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为何以战争为开端?为何与鸦片有关?

不是问~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是想问为什么中国近代化要靠战争开始。感觉应该从国内内部原因分析下。。。
希望能有简明扼要切中要害的回答。最好是自己写的额
当然,分数自然是不会少了的~~~

请耐心看完,谢谢,我想您会看完得,毕竟知道的详细些好,您说呢?呵呵
(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

1840年是英国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年。这个战争,历史上称作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社会历史独立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我们在叙述如何认识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的历史意义之前,先看看那个时候的世界形势。

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再过149年,法国也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起来。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前后,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它们依靠国内打下基础的先进生产力,采取海盗式掠夺、直接搜刮、贩卖奴隶、走私鸦片以及发动殖民战争、争夺海上霸权等暴力手段,从亚洲、非洲、美洲攫取大量财富,作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大大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事实证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是伴随着对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广大国家和人民的殖民掠夺发展起来的。一边是资本主义国家愈来愈富有,一边是被掠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愈来愈贫穷。这就是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世界财富分布图。18世纪60年代起。“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此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增长,对产品市场和原料来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也就越来越激烈。到19世纪30年代,非洲大陆的北部和南 部、美洲的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亚洲的西南和东南部,已经或者正在变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日益增多地被卷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漩涡里面。

在19世纪30年代,主要的资本主义强国或宗主国是英、法、美等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则是老牌的海上殖民帝国,早在17世纪已经衰落了。它们的殖民地或者被英、法等国夺取,或者刚刚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如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就是在19世纪20年代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并在30年代或稍后发展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但西班牙仍领有菲律宾,荷兰仍领有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葡萄牙仍领有非洲的安哥拉等地。

英国在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英国资产阶级一面对内加强阶级剥削和压迫,一面对外加紧发动侵略战争,到处扩张殖民地,开辟新的市场。在亚洲,英国东印度公司早在17世纪就占领了印度的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18世纪中叶,英国又直接出兵占领孟加拉。到19世纪30年代,除中部、北部若干土邦外,整个印度都成了英国的殖民地。此后,印度成了英国侵略亚洲国家的后方基地。印度沦为殖民地,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和中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用来打开中国大门的特殊商品鸦片,主要产地就在印度的孟加拉。1824年,英国又把马来亚的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合并起来,建立海峡殖民地。北美的加拿大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在18世纪成了英国的殖民地。新西兰也在1839年接受了英国的统治。19世纪初,英国取得了西非洲的冈比亚、塞拉勒窝内和黄金海岸等殖民地以及南非的开普敦殖民地。大约统计,19世纪前期,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领土为2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亿,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法国大革命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生产迅速上升。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中叶,在英法争夺殖民地的7年战争期间,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势力大都被英国逐出,但仍保有非洲的塞内加尔和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并在1830年出兵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以阿尔及利亚为殖民地。同时在东南亚半岛上的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占领越南,侵入中国,成为法国殖民者的目的。北美13州原是英国殖民地,1775-1783年,反对英国殖民者的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资本主义虽比英、法落后,但发展很快。1803年、1819年美国分别从法国、西班牙购得大片肥沃土地,领土一下扩大了一倍多。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不久美国就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俄国是一个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统治下的欧洲国家,直到19世纪前半期封建势力仍占统治地位。沙皇俄国从16世纪末期就推行对外扩张政策,17世纪中叶,俄国兼并乌克兰,征服西伯利亚,把他们的活动范围推进到中国的黑龙江流域。18世纪,俄国把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并入俄国版图。19世纪初,俄国又吞并了波兰、芬兰、北高加索、比萨拉比亚等地。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就侵及中国的东北和新疆地区了。

以上英、法、美、俄四国,是中国近代史初期侵略中国的几个主要国家。此外,德国在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才有比较快的发展,但德国还处在四分五裂中,未能统一起来。日本是中国的东邻,自17世纪以来一直处在德川家族封建军事专政下。鸦片战争后,日本受到震动,开始发动改革。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日本的资本主义才得到发展。此后,德国和日本也加入了对华侵略的行列。

