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原文 翻译

如题所述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树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喜欢牡丹,当然有很多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3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香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几人又作何人)而爱牡丹之人呢,适合于大多数人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7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树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喜欢牡丹,当然有很多人了!
第3个回答  2020-02-21
《爱莲说》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说: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一、课文字词详解
水陆草木①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晋陶渊明⑤独爱菊。⑥自李唐来,
①之:助词,“的”。②可爱:值得喜欢。③者:……的花。④蕃:多。⑤独:只。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⑤淤泥⑥而不⑦染,⑧濯(zhuó)清⑨涟而不⑩妖,
①甚:很,极。②予:我。③独:只。④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⑤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⑥而:连词,表转折,“却”。⑦染:沾染(污秽)。⑧濯:洗。⑨涟:水波。⑩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⑩焉。
①通:贯通。②直:挺立。③蔓:生藤蔓。④枝:生枝茎。⑤远:远播。⑥益:更加。
⑦亭亭:耸立的样子。⑧植:竖立。⑨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⑩焉:语气词。
予①谓菊,花②之③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④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②助词,“的”。③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④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②鲜:少。③闻:传闻。④同:像……一样。⑤宜:应当。
⑥众:很多
熟记课文下注释
1、可:值得。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4、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5、予(yú):我。
6、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7、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8、染:沾染(污秽)。
9、濯(zhuó):洗涤。
10、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 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6.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四、课文分析
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
第二部分:揭示了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做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自己心意。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的心态,与陶渊明独自避世和众人皆羡慕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的区别。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而一气呵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质。
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莲。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香远益清。(香气)”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
(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6.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君子。
7、作者对“爱”做出评价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8.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作者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含蓄而突出地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作者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10. 本文主题是: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11.本文的写作特点:1.托物言志。2.衬托。
第4个回答  2013-04-13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树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喜欢牡丹,当然有很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