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表达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直译为: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原文: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

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此句为转折句。)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本句亦是对“华年”的阐释。)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喻指诗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暗指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亦指自己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亦指自己在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那样不知珍惜。)

扩展资料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20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语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8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3个回答  2020-01-15
第4个回答  2018-07-29
以下只做个人理解用,摘自欧丽娟《唐诗新思路》课程
“可待”:岂待,何待,何必等到;“只是”:就;“惘然”:如幻影般的不真实感;
这些感受不必等到事后成为追忆才会觉得珍贵,就在当下就珍惜不已。可是又因为知道一定会失去,在那预知必然失去的当下,他所拥有的幸福感和失去的恐惧感,就会融为一体。所以在一种倒计时的凌迟中,明明还拥有的时候,就提前预知它的失落与幻灭。现在的真实和未来的幻灭交织在一起,以致于当下的真实就被幻灭的虚无感所笼罩,握在手里的东西就产生不真实感,也就是越想要握在手里,越感到模糊不清和虚幻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