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斗心眼最厉害的谋士是谁????

如题所述

斗心眼自然是谋士的必备技能之一了,但要讨论谁最厉害这个话题,应该每位对三国历史有一定研究的朋友,心目中都各有人选。毕竟每位谋士的所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不同。这些因素都影响后人评价他们的角度,角度不一样自然结果也不一样。
这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首先三国是一个乱世,群雄并起,诸侯割据,逐鹿中原。这样的社会环境给谋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谋士辈出,群星闪耀,自然不在话下。其次姑且把三国时期大致的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来探讨,前期是指黄巾起义、董卓乱政、诸侯伐董、诸侯相互吞并,一直到魏、蜀、吴三分天下这段时期。中期是指魏、蜀、吴三国相互攻伐,三足鼎立时期。后期是指魏逐渐吞并蜀、吴,到魏臣司马懿家族取代曹氏一族建立晋朝这段时期。
因为有的谋士只出现于某一个阶段,有的谋士是贯穿前中后三个阶段,所以划分出以上三个阶段再来对比谋士相对清晰一些。三国谋士数量很庞大,不可能一一道来,在这里就讨论一些大家记忆比较深刻的吧。首先是三国前期的谋士,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诸侯抢地盘,招兵买马扩充势力的发家期。这时期的谋士,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绞尽脑汁帮助主公在活下去的基础上吞并其他诸侯。例如袁绍手下的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毗等。在我看来这几位谋士的失败虽然很大原因是因为袁绍的个人问题,但是作为谋士未能发现主公的缺陷毅然追随,追随后未能潜移默化的改变主公缺陷,未能影响主公、让主公做出英明决策,这也是谋士的失职。当然了袁绍手下一部分优秀谋士后转投曹操,为曹魏阵营成功发展到下一阶段出谋划策,曹操也为他们提供了更适合他们的舞台。再说第一谋士集团的曹魏集团前期有程昱、郭嘉、董昭、贾诩、荀彧、枣祇等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可以说为曹魏集团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其中郭嘉和枣祇都是英年早逝,枣祇的屯田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曹魏阵营的粮食和兵源问题。郭嘉的名气更大,有言道“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再加上郭嘉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再如荀彧“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为曹操打了一手好牌,这也是曹氏集团入主中原的王牌。第二谋士集团为东吴集团,孙策在位时期集聚江东英才,例如周瑜,鲁肃,张昭,张纮,诸葛谨,顾雍,阚泽等,由于东吴在三国前期是据讲而守,主要为整合江东势力,为过多参与中原混战,很多谋臣是在中期出彩,放在后面来讨论。当然了其中的鲁肃在三国前期提出过东吴版的隆中对,对东吴奠定基础也十分重要。第三谋士集团为蜀汉集团,由于刘备基础薄弱,根基较浅,谋士数量上不如前俩,前期的孙乾、简雍、麋竺,陈登、伊籍、徐庶都在一定程度上帮过刘备,但其中如徐庶也只是短期的辅助,其后离开刘备。后三顾茅庐得卧龙出山,再后来的谋士凤雏庞涓。但谋士内部明显两极分化,诸葛亮、庞涓算一流谋士,孙乾、简雍、麋竺等只能算三流谋士,幸运的是刘备严格按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战略一步一步入主成都,占据西南一足,成功进入第二阶段。前期的这些谋士,他们为自己的主公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很多人活到了第二阶段,一部分如郭嘉这样英年早逝的谋士只存在于这一时期,郭嘉又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核心谋士,在此我就以郭嘉作为三国前期谋士的代表。
三国中期主要就是魏、蜀、吴相互攻伐,三角结构在此阶段充分发挥了其稳定性,三国攻伐互有胜负。虽然曹魏集团在前期取得了很大的优势,但蜀吴两国联手多次挫败魏国。这个时期的魏蜀吴的谋士主要作用是国家内部建设和外交谋略。一方面私下争取另外两国为盟友,一方面争取挑起另外两国的战争,消耗两国的实力,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渔翁得利。就这样你来我往,彼此消耗。这个时期以诸葛亮、司马懿、陆逊为谋士代表人物,他们都看清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带来的利弊,为各自的国家争取利益最大化。
三国后期主要是前期的英雄人物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以诸葛亮五次北伐失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节点。五次北伐成就了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蜀国五次北伐失败加上诸葛亮身死元气大伤,直到蜀国被灭,自此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打破。吴国没有了蜀国这样有力的盟友被魏国所灭也只是时间问题,这时期的谋士以魏国最为耀眼。其中司马懿作为这一阶段谋士的代表。先不说其政治立场如何,在司马懿身上体现了几代谋臣共同的理想——“天下一统”。通过几代谋臣的努力,最终在司马家族手中结束了这个乱世,扫清寰宇,换天下一个清平世界。
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那个最厉害的谋士就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8
司马懿肯定的
第2个回答  2018-10-18
司马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