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风?诱发因素和日常注意事项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是脑血管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脑血管梗塞和脑血管破裂出血两大类。此病在世界上40个国家的各类疾病致死率中排前三位,因中风死亡的人数,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22.26%。至于因巾风导致的残废率那就更高了。

显而易见,脑血管硬化、破裂出血、脑血管狭窄以及栓子阻塞脑血管——形成脑梗塞,是导致中风的罪魁祸首,因此一切容易形成脑血管硬化以及脑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的疾病均是中风的前兆疾病,有效地防治这类疾病便是对中风最好的预防,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性就是血脂含量过高,血液黏稠度过大,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硬化,形成脂肪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血液黏稠度过高又容易形成栓子,这些均可使血管堵塞、脑供血不好,形成脑梗塞;而硬化的血管失去弹性,容易破裂形成脑溢血。

在这些疾病中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是一对孪生姐妹,这个双孪因素是造成中风的最主要元凶。大约有85%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由于长期的血管高压力刺激,会使血管硬化加重,血管硬化又会使血压不易控制,而硬化的血管,在高压力状况下以及血压波动时容易破裂而形成脑溢血;同时长期的血管高压力刺激,使血管内壁损伤、变厚变硬,脂肪斑块容易形成,使管腔狭窄,造成血流阻塞,而致脑梗塞;糖尿病中脂代谢紊乱为动脉硬化发病机理中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容易凝结形成栓子,且血流不畅,形成梗塞,所以糖尿病也是一个容易和动脉硬化一起引起中风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至于高脂血症、肥胖、心脏病与中风的关系,已无须在此多叙。

中风的预警症状是:半侧身体或脸部麻木或无力;语言含糊不清;头晕、头痛;行走不稳、肢体运动力弱或麻木、短暂视物不清等。这些症状有时呈一过性发作,在发作后几小时或几天后发生脑梗。如不及时引起注意,一旦中风发作,轻者半身瘫痪,手足不遂,失语或语言不流利,头晕头痛;重者神志不清,直至死亡。

中风一旦发生,治疗恢复是相当困难的,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易引发疾病的因素,认清先兆症状,提前治疗,这是很重要的。

中风先兆头晕、头痛行走不稳,莫名其妙摔倒经常出现半侧脸部或半身肢体麻木或无力语言不如以前流利容易诱发的因素与饮食有关的原因高脂饮食高脂饮食会导致高血脂症、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肥胖,这些无疑都会使脑动脉狭窄,容易阻塞,也使脑动脉变脆容易破裂而出血。

摄入大量的盐口味过重的人,摄人氯化钠过多,而钠离子的增多,会使水液潴留,血容量增高,直接升高血压,易诱发中风。

喜欢甜食这类人由于摄入过多的糖而会诱发糖尿病,或导致肥胖,而这两种情况都容易患中风。

饮酒过度饮酒过度会引起高血压,如果在已患高血压基础上,又饮酒过度,会使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导致中风。饮酒经常是脑出血的诱因。

其他原因吸烟吸烟对人体有害,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此主要强调一下,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促使血脂代谢紊乱,以及导致血管痉挛,促进动脉硬化发生;另外吸烟者经常有一氧化碳进人体内,使脑细胞一时缺氧现象频频发生,从而损伤大脑及脑血管。

精神紧张精神紧张会导致血管收缩,容易形成凝块阻塞血管。另外精神紧张,突然的情绪波动,造成血管急剧地收缩以致破裂,也是引起脑出血的重要原因。

运动不足和剧烈运动人体运动量不足,血液循环差,也被列为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诱因之一。相反,当已形成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时,如做剧烈运动,往往使血压骤然升高,出现中风。

中风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饮酒高血脂症吸烟心脏病高脂肪饮食肥胖高盐饮食糖尿病过度甜食精神紧张生活建建议生活调理疾病的治疗,本应是医生的事,但是治疗方案确定后,对治疗方案的执行,主要靠患者本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治疗的自觉性,尤其对一些长期、慢性疾病,其控制程度和预后很大程度决定于患者执行治疗方案的自觉性,因此在这部分内容中把疾病的控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讨论。

积极控制血压中风的最大危险成因是高血压,积极控制好血压是预防中风最主要的手段。当你患有高血压时,一定要从生活、饮食以及药物等方面积极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稍偏高的程度,一般来说,使收缩压维持在18.7—21kPa(140—160mmHg),舒张压维持在12—13.3kPa(90—100mmHg)为好。不能通过服药使血压降得太低,否则很容易导致脑血栓形成。切忌血压忽高忽低,这样更容易诱发巾风。因此服药要遵医嘱,不能想起来服一顿,忘记了就不服了。为了稳定血压,有必要家庭自备一台血压计,以便能天天测定。至于生活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详见“高血压”一节。

