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明朝的大槐树移民在中华文化史上是否具有重要地位为什么

你觉得明朝的大槐树移民在中华文化史上是否具有重要地位为什么

明代人口的大迁徙所造成的山东村落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促进了人口的增加。东昌府的洪洞移民数量,洪武二十八年后军都督佥事朱荣说东昌、大名、广平三府移民58124户。其中东昌占多大比例,没有明文。若按三府平均计算,东昌府为19375户。而从今菏泽一带的洪洞移民村落分布情况看,菏泽一带的洪洞移民不比东昌府少。且按东昌府19375户计算,东昌、兖州两地洪洞移民约38750户,按每户5人计算,计193750人。菏泽的枣强移民数量,今已难考,从今枣强移民村落分布情况看,比东昌、兖州都少。云南移民和四川移民数量,史无明文,但规模肯定比洪洞移民小。此外,明代还有其他地区的移民进入山东,如河南、安徽、江苏,特别是江苏海州移民山东日照、胶南的较多。若把枣强移民、云南移民、四川移民以及其他省的移民按东昌府19375户计算,明朝山东外省移民总计约58125户,290625人。第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入山东的移民主要是垦荒屯田,这对于促进山东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此,《明太祖实录》有明确的记载。如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后军都督府都督金事李恪、礼报告: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七府移民凡五百九十八户。“计今年所收谷粟麦三百余万石,棉花千一百八十万三千余斤,见种麦苗二千一百八十余顷。上甚喜曰:‘如此十年,吾民之贫者少矣。’”(《明太祖实录》卷二二三)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后军都督佥事朱荣言东昌等三府屯田迁民五万八千一百二十四户,租三百二十二万五千九百八十余五,绵(同棉)花二百四十八万斤。”第三,促进了民俗的重组。人是民俗事象的“综合载体”,一个人或是少数几个人进入一个新的民俗圈,往往被当地的民俗所同化,这便是所谓的“入乡随俗”。但是,当大批的成群结队的男女不断拥入,当地民俗就很难把他们一口吃掉。进入山东的外省移民一般都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某一地区,如洪洞移民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兖州府西部,枣强移民主要分布在济南府、青州府北部,云南移民主要分布在莱州府、登州府南部,四川移民主要分布在莱州府掖县。在这些移民主要分布区,当地原住民的民俗不可能完全同化他们,移民民俗与当地原住民的民俗在融合过程中重组,形成新的民俗。如今莱州民俗就明显与周边地区不同,原因就在于莱州是明朝四川移民的中心。再如即墨是云南移民村落比较集中的地区,即墨一带的民俗带有云南移民的烙印。流行于今山东聊城、菏泽的“梆子戏”,也叫“泽州调”,是洪洞移民带入山东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5
从哲学角度讲,中原人不可能都杀光,肯定有活下来的幸存者,是朱元璋和蒙古都不杀的,应该是不参与政治的大文豪,或者非常著名的医生、商人,等等。我只是猜测,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人。应该是他们掌握着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传下来了。大槐树移民可能只是劳动力移民,不一定是中国文化的携带者。。
根据大约280年以后明朝灭亡来看,大槐树移民没有解决汉族人愚昧的问题,所以最终又被第二个少数民族满族统治。。
一开始我认为宋朝被蒙古打败,是因为汉族人愚昧,但是蒙古人也打败了欧洲人,说明汉族人不愚昧。又但是,蒙古人把欧洲人打醒了,汉族人却没醒,所以汉族人还是愚昧。。
现在我要说的是,聪明的这部分汉族人是中原幸存者还是大槐树移民?我认为是幸存者,因为从智商角度看,能幸存下来肯定智商高。但是这种高可不是平时刷小聪明那种高,也不是明哲保身的那种高,因为这两种高对任何一个新政府来说都不存在,该杀还杀,所以存活下来的肯定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是他们掌握着中国文化。。
如果我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中国文化携带者也有后代,和大槐树移民当中聪明的但是没有文化的人结婚生子,也是聪明人,其他人的后代就是愚昧人。现在的中国人有一部分人是开放思想,一部分人是愚昧守旧思想,可能缘于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