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热夏天”,没有温室效应也热死一万人,到底是咋回事?

如题所述

“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为什么会热死一万多人,由于当时时间是1743年,所以,足以说明那时温室效应的问题还不严重。但是,由于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没人知道具体的温度有多高,所以这个夏天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死于炎热至今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如果一定要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可以借助1999年为什么会在华北出现42.4℃的高温天气。

当时间来到1999年6越24日到7越2日的时候,由于位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的环流经向度较大,导致贝加尔湖疑难和欧洲北部被高压脊控制,而位于中国的东北区域则因此而处于低压槽内,于是造成了北京地区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虽然高压脊延伸的范围本身是比较宽泛的,但它的以动方向却是逐渐向东,而华北区域的低压槽有阻碍带高压脊东移,所以才造成了长时间处于核心位置的北京遭遇了罕见高温天气。

虽然,过去没有明显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会遭遇极端高温天气,但它的出现频率远远没有现在高,而全球气候变暖便与此密切相关。 

在科学中,全球变暖的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了,人类面临的各种自然灾难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最近,大家再次因为全球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由于南极冰崖“坍塌”引发的海平面破坏性上升的恐惧,可能是没有根据的。对预测的“海平面激增”的新研究表明,地球的海洋最有可能最多上升几英寸。

根据以前的美国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海平面上升会因为南极的“冰崖”崩溃,使得全球平均海平面出现了“飞跃 ”,科学论文估计增加6.5英尺(约2米),这可能会淹没一些沿海地区,导致洪水泛滥的风险增加,甚至会加剧毁灭性海啸的影响。但是,新研究显示,根据南极冰崖的显着融化,海平面可能上升5.5英寸至6英寸(约14厘米至15厘米)。它到2100年南极冰崖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超过15英寸(约38厘米)的可能性仅为5%。

科学研究报告还指出,当所有因素结合起来时,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可能会上升约4英尺(约1.2米)。根据科学研究者Tamsin Edwards博士称,南极洲不稳定的冰崖被认为是过去大部分冰盖不可阻挡地崩溃的原因,因此,预计它们将在不久的将来引起全球变暖导致海水迅速上升,科学家们并承认由于全球变暖,“气候混乱”的可能性很大。

科学报告还指出,通过对300万年前,125000年前和过去25年的历史性冰损数据调查发现,冰崖的断裂不会产生历史性的海平面上升,通过模拟的数据显示,并且发现它的影响是非常的小,科学研究者爱德华兹称,我们已经证明,冰崖不稳定似乎并不是重现过去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机制,所以新的科学研究指出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没有考虑到这点。

科学研究指出,通过更彻底的评估表明,到2100年,对海平面上升的最可能贡献将不到半米,所以说,并没有单一现象的那么多,海平面的上升也许不会达到一个新的“顶峰”时期,这个就看科学家们如何看待了,确实,海平面上升可能还会牵涉很多因素,例如:气温变化,地球自身的改变,就看这些强度的大小如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7

夏季高温热浪袭人,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常态,各路大神都会如此这般的分析为什么会那么热,原因不外乎温室效应,局部热岛效应,高气压控制等等,1999年华北出现42.4℃已经是史上最热了,但在1743年,也就是乾隆八年,中国华北出现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44℃,在北京近郊有近1万多人死于酷热!既无温室效应,又无城市热岛效应的清代,为什么会那么热?


1743年的酷热有多夸张?

山西浮山的《浮山县志》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寥寥数句,就勾勒出中原大地上的酷热已经到了“行人多有毙者”、“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汉语的精炼上却是到了极致,但其背后隐藏的当时相当夸张的状态!


到了7月盛夏,温度更是节节攀升,《续东华录》中有载:“六月丙辰(阳历7月25日)京师威暑。”,乾隆也在这酷热中慌了神,毕竟酷热背后就是大旱,每逢洪水旱灾之后,灾民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可能会聚集乱国,所以7月6日乾隆奉皇太后从畅春园启銮,前往盛京恭谒祖陵、祭天,为万民祈福。


当然这无济于事,毕竟现代人都知道祭天不过是安慰天下人,表表皇帝对天下民众的疾苦还是关心有加的,所以该热还热,粮食飞涨,用水短缺,水堪比粮食与油价(食用油,当时没有石油哈)。到7月底统计出来,京城与近郊总共有1.14万人死于酷热!

皇室安然度夏

这酷热确实也让清皇室度日如年,当然主要还是心理上的担忧,毕竟乾隆还是为民着想的,这从他诗中所表达可见一斑:“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这说的就是吃着冷饮,心系百姓,好吧,这表面功夫也做足了!但各位好奇的是为什么酷热的夏天这乾隆还能吃上冰饮?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专门冰酒的铜冰鉴,这表示当时已经开始流行在酷热夏天喝杯冰饮,也是在当时就已经开始储冰,所以到了两千年后的清代,储冰已经成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因此乾隆在大夏天能喝上冰饮并不奇怪!

2000年前的冰箱-冰鉴

但对于当时普通人来说这冰饮就很难了,甚至连洁净的饮用水在酷热期间都难以保证,这乾隆老儿在喝冰饮时候能想到穷苦百姓也算不错了,不过清政府开放今辽宁地区来接纳愿意前往关外的流民,也算是分流灾民的一个措施,至少无路可走的还有一条逃亡之路。

既无温室效应,又无城市热岛效应的清代,为什么会那么热?

尽管伽利略时代已经发明出了简单的温度计,不过伽利略时代只有高低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准确值!1714年荷兰人华伦海特发明出了第一个华氏温度计,冰和水以及盐混在一起,定为0度,将并融化的温度定位32度,人体温则是98.6度,沸水则是212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不过1743年的大清北京城内可没这玩意儿,当时的温度是通过在北京学者和西方的传教士留下的记录进行推测,当时的温度曾经突破了44℃,但可惜的是无法复原当时的气象资料,因此1743年夏天酷热已经成了一个谜,不过我们可以参考1999年华北高温42.4℃来分析下当年的高温成因

1999年华北高温42.4℃的成因

1999年6月24日-7月2日,北京地区一次持续高温天气演变和发展主要原因:在高温天气发生以前,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很大,欧洲北部和贝加尔湖以南为高压脊控制,中亚和中国东北地区则处在低压槽内!


贝加尔湖南部的高压脊纬向延伸范围比较较广,在东移过程中长时间影响了北京,随着高压脊逐渐东移,北京则被高温天气控制,而华北黄海东海的低压槽稳定维持,阻碍了这个高压脊东移,因此北京在这个拉锯战中处在比较核心的位置,因此长时间的高压使得气温上升到了罕见的42.4℃!

1999年华北天气分布,出处见图片水印

因此乾隆八年的条件应该和1999年类似,华北地区受到了高气压控制,又因为东部低气压槽稳定而无法移动,因此长时间处在了高温影响之下,最终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4度!由此也可见,极端高温天气可能并不全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局部气象条件下也会达到如此极端温度!

第2个回答  2020-04-07
乾隆八年,中国华北出现是史上最热的高温天气。当时的高温成因可能是因为受到高气压的控制,又因为东部低气压槽无法移动,导致该地区长时间出于高温的影响之下。
第3个回答  2020-04-07
1743年乾隆八年,中国华北出现了史上44℃的高温,在北京近郊有近1万多人死于酷热,因为当时华北地区受到了高气压控制,而东部低气压槽稳定无法移动,因此长时间处在了高温影响之下,最终形成高温。
第4个回答  2020-04-07
乾隆八年,中国华北出现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44℃,在北京近郊有近1万多人死于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