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能治好吗

小脑梗塞

脑梗塞这个病是非常严重的,会导致患者肢体障碍,语言障碍,抢救不及时的话还会导致患者死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7
脑梗塞一旦发生,如果治疗不及时,结果往往“非死即残”,危害极大。但如果及时就诊,国际上公认的脑梗死黄金治疗时间是不超过6小时,治疗效果将明显优于延迟就诊的患者。一般来说,在这个时间段内就诊的患者,医生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患者是否有开通血管即溶栓治疗的机会。
如果是轻微的腔隙性脑梗塞,治疗及时可以恢复到正常人一样,但是也要注意预防复发,脑梗塞的复发率很高,即使症状完全消失,也不能大意,最好发病两年内持续口服药物,治疗和预防复发。
第2个回答  2019-07-04
脑梗塞急性发作期一般在医院输液治疗,疗程为半个月,过了半个月到一个月后即可出院回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多数患者的大部分恢复都是在家进行的,除了必要的几种脑梗塞症型(大面积脑血栓及小脑血栓)需要手术治疗外,其他的症型不建议手术治疗,基于此,一般三甲医院对脑梗塞的治疗都是可以的,不用过于追求医院的治疗结果。因为脑梗塞是慢性病,恢复期即为一年,而后又进入后遗症期。所以患者尤其是看护家属,学会对病人的科学护理,包括可靠用药,清淡饮食调节,康复锻炼,科学护理,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多数是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康复结果的。治疗的关键还是用药,针对病因的治疗药物跟不上,一切的康复都是白搭。我国唯一二次研发成功的脑梗塞治疗中药已经上市了,是由华康药业生产的,如果希望患者得到正规准确的治疗,治疗症状的同时远离复发,就了解一下。一般三甲医院的医生也是推荐这个药。
脑梗塞是会复发的,而且复发率还很高。如果是轻微的腔隙性脑梗塞,治疗及时可以恢复到正常人一样,但是也要注意预防复发,脑梗塞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如脑动脉硬化未消除,脑血栓仍然可能重新形成。所以,不能中断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即使症状完全消失,也不能大意,最好发病两年内持续口服药物,治疗和预防复发。我国唯一二次研发成功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现代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是目前治疗脑血栓、脑梗塞最好的中药,如果想治疗的同时远离复发的危险,可以百度天欣泰了解一下。
第3个回答  2009-11-09
  1.季节变化,脑梗塞常年均可发病,但多在季节变化比较显著的时期形成发病高峰,如:温度、气压、湿度等变化较剧烈时,因此在一年中形成两个小高峰,分别为秋冬和冬春交接;

  2.情绪波动时,如精神郁闷、长期压抑、精神激动、过分紧张等;

  3.生活习惯和环境改变时,如长途跋涉或熬夜后;

  4.长期卧床或睡眠中;

  5.长时间禁水、禁食导致血液浓缩时;

  脑梗塞可以复发,并且可以多次再发。我们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曾遇到反复再发达九次而最后死亡的病人。这是因为:一旦患有脑梗塞,说明机体已经具备了形成血栓的三类基础因素,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液质的改变、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因素,这些因素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反复再发。因此,得过脑梗塞的病人,一定要遵医嘱,及时针对脑血栓形成的基础因素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脑梗塞的再发,特别是患脑梗塞,在有效溶栓时机内(6~24小时),及时治疗,血栓溶解,血管再通,自认为恢复正常的病人,往往因经济、人力等因素,再通后急于出院,不进行系统正规的、有效的病因治疗,而导致脑梗塞的反复再发,后悔莫及。

  要防止脑梗塞复发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

  1.针对发病基础原因进行系统、正规、有效的治疗,去除或控制发病基础因素的发生是防止脑梗塞再发的关键。

  2.为达到防止脑梗塞再发的目的,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高凝、高粘及血栓前状态。

  3.生活习惯的改变,如抽烟、酗酒、熬夜、多荤少菜、久卧久坐、不运动、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生气等不良习惯。
第4个回答  2020-05-08
脑梗塞的死亡率较脑出血要低,一般脑梗塞预后较脑出血要好一些,但病情严重的脑梗塞,预后则不佳,脑梗塞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阻塞的血管大小有关
如阻塞的是小血管,脑缺血范围小,侧支循环易形成,恢复较快,预后较好。如阻塞的血管大,脑缺血范围大,脑组织受损严重,临床症状恢复慢,预后较差。
2.与发病速度有关
缓慢逐渐发病者,较易形成侧支循环,脑缺血可逐渐代偿,预后较好。急性起病者,未能建立侧支循环,预后较差。
3.与梗塞的次数和数量有关
首次发作,预后较好。但一次大面积梗塞,预后较差。发生两次以上的梗塞,特别是两侧脑血管均受累预后较差。梗塞灶越多,预后越差。梗塞灶单一者,预后较好。
4.与栓子的性质有关
如栓子疏松,在随血液运行过程中,自身破碎,流到血流的远端,阻塞小血管者,预后较好。而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细菌栓子,比心源性栓子预后严重。但心源性栓子引起脑脓肿者,预后较差。
5.与局灶定位症状轻重有关
发病后偏瘫失语等定位症状较轻,预后较好。反之,偏瘫失语程度较重者,预后较差。
6.与昏迷程度有关
昏迷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起病时无昏迷,以后进入昏迷,且昏迷程度逐渐加重者,预后较差。病人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预后较好。
7.与有无合并症有关
如合并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预后较差,无合并症者,预后较好。
8.与患者年龄有关
年龄大,体质差,预后较差。年龄小,体质好,预后好。
9.与用药情况有关
西药起效快,具有治疗的针对性,但预后一般不甚理想。道地取材的大复方现代中药部分预后效果较好,其中以双效类最佳。
九、中医调护
关于中风的调护问题,在祖国医学也早有论述,如朱丹溪提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元·罗天益在《卫生宝鉴·巾风门》也提到:“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中有中风之患。”明·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预防中风》中也强调:“平人手指麻木,不寸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以上论述均表明,应识别中风先兆,及时处理,以预防中风发生。平时在饮食上宜食清淡易消化之物,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刺激之品,并禁烟酒,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以防止卒中和复中。既病之后,应加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