨门槛要先左后右等。虽然内心苦恼,也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但他们却不得不做,否则焦虑不安。

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大学生患者的固执、内向的性格,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可能不顺利。“强迫症”患者大多比较严古板甚至有些冷酷无情,对人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缺乏人情味,因此往往与周围同学格格不入,而且落落寡欢,很容易造成自闭、内向甚至自卑等不良性格习惯的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强迫症”对大学生患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痛苦。甚至使他们的思想扭曲,脱离了正常的轨道,结果使他们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业,从长远来看,还影响到了他们的前途。这对国家培养人才也极为不利,因此,探索与研究“强迫症”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三、“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负担。一个人一旦患上“强迫症”,心理的矛盾和摩擦会消耗其

大量时间,形成个人的奇特行为和特殊反应,而且使人的命运也会变成强迫性的。“强迫症”和其他心理疾患一样需要精心治疗,这种治疗除了需要心理工作者的努力,当事人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强迫症”产生内心苦恼,使人痛苦,但症状的背后有个人的因素,以及长期的生活经验影响。“强迫症”对个人人格的扭曲,与其他的心理疾患不同。因此,对“强迫症”的治疗是对患者人格的全体的再构成与改造,是对强迫思考中冲动原则的否定,促其树立新的价值观。即以患者的精神,人格变化为动力,引起生理变化,使其生理行为得到矫治、改变。

对于“强迫症”患者,主要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矫治。心理治疗的一般目的如下:

(1)要使心理不适应问题或症状让当事人所面对、认知。一般说来对于症状,精神病患者没有自知力,而心理患者却具有自知力。通过心理咨询可以让心理患者进一步洞察、反省其自身的问题。这也是心理知道和教育的第一步。

(2)对心理患者进行感情调整。使心理患者的情绪从苦难、痛苦、不安转变为缓和、安定的状况。其目的使患者产生积极愉快情感和追求生活能力,因为心理患者的生活乐趣多多少少受到阻碍,缺乏活力,需要尽快调整。

(3)发现个体的潜力。患者个人能力被封闭时,经常会感到悲观、失望。心理主了过程中要发掘个体的特长,主要是释放个人意识和潜意识背后存在的紧张、矛盾、冲突等,之患者被封闭的内心解放。要把患者个人对生活的创造性开发出来,改变其自我的生活态度。

(4)培养对环境适应能力。对环境适应不是盲目的妥协,而是旨在朋友其与环境、他人接触交流中,提高应变能力,改变不合理的生活环境。

(5)增进自主性。即患者对自我的问题能加以认知,摆正位置,提出自我解决的主张。对自我的发展既不能无限膨胀,又要确立自我(不被埋没)发展的方向。

(6)如果患者自我有生理的、器质性方面的功能障碍时,应懂得积极寻求心理医生和医学方面的治疗和调整。

(7)比解决患者不适应问题更严重的是调整,改善患者的人格。

“强迫症”治疗有一定难度,患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纠治本病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医生应该向患者如实地讲明疾病的性质、特点、表现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自知能力,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决心。教育患者不能过分注意自己的症状和强化自己的强迫现象,以免加重焦虑和痛苦。对“强迫症”患者都要赠送一句重要的生活准则:凡事只许想一次、做一次,力戒重复和不放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30

大学生得“强迫症”有哪些危害?强迫观念: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 强迫情绪: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如担心自己丧失自制会做出违法、不道德行为或精神失常等。 强迫意向: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使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却使患者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 强迫动作: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仪式行为。 如何治疗强迫症强迫症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可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