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如题所述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尤其好发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群。一旦患病,很难治愈,而且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有道是“病急乱投医”,由于缺乏足够的医疗常识和医疗信息,大多数患者常常是盲目求医,很难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不但延误病情,而且还因多次治疗无效,导致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事实上绝大多数患者依然在饱受疼痛的折磨。为了使广大患者了解三叉神经痛的相关知识,尽早摆脱疼痛的困扰,本文就有关问题作科普讲解。

三叉神经顾名思义包括三个分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疼痛可以发生于一支或多支。眼神经痛分布于额、顶区;上颌神经痛分布于眼裂以下、口角以上的面颊区;下颌神经痛分布于口角以下的面颊区。三叉神经痛最大的特点就是颜面部的疼痛,发作无先兆,急来骤去,形似闪电,疼痛剧烈难忍,如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而且常常在上唇、口角、鼻翼、上腭或颊粘膜等部位存在特别敏感的区域(医学上称其为“触发点或板机点” ),轻微接触就可引起疼痛发作,因此为了防止疼痛发作,病人常常害怕谈话、不敢进食、刷牙和洗脸,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日常生活。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许多原因都可引起三叉神经痛,按照病因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常见病因有三叉神经根炎,颅底蛛网膜炎,颅底畸形,颅底肿瘤(胆脂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病因不明的三叉神经痛,常规的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也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种三叉神经痛绝大多数都是由于颅内血管的压迫所致,采用压迫血管减压的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因此有人也将血管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归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总而言之,依据目前的检查手段,绝大多数三叉神经痛都可以明确病因,这使根治三叉神经痛成为可能。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任何疾病的有效治疗都依赖于正确的诊断。同样,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必须明确这种颜面部的疼痛是否是真正的三叉神经痛、引起疼痛的原因又是什么?否则很容易病急乱投医,最终得不到满意的疗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面部出现的短暂、急来骤去、形似闪电的剧烈疼痛,疼痛发作时不敢用手按压,甚至为了不让疼痛发作,患者不敢洗脸、涮牙、言语和进食。根据这些特点就不难与偏头痛、颈椎病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口腔及五官科疾病引起的头痛进行鉴别。比如偏头痛是发生在头面部的一种搏动性头痛,以胀痛为主,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不等,严重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牙源性疼痛都有明确的牙齿疾病,疼痛发作与牙齿的活动明确相关,口腔科检查能明确诊断。再比如副鼻窦炎也

可以引起颜面部疼痛,不过这种疼痛往往是持续性的,患者都有副鼻窦炎的病史,疼痛多不影响洗脸、涮牙、言语和进食。治疗前还需明确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目前主要依据核磁共振检查,常规的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明确有无胆脂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听神经瘤等,但不能显示血管压迫,而3D

TOF核磁共振检查则能够明确显示有无血管压迫,甚至可以提示血管的来源,所以治疗前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核磁共振检查。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评价一种治疗方法的好坏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疾病的治愈率,通过治疗后患者完全恢复正常,不需要再接受任何治疗措施,治愈率越高越好;

(2)疾病的复发率,即在一定的时期内疾病重新发生的概率,复发率越低当然越好;

(3)并发症的发生率,即由于接受治疗而产生的并发症的概率,当然是并发症越少越好。就三叉神经痛而言,目前临床上存在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大大小小的宣传报道都将起美化为最佳的治疗方案,作为非医学专业工作的广大百姓而言真可谓难辨其真伪,也很难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这里将临床上存在的一些主要治疗措施作简要介绍。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措施通常分为两大类:

1、病因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去除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真正病因,因此这种治疗措施有望获得疾病的治愈,但这种治疗的前提是已经明确了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所以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后颅窝胆脂瘤、脑膜瘤或三叉神经瘤切除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等。

2、对症治疗:即主要针对疼痛症状本身进行治疗,如口服镇痛性药物卡马西平(得理多)、野木瓜、苯妥英纳、去痛片、散利痛等,中医、中药、针灸、理疗、按摩,药物局部封闭,射频热凝治疗,伽玛刀放射治疗等。

所有这些治疗都可能使疼痛获得暂时的缓解,但由于没有去除疼痛的病因,所以患者不可能获得治愈,疼痛的反复发作和反复治疗就在所难免。对于一个具体的患者而言,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于自身的治疗方案,比如当疼痛症状很轻时可以选择对症治疗,当患者年龄很大不适合于接受手术治疗时选择对症治疗,当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而疼痛严重时,选择病因治疗以求彻底治愈疾病。由于90以上的三叉神经痛都是由于血管压迫所致,微血管减压术又是有望治愈疾病而又保留三叉神经功能的治疗措施,所以下面重点介绍微血管减压术这一临床应用最多的治疗技术。

微血管减压术的原理、疗效、优点与风险

微血管减压术的原理:血管对三叉神经根的长期压迫可以导致神经根脱髓鞘,从而导致疼痛的发生,微血管减压术就是将压迫神经根的血管(病因)与神经根分离后、移位并固定在远离神经根的部位,实现神经根的完全减压,获得治疗的目的。所以这是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有望彻底治愈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分为四种类型:立即完全缓解(手术结束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延迟完全缓解(手术结束后疼痛并不是立即缓解,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逐步减轻,但最终能够完全缓解)、明显减轻(手术后疼痛程度能够明显减轻,口服的镇痛药物量明显减少)和无效。总体而言,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的概率在90以上,有效的概率在95以上,无效的概率低于2,与其他治疗措施相比这是目前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案。而且微血管减压术的长期疗效也较好,术后5年的治愈率仍然在85以上,有效率在92以上,术后10年的治愈率也在80以上,有效率在90以上。

微血管减压术的优点与风险:虽然许多病人都会因为剧烈疼痛而迫切要求治愈疾病,但一提到手术总是担心害怕,总认为手术要打开颅骨,“要在大脑内开刀了”,最终往往不敢接受手术治疗,尤其是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更是如此。其实,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技术,至今已在临床应用60余年,而且手术并不是在大脑内部进行操作,而是在脑组织与颅骨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内进行手术,因此手术的风险是相当低的。

尤其是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手术疗效明显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微血管减压手术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根治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案。其最大的优点是针对病因治疗、疼痛完全治愈率和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手术后有望保留三叉神经的正常功能。当然微血管减压术并非没有任何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压迫血管的多少、粗细以及血管与神经根的关系,一般来讲,病程越长血管与神经根的压迫程度越重、粘连越重、手术越困难、手术后三叉神经功能受到影响的概率增加,所以压迫血管的数量越多、血管越粗大、血管与神经根粘连越重都是增加手术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详细的数前评估、早期的手术治疗和娴熟的手术技术都是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