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如何看待原生家庭给不幸的人带来创伤,还有那些幸福

的人对不幸的人态度不理解,没有一点同情心?

01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后结婚成家,重新组建的家庭。
其中第一个家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而当我们有了孩子,我们又变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
著名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曾经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而印度合一大学创始人阿玛巴关也说:“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所有人际关系都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所有关系都会真实反映你与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事。”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受到系统成员的影响。
或许我们看不见,但那些父母的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夫妻关系等又确确实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从某种角度上说,原生家庭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命运。

02
原生家庭的第一大影响:
亲密关系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我们的亲密关系、婚姻、情感模式往往来自于童年时期与父母之间互动的心理经验。
原生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与两性相处方式学习的最初场所。
一个人的婚姻是否幸福,通常在他成长的家庭和他童年的经历中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有所缺失的部分,往往会在成年后拼命加倍找回,甚至带入到未来的恋爱、婚姻中去寻找,给亲密关系带来困扰;而一个人在原生家庭被满足的部分,反而容易做出取舍。
就像民国才女张爱玲,自小缺失父爱,被父亲嫌恶、否定、殴打,甚至叫她去死,于是她长大后就会把自己对理想父亲的渴望投射在伴侣身上。先后两段婚姻,胡兰成比她年长 14 岁,赖雅比她大 29 岁。
而张爱玲自己也曾坦露自己的婚姻观:“我一直想着,男人的年龄应当大十岁或是十岁以上,我觉得女人应当天真一点,男人应当有经验一点。”
这种择偶观的形成,其实就是她对父爱的追寻。
张德芬老师也曾说过:“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会无意识地把爱人当成小时候的父母,继续和他完成我们未完成的课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