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七天分别做些什么事情?

如题所述

1、除夕

 包饺子看春晚大年三十是春节前最后一天,之前应打扫房子,准备年货等。贴春联最晚应在这天完成,以增加喜庆气氛。

除夕夜又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一切准备停当,晚上7.00打开电视,一边包饺子,一边收看央视春节晚会

2、初一 放鞭炮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辟辟叭叭的鞭炮声除旧迎新。鞭炮在古代叫爆竹,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3、初二 回娘家 四样礼

初二是每个姑娘铁定回娘家的时间,也是部分地区的“法定日子”被称为“姑爷节” 。中国民间有“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所以、为女婿们设定节日就顺理成章了。一般女儿女婿回娘家必带“四样礼”缺一不可。

4、初三姊妹兄弟大串联

利用初三这个小年朝,姊妹兄弟间互相走动一下,或逛公园、或K哥、或一起看场电影、吃顿饭等,用这种形式来联络姊妹兄弟间被搁置已久的情感,或许这些哥哥、姐姐里有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让他(她)们指导或提携一下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能圆起“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道。

5、初四、五、六走访户外

春节期间的社火、芯子、元宵灯会等都会在公园、广场开展,忙完了春节几天的事物不妨去有活动的地方看看。关中的社火、芯子、皮影等,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传承人已经年逾古稀面临失传现实,可以说是看一场少一场了。带上孩子去看一看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文化遗产,给这些最后的绝唱留下一个完整记忆。

6、春节大年初七

 吃素面线:在台湾地区,大年初七称为“七元”,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这一天要吃素面线。华人庆生日,多有吃面线的习惯,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所以,初七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的意义。

 补天穿:说是人日多阴,好像天穿了洞,要帮它补一补,以免大雨成灾。于是以年糕祭神,叫做补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