鸦片战争以前,世界上的国家除了资本主义宗主国及其殖民地外,还有一类是独立国家。独立国家中最大的就是处在亚洲东部的清帝国。大清帝国立国200年,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旺盛时期,便开始走下坡路了。清帝国自居天下中央,实行自我封锁,完全不知道中国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本来自明代末年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当西方国家正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时候,中国还蜷缩在封建社会的蜗壳里不能前进。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到了它的末期,完全缺乏对内对外的应变能力了。除中国外,在亚、非、欧三洲的结合部,还有一个庞大的奥斯曼帝国,那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它的强盛时期已经过去。其中希腊已经在1830年独立出来,阿尔及利亚也在同年成为法国的殖民地,埃及不久也要摆脱帝国的控制。奥斯曼帝国正在受到列强的侵略。

世界上完全没有被殖民者践踏的大片土地除了非洲荒漠的腹地外,就是中国了。但是英国的大炮已经对准它了。马克思早就说明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并指出“跟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从国际环境讲,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这种世界形势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国内形势的必然产物。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就是以这个形势为背景一幕一幕地展开的。

(二)鸦片走私贸易对中国朝野的冲击

很早以前,英国就寻求与中国通商。17世纪开始,英国就从中国采购茶叶,以后还从中国采购土布。但是英国产品并不受中国欢迎,它拿不出多少东西与中国交换。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往英国的茶叶,1760-1764年为42065 担,到1830—1833年达到235840担。是前者的6倍。英国自中国输入土布, 1817—1818年度值395237两白银,1830—1831年度值386364两白银,英国输出中国的棉纺织品则较少,1821—1822年度值9807两白银,1830­—1831年度值246189两白银,入超很大。进口多于出口,形成巨大的收支逆差。开始英国是从国内运白银到中国来平衡逆差。18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商人找到了鸦片作为平衡逆差的工具。根据中国近代经济史专家的研究,在 1837-1839年间,英国销华合法商品的总值平均每年不过91万多镑,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值,平均每年高达427万多镑,人超平均每年超过330万镑。这个巨大逆差就是依靠走私鸦片来平衡的。走私鸦片,成为英中贸易的生命线。

从19世纪20年代起,英国运进中国的鸦片激增。据估计,1820—1824年,每年平均输入近8000箱;1825—1829年,每年平均输入12576箱;1835-1838年,每年平均输入35445箱;1838—1839年,输入鸦片超过了4万箱。每箱鸦片售价通常是600~800元,有时高达1 000元。鸦片烟价,不但抵补了英国贸易的逆差,而且大有盈余。白银的流向开始改变。据印度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三处海关记载,1833—1839年的6个年度里,中国平均每年流出白银420万两。估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全部白银流出量在1000万两以上。

很早以前,清政府就禁止鸦片人口,但是实际效果不大。英、美等国鸦片贩子有本国政府支持,不顾清政府禁令,勾结中国沿海私贩,大量贿买清朝各级官吏,把鸦片偷偷运进中国。沿海一带负责查拿烟贩的官吏,直至皇帝任命的海关监督、巡抚、总督。大部分明里挂着禁烟的招牌,暗里收受贿赂,包庇、纵容鸦片走私。甚至远在京城的衙门官员和皇帝,也直接间接从鸦片走私得到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外国烟贩有恃无恐地破坏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的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风,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歪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的。”

大量鸦片毒品走私人口,不仅造成了白银外流、国库空虚,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据1835年的估计。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达到200万,大多数是官僚、地主等剥削阶级以及依附剥削阶级的人。官僚、士兵吸食鸦片,走私和贿赂公行,吏治进一步腐败。统治阶级遭受腐蚀而造成内部瘫痪的危机,不能不引起清朝统治者的严重关注。

