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类父母养不出感恩的孩子,你是吗

如题所述

有两类父母养不出感恩的孩子:一是那些只付出,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却不培养孩子知恩意识的父母;二是把自己的付出挂在嘴上,让孩子心怀愧疚的父母。

长假的时候去看望老母亲,母亲和我说起单位一个老职工的事情。

“你知道吗?我们以前的邻居被儿子送回来了,儿子把他妈送到家就离开了,都没有住上一晚。”母亲的话语带着一丝愤愤不平。

这位阿姨我非常熟悉,她是一个知识分子,儿子还在读大学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此后,她一直没有再找一个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培养儿子身上,家里的任何事从来不让儿子做,都是自己独自扛。

儿子也很争气,考上了一个很好的大学,工作以后成为一名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老母亲带完了儿子带孙子,这个过程中从来没有听到她和别人说儿子媳妇的任何事情,是一位非常称职的母亲、婆婆、奶奶。

儿子把她送回家,是因为她生病了,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儿子给她顾了个保姆,虽然儿子工作的一线城市离母亲家只要一个多小时车程,高铁只要四十分钟,此后几个月都没有来看望母亲。

这位阿姨因为太孤独,经常打电话和以前的朋友聊天,但从不提自己的委屈,朋友上门看望她,才从保姆那里知道了她的事情,可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在朋友面前说过对儿子的不满。

感恩的前提是知恩,如果父母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家务劳动,那么孩子就不会感到家务劳动是辛苦的,父母的付出是辛苦的,他们会觉得自己得到的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不会感恩,或者是想不到感恩。

感恩是在生活的长河里,一天天积累,一天天经营的。从小培养孩子知恩图报的意识,培养孩子对父母对家能力范围内的自觉付出意识,才能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需要提醒的是,父母不要让自己的付出成为孩子的负担,因为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培养知恩感恩的孩子。

比如说,父母可以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打扫自己的房间;用洗衣机洗自己的衣服;帮着洗洗碗等等,孩子会在付出的同时,知道干家务活的辛苦,并且在过程中学会感恩。

父母要经常去看自己家中的老人,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知恩感恩。

有些父母喜欢把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挂在嘴上,当孩子提出必要的生活上的要求,或者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明明心里是爱孩子的,挂在嘴上的话却是:

“你知道买这些花了多少钱吗?”

“你知道我们工作多少辛苦吗?”

“我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给你买的都是最好的。”

这时候,孩子得到的爱,是带着枷锁的,童年时他们会心怀愧疚,觉得自己欠父母很多。等到他们长大了,他们终于明白道理,躲避还来不及,要让他们在父母面前孝顺感恩,他们很难做到。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和理解,家庭事务上,给予孩子参与权,会得到孩子积极的响应,孩子会更爱父母,爱家庭。做一个知恩感恩的家长,尽父母和为人子女的双重义务,尊重并倾听孩子的意见,才能培养出积极的,懂得感恩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