积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患中风,前面已经讲到,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通过生活调理、饮食调理、服药治疗等多种手段,使血糖控制在正常稍高的程度。通常空腹血糖应维持在6~7mmol/I为佳。也不能使血糖降得太低,以防引起低血糖反应。因此也应该每天有所监测。但如果不具备每天测血糖的条件,可以每天用试纸来测尿糖,以间接了解血糖情况。大体上,尿糖值应在“+一”至“+”或“-”为好,但如果尿糖值为“-”,你则要注意,看是否有低血糖反应,并及时调整降糖药用量。具体生活饮食的调理,详见“糖尿病”一节。

积极减肥肥胖症也是诱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你是一位肥胖的高血压患者,那么除了控制血压升高外,有必要实施减肥计划,包括控制饮食热量,控制脂肪和糖的摄人,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和服用一些有效的营养素和药物。详见“肥胖症”一节。

积极防治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诱发中风的基础病之一,但动脉硬化是一个老化病,几乎每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都会逐渐出现硬化现象,大体上,年龄超过40岁时,动脉就开始老化。在这时多食一些素食,增加维生素E的摄人,可以起到一定减缓硬化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加快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所以有这两者之中其一者,都要积极控制,不可掉以轻心。

控制血脂体内血脂增高,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凡是高血压、肥胖者、年龄在40岁以上者、心脏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有必要检查血脂全项。通常甘油三酯要低于1.8mmOl/l,总胆固醇要低于5.8mmol/I,超过这个正常值的话,就应该降血脂了。当然降血脂主要是控制脂肪摄人,增加纤维素摄人量,除此之外,也可服用一些降血脂的药物。具体可以参考“高脂血症”一节。

监测与控制血液黏度血液黏稠度,就是指有关血液黏度的各项指标,总共有20项之多,凡患有上述疾病者,血液黏度大多增高,那么形成血栓、引起中风的可能性就大,相反则这种危险性较小。同样患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的人,血液黏度也可能增高,因此以上的患者,都应该监测血液黏度,一旦黏度增高,就要服一些抗凝药物来对抗,目前多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日50毫克。

多做运动多做运动,有利于消耗脂肪,有利于糖的降解利用,有利于增加血管弹性,可以降血脂、降血糖、辅助控制血压,从而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

消除精神紧张精神紧张是诱发中风的原因之一,要学会克服精神紧张,心胸开阔,乐观大度,减少烦杂事情,以减少紧张的出现。一旦出现精神紧张,就要学会控制情绪,具体办法,详见“高血压”一节。切忌喜怒过度。

戒烟戒烟,可减少尼古丁对血管的刺激,降低中风的发病率,据统计,吸烟者中风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两倍。

饮食建议低盐低脂肪饮食如前所说过量食盐不利于血压的控制,所以你必须遵循低盐饮食原则,这样有利于血压的控制,从而减少中风发生的几率。低脂饮食也是中风患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其道理已在前面及各章节详述,在此就不多费笔墨了。

戒酒饮酒会使血压骤然升高而诱发中风,同时酗酒后神志不清及步态不稳,容易跌倒摔伤,造成脑部震动,引发中风。故而对于中风及存在脑血管硬化等中风潜在因素的患者,为预防中风的发生,应避酒而远之。

远离动物脂肪所有的营养素都是维持正常人体功能所必需的,所以我们一再强调大家要平衡饮食。脂肪也一样,在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它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是人体最重要的三大营养素之一,然而体内脂肪含量过多确实对人体是有害无益的。这在“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两节中已做过详尽的交待。但是在脂肪中又有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之分,一般来说动物性脂肪多为饱和脂肪,不易被人体吸收,进食过多,体内含量过高,会沉积于血管壁内而形成脂肪斑块,加速动脉硬化,引发中风,而植物性脂肪容易被人体利用,无此弊端,且还可协助降低血脂,故而平时应尽量少食动物脂肪,对于中风和高血压等患者则应尽量不吃动物脂肪为好。

多吃胡萝卜和菠菜有一项研究表明吃大量的胡萝卜及菠菜能大大地降低中风的发病率。胡萝卜及菠菜富含抗氧化剂,其中包括胡萝卜素,有助于预防胆固醇的形成和血液凝固。

多食柑橘属水果柑橘属水果含有香豆素(是天然的血液稀释剂),能预防血液凝积。

多食海鱼类食海鱼多的一些民族和国家中,中风发病率明显降低。鱼含不饱和脂肪酸,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而不增加甘油三酯,这对防止动脉硬化有极大好处。