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关于如何对待鸦片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讨论。有两种相反的意见发表,一种是弛禁论,一种是严禁论。弛禁论的代表者是中央政府的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他曾任广东省按察使,常与广东地方官绅私下议论禁烟问题,据此写成《现害论》在民间传播,地方官绅等也各写成文章流传,隐然形成一种弛禁的舆论。但最早向皇帝提出弛禁问题的是广东的官员。1834 年10月,两广总督卢坤回复道光皇帝,认为按照皇帝上谕驱逐停泊在伶汀洋的英国鸦片歪船是办不到的,同时他把广东官绅的私下议论作为奏折的附片上报给皇帝,试探皇帝的态度。他在附片里说,鸦片走私“势成积重,骤难挽回”,经过多次“周咨博采”,了解到广东名士私下议论,有三种意见:一是“准其贩运人关,加征税银,以货易货,使夷人不能以无税之私货为售卖纹银者”;另一种意见是“弛内地栽种罄粟之禁,使吸食者买食土膏,夷人不能专利,纹银仍在内地运转,不致出洋者”;第三种意见认为“内地所得不偿所失,不若从此闭关,停止外夷贸易”。但是卢坤对“闭关”的意见作了明确驳斥,表示“万元闭关之理”,对前两种意见未置可否,显然是作为正面看法,提供皇帝参考。道光皇帝对官绅的这种私议,未加评论。第二年,还废止了每年奏报一次禁烟情况的制度。弛禁派受到鼓舞,即连续有人奏请弛禁鸦片。最重要的奏报是1836年6月由太常寺少卿许乃济提出的奏折和附片,正式提出了“弛禁”鸦片的建议,实际上就是前此广东官绅的私议。他的建议主要是:一、“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人关交行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二、“如官员、士子、兵丁私食者,应请立予斥革,免其罪名,宽之正所以严之也”,“其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匆论”;三、“宽内地民人栽种婴粟之禁”,“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许乃济的弛禁奏折使国内外的鸦片贩子受到鼓舞。英国鸦片贩子查顿控制的《广州纪事报》将许乃济的奏折全文发表,查顿并预计这个奏折将为皇帝批准,此举将带来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并将刺激鸦片贸易的大发展。道光皇帝把许乃济的奏折发给各地大员讨论。两广总督邓廷桢立即表示支持,认为“弛禁通行,实于国计民生均有禅益”。但是反对弛禁的奏折有3份之多,对许乃济的主张作了全面的驳斥。道光采纳了反对弛禁的意见,坚定了禁烟的决心。此后,两广总督邓廷桢也收回了弛禁主张,在广东实施禁烟措施。但是究竟如何禁?一时拿不出办法。

严禁论的代表是鸿胪寺卿黄爵滋。1838年6月,黄爵滋奏请严禁吸食鸦片,他建议,皇帝颁下谕旨,限一年内戒烟,如一年后仍然吸食,是“不奉法之乱民”,可以处以死刑;文武大小各官如逾限吸食者,应照常人加等,子孙不准考试;“其地方官署内宫亲幕友家丁,仍有吸食被获者,除本犯治罪外,该本管官严加议处”。道光将黄爵滋奏折批转各地讨论,并且很快收到了各地督抚将军大臣的议复奏折29件,除林则徐等8位督抚同意黄爵滋重治吸食的意见外,其余主张加重处罚,但不必杀头;还有19人主张禁烟的重点在查禁海口,切断毒源,而不同意重治吸食。林则徐的奏折,不仅分析了鸦片泛滥对社会经济的破坏,驳斥了反对严禁吸食的种种主张,明确指出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元可以御敌之兵,且元可以充饷之银。”1839年6月,清政府吸收这次讨论的意见,本着法当从严的原则,制定了《严禁鸦片烟条例》,对兴贩、吸食鸦片者,按罪行轻重,定出了斩立决、绞监候等各种处分。这个条例,基本上采纳了黄爵滋和林则徐的主张。

1838年10月,道光命令将两年前提出弛禁主张的许乃济降级、退休。11月,召湖广总督林则徐进京,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赶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立即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严惩受贿买放的水师官牟。他在详细了解了鸦片走私活动情况后,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烟土全部交出,听候处理;他要求外商申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终始,断元中止之理。”

禁烟行动在广州雷厉风行。1839年4月至5月,英国、美国鸦片商人共呈缴烟土19000多箱,约118万多公斤。林则徐下令将所缴烟土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从6月3日起开始销烟,销毁行动延续20多天。虎门销烟是中国政府发起禁烟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的道德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东面的第一幅浮雕,就是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庄严场面。

