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白酒度数有多高,为何能够做到千杯不醉?

如题所述

古代分水岭在元朝,元朝以前都是酿造酒,酒度不会太高,最多也就5-8度,元朝时候出现了蒸馏酒,酒度大幅度提高,应该与今天白酒差不多了。50度左右应该没有问题。


古人的白酒度数有多高?

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


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酒,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为何能够做到千杯不醉?

关于古代喝酒的猛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武松。当初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之前还喝了十八碗酒,那可是号称“三碗不过冈”的“烈酒”。可武松连喝十八碗还有精力打死老虎,足可见武松英勇。抛开武松个人武力值不谈,这“三碗不过冈”的招牌完全是夸大其词,是为吸引消费者准备的。试想,爱喝酒的旅客看到“三碗不过岗”的招牌当然会被吸引,会产生好奇心想尝试一下。从客观角度分析,武松喝的十八碗酒肯定不是度数高的白酒,是类似现代的啤酒。


再者,先前我们已经说直到元朝才出现蒸馏酿酒技术,元代之后酒的度数才达到30度以上。所以,客观条件决定武松喝的酒读数在20以下。如果是20度以下的白酒就和现代的度数较高的啤酒类似,换一个酒量好的人连喝十八碗根本不是问题。


结语

这种酒酒精含量低,一般也就是15度左右,只是比啤酒度数高一些而已,并且味道也远远不如蒸馏酒辛辣,反而微微发甜。所以这才符合古代人动辄十几碗大碗饮酒的场面,如此看来,如果将现代常喝高度数白酒的人拿到古代,估计个个都是“酒中仙”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当时古人的酒受制于酿造技术和酿造工艺的不成熟,酒精度数都是很低的,同时古代人的身体素质很好,所以才能做到千杯不醉。
第2个回答  2020-12-19
大概在十几二十度左右,因为古人的酿酒技术和蒸馏技术并不是很好,设备的精度也不是很高,所以说并不能酿出很高度数的酒,以至于古人喝酒常常会千杯不醉
第3个回答  2020-12-19
古人的白酒度数是很低的,相当于我们现在喝的醪糟,因此可以做到千杯不醉。
第4个回答  2020-12-18
古人的白酒度数很低的,因为古人并没有掌握蒸馏酿酒的技术,所以他们所谓的烈酒其实也就在二十多度左右,自然能做到千杯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