多食大蒜有人发现大蒜中含有一种名为Ajoene的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血液稀释剂。

你应该了解的营养素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E能软化血管,增强动脉弹性,有利于预防中风。这仅是一方面,新的研究表明,维生素E与阿司匹林合用,能增强阿司匹林的抗血液凝积效果,从而能预防脑血栓形成引起的中风。因此血液黏度高者,或已有血栓形成者,应每日使用阿司匹林50毫克,加上维生素E300毫克,可预防或治疗中风。

维生素A比利时的一项研究证实,维生素A能解除在中风病人身上造成的神经损害,而且含维生素A(血浆内)多的人,即使中风,受到的神经损害也小,恢复也快。因此有中风倾向或已中风的患者,每日应补充一些维生素A。

预防治疗中风的生活饮食调理积极控制血压积极治疗糖尿病积极减肥积极防治动脉硬化积极控制高血脂症监测与控制血液黏度多做运动消除精神紧张戒烟戒酒吃低盐饮食远离动物脂肪多吃胡萝卜、菠菜和柑橘多吃海鱼类食品多吃大蒜补充钙、硒、钾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A和维生素D矿物质钙和维生素D中风与摄取的钙和维生素D过少有关。据调查,中风患者和健康者相比,其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低38%以上,钙低17%以上。钙能降低血压,这或许是主要原因。因此预防中风,可适量加服钙剂,或添加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海产品等。

硒这种矿物质也与中风发病率有关。比起富含硒地区的人,住在含硒少的地区的人(当地生长的食物以及水里也缺硒)有较高的中风发病率。硒的良好食物来源,包括蒜、全麦、洋葱、甲壳类动物、鸡和红萝卜等。

钾在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低钾的饮食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原因,吃一些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番茄、橙子、干杏、桃、马铃薯,有降血压、预防中风的作用。营养治疗药膳药草银杏银杏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预防血液凝积,预防和治疗中风。

川芎川芎属活血止痛类中药。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作用。中医习惯于用其治疗气滞血淤型的痛经、经闭和产后血滞腹痛及头痛、肢体疼痛等病症,故有川芎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之说。现代研究证明川芎含生物碱、酚类物质,以及内脂素、维生素A、叶酸、固醇、蔗糖、脂肪油等。能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对于发生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病人,川芎有助于溶解血凝块,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大脑疾患包括中风的必用之品。治疗中风的专用方剂——补阳还五汤中,就有川芎。

姜姜是一味药食两用品。作为大家熟知的调味品,姜能使我们的菜肴味美无比。作为中药它常常被用来治疗风寒盛胃、中寒呕吐、腹中冷痛等。现代研究发现其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所以对预防血栓有一定好处。

桑寄生在中药里桑寄生属于补肝肾、强筋骨一类的药物,经常用来治疗阴血亏虚、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骨痿软等症,因此它也常作为一味重要的组成部分出现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剂中。现代研究证实它含寄生苷、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等,还含有肌醇等化合物,临床观察其具有利尿、降压、降血脂等作用,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硬化性高血压及肾炎均有效,进而从客观实验的角度解释了桑寄生的功能。

药膳甘寒蔬菜白菜、菠菜、芹菜、冬瓜、黄瓜的菜汁加姜汁适用于中风急性期。

水蛭粉水蛭粉每日3次,每次1克,开水送服。适用于中风恢复期。

川芎灰菜茶将川芎10克,水煎取汁,另将灰条菜18克阴干,水煎取汁,混合后代茶饮,10天为一个疗程,可治疗中风。

香蕉花茶香蕉花5克,水煎取汁,代茶常饮,可预防中风。

粳米山楂粥粳米50克,山楂15克,将粳米加水煮粥,’米熟时加入山楂至黏稠成粥,适用于中风急性期。

绿豆山楂汤绿豆50克,山楂15克。将绿豆加水煎煮,绿豆将熟时加入山楂,至绿豆煮熟开花后,饮汤食绿豆山楂,适用于中风急性期。

赤豆薏米粥赤小豆30克,薏米80克。如常法煮粥,适用于中风恢复期。

寄生煎桑寄生15—30克,水煎服,每日1—2次,连服28天为一个疗程。能益肝肾、舒筋通络。治疗高血压及半身不遂。

姜矾饮生姜汁一杯,白矾6克。用开水将白矾冲化后兑人姜汁服用,一天可服数次,能祛痰。治中风不省人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