(三)鸦片战争的进程与结局

林则徐命令外商呈缴鸦片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沸腾起来,特别是其中的鸦片利益集团,立刻掀起一片侵华战争叫嚣。1839年10月1日,英国政府正式作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以董忠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6月,英国舰船40多艘,士兵4000多人陆续到达中国南海澳门附近海面。英国发起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军首先进攻广州海口,因林则徐、邓廷桢早有防备,不能得逞,便以主力北犯,7月初侵占浙江定海,8月上旬到达大沽口外,企图迫使清政府屈服。这时候,道光皇帝的态度动摇了。直隶总督琦善受命前往大沽口与英军谈判。琦善对英军表示要惩办林则徐等人,只要英军退返广东,便可以满足其要求。英军南返后,清廷撤去林则徐、邓廷桢职务,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与英国人谈判。11月底,琦善在广州答应了英军大部分要求。谈判未成,英军突然在1841年1月7日攻占珠江口的沙角、大角炮台,琦善未经清廷同意,被迫答应了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开放广州等条件。接着,英军占领香港,这是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清延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便发布了对英宣战诏书,同时派御前大臣奕山主持广东战事,奕山未到广州,英军却先攻占了虎门和广州以南各炮台。5月,奕山到广州,稍与英军发生战事,便全部退入城内,与英军订立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广州和约》,规定向英军交出赎城费600万元,清军退出广州城。这是战争的第二个阶段。

英国政府认为英军在华取得利益太少,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增派援军,扩大对华侵略。1841年8月,璞鼎查率援军到达南海,随后攻占厦门、定海、镇海、宁波。1842年6月,英军攻入吴淞口,7月攻陷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江面,盛京将军耆英等奉命赶到南京求和,8月29日在英国战舰康华丽号上与瑛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

1843年10月,中英又签订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随后,1844年7月,中美签订《望厦条约》,同年10月,中法签订《黄埔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纳入了欧美殖民主义的“条约体系”,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了严重损失,外国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权益:一、割让香港,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二、赔款2100万元;三、被迫单方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口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在这些口岸有居住权,这为日后在许多口岸建立外国租界设置了借口;四、协议关税权,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五、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中国犯罪,中国不能过问,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六、领海航行权,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的自由传教权。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鸦片和大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猛烈冲击,封建经济开始走向解体。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鸦片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发展道路,与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鸦片战争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3
鸦片吸食工具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战争爆发原因 1839年7月,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英国水兵在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维喜案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39年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女皇维多利亚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也可以说,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决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总结一下就是:

1、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战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可以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不受外国干涉;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从多方面被侵害,已经丧失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 战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战后,外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受到破坏,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失去经济上自立的地位。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人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内容和格局,决定了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就开始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也决定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4、危害:1)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管理,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 2)腐蚀清朝统治机构 3)减弱军队战斗力 4)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5)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5、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个回答  2010-06-09
1,由封闭向打开国门(之前受政策限制实际交流很少且在沿海)2,近代史为一部屈辱受侵略的历史,这是第一场战争,让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震惊。3,封闭的经济模式被打破,小农经济日趋瓦解,轻工业商品经济发展加快。4,文化的保守封闭被打破,西学得到重视传播。5,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政治上逐渐受侵略国影响,失去自主,向半殖民地转变。6,千年的封建帝制终结的第一步。7,总的来说,是近代中国变化的显著标志。(自己写的,一家之言)补充一点,8,服饰、风俗等的变化,思想的转变

重看了一下题目,发现偏题了。为何与鸦片有关,因为清政府政策保守,英国在正常贸易中赚不到钱,鸦片贸易又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且英国工业化后产品产量大增,需要扩大出口,当时他觉得自己已经有实力击败中国了,就以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鸦片战争作为中国开始变化的一个显著的起点,作为近代史标志自有其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6-09
因为自鸦片战争过后,帝国主义列强争相进犯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因此开始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逐步变化为半殖半封的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自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形成,这个时代被称之为近代史。至于说为何与鸦片有关,那是因为鸦片是中英战争的导火索,英国为改变对华经济出超的现状,用上了鸦片,结果引起了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导致英国政府的在华利益受到巨大损害,因此他们用武力强行逼迫清政府同意他们对华销售鸦片。而中英这次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这就是鸦片与近代史的关系。
第4个回答  2010-06-12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走向衰落,主要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流民不断增加。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思想文化上,历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19世纪出,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各种社会矛盾激化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社会危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它的尽头。另一方面西方列强为了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的矛盾,发动了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他们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国门,一场战争在所难免。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地条约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攫取一系列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中国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动,除了原有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新产生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所以说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这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