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题所述

闽南童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7日,童谣(闽南童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78。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流行于闽南、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华侨华裔居住地,是历代闽南百姓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用闽南方言复杂而富有音乐美的韵语和平仄节奏创作,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而形成的民间文学形式。

明朝中后期以后,闽南童谣随着闽南人过台湾、下南洋,传播区域扩展到了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国家,并在这些区域扎根生芽,与当地文化相互促进而创造出很多新的童谣。

种类

1、摇篮曲: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给婴幼儿听的,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童谣,如《囝仔一瞑大一寸》:“摇仔摇,困啊困,囝仔一瞑大一寸;摇仔摇,惜啊惜,囝仔一瞑大一尺。”

2、游戏歌: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念诵的童谣,如《一的炒米芳》:“一的炒米芳,二的炒韭菜,三的呛呛滚,四的炒米粉,五的做将军,六的人囝孙。七的擦佛祖,八的要娶某。九的九奴才,十的押去刣。”

3、数数歌: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地训练儿童记住数字与数数能力的童谣。如《一二三》:“一二二三,穿新衫,四五六,册爱读,七八九,伓通吼,佫有十,开甲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童谣(闽南童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