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提倡节约的国际性节日是在哪天?叫什么?

如题

  10月3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

  http://jieyue.net/qinjianri/page_show.asp?id=44840&type1_id=47&type2_id=427&type3_id=775

  联合国“世界勤俭日”

  救救我们!救救地球!
  你记得有个联合国“世界勤俭日”吗?
  10月3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当众多“××日”成为商机被热炒时,昨天的这个“世界勤俭日”,被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冷落了。
  街头调查的结果
  “你知道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吗?”上海南京路街头,当记者向路人重复到第45遍这个问题的时候,终于有一位老人点了点头。100位年龄各异的路人中,“世界勤俭日”的认知率仅有3%。
  不得不承认,当国际公认的“奢侈品牌”成为街头风向标,当房产广告鼓吹“豪苑、体验尊贵生活”,当中国社会日益富足,勤俭,这一曾经被普遍推崇的品格,却渐有点陌生。
  记者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对勤俭的认同度还是很高的。58岁的诸阿姨一听谈“勤俭”,话匣子就打开了:“现在有些小青年真是浪费,天不热就开空调,睡觉了灯也不关,吃饭喜欢上饭店……”诸阿姨告诉记者,她至今用手绢不用餐巾纸,淘米水还能冲厕所、浇花,小块的肥皂收集起来拧成大块继续用。她说,经历了“一穷二白”,才体会到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的来之不易。
  记者采访的30岁以下白领中,超过一半认为,眼下的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必要重提“勤俭”。远离了战乱、饥荒和物资匮乏,白领们喜欢用无数小射灯营造居室气氛,大量消费原木浆造的纸巾,习惯空调营造出的恒温环境……对他们而言,做到“不乱花钱”,已是最大程度的勤俭。
  至于在那些上世纪“80年代生人”看来,“勤俭”实在太陌生。“我能想到的勤俭,就是和父母去高级餐厅吃完饭后,把剩菜打包回家。”一名16岁的初中生想了良久,这样回答记者。不少学生甚至将“囊中羞涩”、“弱势群体”这些词语与“勤俭”两字相提并论,认为“上不了台面”。还有30%的街头调查承认生活不够节省,上千元的高档化妆品,近万元的名牌服装,说买就买。
  勤俭,真的不合时宜了?
  勤俭怎能变成“何苦”
  调查中,22岁的孙先生这样问:“你告诉我,勤俭是什么?我奶奶说,勤俭是‘宁可肚子胀,也别占着锅和碗’,却吃坏了自己的肠胃;我妈妈说,勤俭是为了省一块钱等没有空调的公交车,却浪费了大把的时间。这样的勤俭,何苦?”
  当物质告别匮乏,当生活渐渐丰裕,这确实是个问题:勤俭是什么?是否还值得我们恪守?
  勤俭是什么?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左传》中,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一国之君有的是钱,可大夫御孙却认为,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他说了一句话世代流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能否做到勤俭,都是关系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
  勤俭是什么?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年周恩来总理的衬衣,无不是多处打过补丁,白领子和袖口换过几次,一件毛巾睡衣本来白底蓝格,也早已磨得失了颜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将56亿美元捐给社会公益项目,但他从未抽过一支雪茄、喝过一杯香槟,生活抠门得出人意料。
  勤俭是什么?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美国学生的课本历来是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至少会经过8名学生,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世界知名企业惠普,在办公室设了“备用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纸的背面再利用。而全球的“爱普森”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再用过之后,还必须用来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那些问“勤俭何苦”的人,是否知道这样一组数据:中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2%;中国占有的人均淡水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3弱;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4%;中国占有的人均矿产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8%;中国森林覆盖率不足14%,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7%。
  对于一个要用占世界不到10%的可耕地资源、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大国来说,勤俭,永远不过时。
  不能承受的损耗之重
  记者街头随访中遭遇的情景,在许多城市确确实实发生着:
  一名25岁的女性,在某专卖店买下一款价值8000元的手提包,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一名在国有企业担任秘书的上班族,居然养了一辆高档日本轿车……这些一掷千金的人并非百万富翁,他们属于“月光族”。他们往往月初时风光一时,月末只能靠父母“接济”度日。
  那些出国旅游者的高消费,让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一位见多识广的奢华品店主都“叹为观止”,去年,一个约30人的中国旅游团进了该店,一小时内,竟买走了价值50万美元的商品!难怪法国人头马洋酒公司的洋董事说:“中国人最富,因为我们超过一万元一瓶的极品路易十三,大部分被中国人买走。”据统计,中国奢侈品市场现在的价值约为2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3%左右。
  有人说:我从不购买奢侈品。可知道吗?那些便宜的一次性消费品损耗,造成的资源浪费更令人吃惊。一立方米的木头,只能做2.7万双一次性筷子,仅上海一天就要消耗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一百万套。据环保部门统计:一户双职工的三口之家,平均每月消耗50只一次性杯子、100个保鲜袋、36张一次性台布以及6筒卷筒纸。一个城市,上百万家庭的一次性消费,将使多少森林惨遭砍伐,多少石油被消耗,多少垃圾需要填埋?
  还有那些日常必需的资源,多少在不经意间流失?最新的装修潮流,是在墙面的暗槽里装一排射灯,通宵照明。当整个城市都来追逐这种“流行”时,对电力是怎样强大的负荷!
  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
  乘以13亿的分量
  “最近我们学校的食堂里天天有半桶多的剩饭,看到这些我们不应该深思吗?我国约有13亿人口,设想一下只要每人节约一粒米,那会给国家带来一笔多大的财富呢?”这是近年来在许多学校开展的一个“13亿粒米有多重”估算实验活动前,老师们通常会说的题前话。
  孩子们通过各种测量,都会得出13亿粒米的大致重量。老师最后会拿出一个米袋,说1亿粒可装满40袋,13亿粒米可装满520袋。这个惊人的数目,让孩子们因此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无论是节约还是浪费,对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国度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相对过剩经济现象的出现,当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得以推进时,有人怀疑“节俭还是不是一种美德”。广东黄铁苗教授,有专著《节约经济学》面世。他在接受专访时说,节约是经济的永恒主题。这是由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决定的。在地球人口膨胀的今天更是如此。只要我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一番历史考察,就不难发现,人类总是按照节约的原则进行经济活动的。即无论什么时代的经济发展,人们都自觉或自觉希望以最小的投入(包括时间和财物),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满足自身需要。而且,社会越向前发展,这种要求越明显,越强烈。在古今中外占主导地位的各种经济理论中,对节约都十分重视。
  扩大内需与提倡节俭本质上并不矛盾。从根本上说,无论生产消费还是生活消费的对象都是资源。有限的资源只有节俭使用,才能有助于消费的满足。节俭的反义词是浪费,浪费是指人力、财力、时间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浪费会影响人们的消费。从古至今,人类伟大的思想家对节俭问题无不肯定和赞扬。这是因为,一方面节俭可以减少社会财富不必要的耗费,使有限的社会财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从个人来说,倡导节俭,不妄求财富,则可避免妄求之灾祸。唐代诗人李商隐说:“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可见,勤俭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
  当勤俭成为一种国际性的主题,世界范围的共同思考和追求时,几千年来以勤俭为传统美德的中国人,更是不该也不会在今天把这两个字遗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8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节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