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之下,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呢?

如题所述

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你和孩子是否做好准备了呢?这一政策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家长的经济压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呢?

双减政策大家喜闻乐见

父母都是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思,在以前,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补习班,以此来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每天高强度地上补习,对于提升孩子的成绩,或多或少都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孩子户外互动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孩子学业负担加重,孩子近视率与日俱增;此外,父母也需要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

为了孩子提升孩子的成绩,不断地给孩子补习,孩子的童年,越来越不快乐了,仿佛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如今“双减政策”可以说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

但是在打击校外培训补课的时候,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心思依旧不见丝毫,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变化,变得更加优秀,父母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儿

在“双减政策”之下,各种钻空子地让孩子偷偷补课的方式不可取,补课并不是提升孩子成绩的唯一途径。为了更好地适应政策的变化,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

培养良好地学习习惯和态度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天赋再高,如果学习只是3分钟热度,那么也是不行的。

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我们就需要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

从小父母催促孩子学习,学习仿佛就成为了父母的事情,每次干着急的都成了父母。这样的思想观念,我们需要慢慢转变。

幼儿园是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适应学校生活。小学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态度的最佳时机,学习基础知识到是其次的,因此,这个阶段,我们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分数。

虽然说基础打牢了,以后的学习才会更加轻松。但是如果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好,原本孩子的好成绩,到了高年级,可能就会迅速滑坡的。

学习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只有从小培养宝宝良好地学习习惯和态度,这样才是能够持续促进孩子学习,提升成绩,越来越优秀的根本。要知道,学霸都不是补课补出来的,而是从小有着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人,他们的学习,完全是自己上心,根本不用父母怎么操心的。

抓住课后服务的提升机会

如今虽然取消了校外培训与补课,却增加了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不仅可以对孩子一天的学习进行总结,还有熟悉孩子情况的老师,对孩子进行专业地答疑解惑,这是孩子提升成绩的好机会。

只要孩子有了良好地学习习惯,如果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等到课后延时服务的时候,就可以好好地向老师请教。

在课后延时服务这段时间,解决当天的疑问,不让疑问过夜,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放学后,就可以到户外多活动玩耍了,释放天性,劳逸结合,既让孩子有了美好的童年,又增强了孩子的身体素质,何乐不为呢?

父母转变为学习型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想要孩子变得优秀,父母就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将自己转变为学习型父母,这样既给了孩子好的榜样和示范,也可以适当的辅导孩子更好地学习。

如果希望孩子变得更加优秀,那么父母就不应该当起甩手掌柜,孩子读书后,就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只是一味地重视孩子的分数,这样的父母容易忽视孩子的努力,忽视孩子的问题,只知道责怪孩子学习不好,也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最终只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只是爱学习成绩好的自己,而不是真正地爱自己。

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如果孩子对学习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一味地强迫孩子学习,也不可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

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两种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或者兴趣爱好,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学习之余,不至于将时间都浪费在手机电视游戏上,孩子也才能够更好地放松自己,实现劳逸结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0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长的强势培养下,没有了童年,没有了自由时间,早早的戴上了眼镜。每天由家长陪着开始在各大培训机构和补课班之间辗转。白天补课,晚上回家还要完成各种作业,复习白天的知识。据不完全统计,现今阶段,小学生晚上学习的时间平均已经到了夜里9点,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不言而喻。但相信很多家长内心非常纠结:双减政策下,孩子真的就不用学习了吗?怎么才能让孩子轻松学习呢?

首先,双减政策到底是减什么?

“国家双减政策”是我国在2021年旨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教育政策,目的有二:一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具体内容有:

    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

    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政策的颁布也从侧面反映了孩子的负担过大,政府希望孩子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下轻松学习。出发点是好的,但家长又开始头疼了,没有补习班,如何在家轻松学习的同时,又能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呢?

    其次,让孩子在家轻松学习几个方法建议

    (1)找到正确的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习内驱力

    “考第一老师会在班上表扬我,非常有面子”、“作业写的快,妈妈就会奖励我看电视”等等,这些都是外在的学习目标,只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一旦奖励或者惩罚停止,行为就停止了。所以根据外在动机做出行动是低效的,也是最辛苦的,所以持久性低。新鲜感一过,就会觉得没有意思,又只能重新寻找动力源。

    但如果我们能找到极具意义的内在动机,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比如,如果学吉他是为了在班级汇报演出上大出风彩,可能演出结束孩子就会把吉他扔在角落积灰。但如果孩子弹吉他是因为能感受音乐曲谱的奥妙,享受悦耳的音符从指尖流出,他们就能有持续的学习内驱力,帮助孩子在懈怠时坚持练习。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感受学习中的乐趣,找到正确的学习动机;孩子乐在其中,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出学习内驱力,能真正轻松愉快、无需督促地进行学习。

    (2)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习变得轻松

    养成做计划的好习惯。时间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要求孩子放学前做好计划,回家之后按照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就不会拖拖拉拉把作业拖到十点还没有完成。

    养成清理桌面的好习惯。写作业前把桌面清理干净,把电子产品、休闲书籍放在看不见的地方,这样写作业时不容易被吸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师上课讲的小要点,要在课文或作业边标注,方便日后回想。并且,记笔记的过程也能帮助巩固记忆。

    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一写作业就要上洗手间、喝水等等,这都是不利于专注学习的坏习惯。专注力低,就无法真正吸收知识,理解知识内容。家长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用上沙漏等计时小工具,一旦计时卡死,20分钟内不能离开椅子。等孩子适应了,再逐渐拉长时间。专注力也可以提高在40分钟的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知识更牢固,写作业效率自然变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3)正确地借助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孩子总会认为学习枯燥无聊,而市面上各种美轮美奂的科普书、作文书、辅导书等等正是提升孩子兴趣的好帮手。还有很多在线学习的游戏化APP,也是孩子放松时间必备的教具!

    关注【数感星球】,一起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效”吧!

第2个回答  2021-09-30
首先父母应该积极的去引导孩子,同时也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也应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3个回答  2021-09-30
在这个政策之下,父母要加强家庭教育,管理孩子的日常行为,让他好好写做业,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第4个回答  2021-09-30
父母应该更多的去培养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可能会帮助孩子有更多的能力会让孩子变得非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