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辽沈战役

如题所述

1948年辽沈战役

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以后,东北则成为国共两党想要争夺的地盘。蒋介石认为当时的共产党的实力比起自己那是差了一大截的,不管是兵力还是装备,他都有着足够的底气,于是准备发动内战。

辽沈战役是我国近代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历时52天,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同年11月2日结束。

参战双方为东北野战军和国民党军队,作战地点则在辽宁省和吉林省范围内。东北野战军约70万人,国民党军约55万人。

东北野战军先后占领了昌黎、绥中等地,切断了北宁线,使得蒋介石气急败坏。

蒋介石抽调了十一个师组成了东进兵团,由侯镜如指挥,同时组成了西进兵团,企图东西同进,来解锦州之困。并调动过步兵、炮兵和坦克部队,命令海军和空军配合。

东北野战军也随后发起了反击,塔山阻击战爆发后,国军发起了全面进攻,连夜修好的掩体在瞬间就被炸毁,但东野依靠着这些残破的工事抵挡了国军的猛烈炮击,双方的阵地在反复掠夺后,打光了子弹,甚至一度战士们要上场肉搏,拿起刺刀和手枪和敌人进行拼斗。

蒋介石本想海陆空三军配合,肯定能够攻下塔山,但因为之前没有相关作战经验,所以完全发挥不出作战优势,如果仅仅是配合不到位也便罢了。

但关键时刻,在11月14日的一次轰炸中,空军像塔山镇地投下两枚炸弹,其中一枚却落在了国民党的阵地中,不仅打乱了阵地部署,还牺牲了1名连长。

如此配合,海陆空协同作战优势全无。

国军产生了非常大的伤亡,逐渐开始撤退,但却依旧没善罢甘休,他们在进攻不成后,调动了国军第95师,这支部队素有“赵子龙师”的美称,有着强大的攻击力,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也正是这一部队让东北野战军打出了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战。

国军第95师展开了波浪形的攻击,前面的国军战士战死后,后面的马上推着前面的尸体作为掩护猛烈地继续推进,不留给东野战军一点时间,面对越来越逼近的凶悍国军,东北野战军战士只好拿起刺刀往前冲。

东野4纵伤亡十分惨重,每一次阵地失守都代表着前线所有的战士阵亡。

当时6号阵地战士全部牺牲后,上级通知35团的九连立即赶往6号阵地,当时九连战士还在吃饭,连长对着战士们眼含热泪的说道:“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后一顿饭了。”

但战士们丝毫不惧,立刻奔往战场,就是这些视死如归的战士拼命守候,最终保住了塔山。

在辽沈战役中,林彪的东野战军以伤亡将近七万人的代价,几乎歼灭了国民党在东北的精锐部队47万余人,俘虏32万余人,在当时有一句话“漫山遍野抓俘虏”形容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而东北重镇沈阳也得以在十一月二日进行解放。

自从我军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俘虏,对于俘虏执行“不打、不骂、不枪毙”的原则,不仅有好吃好喝的供应,对于那些身体好、无恶习,符合当兵条件的还可以补充进我们的部队。

在1948年1月,东野战军的政治局就曾对于如何瓦解敌军和俘虏的改造问题做出过相关指示,对于俘虏自然并非全部留用,挑选精兵强将加入我军,剩下的一些兵士则给予补助让他们自行离开。

他们要加入国民党还是回家都可以自行选择,正是由于这种对待俘虏的政策,使得东野战军赢得人心,人数越来越多,战力越来越强。

战役结束后,林彪还曾组织人员将合适的战俘补充入队,而那些不合条件的则直接放走。

一共放走了6万余名老弱士兵,这些被放走的士兵当时是相当羡慕被收编的战俘的。

于是,东野老兵和混得很熟的战俘开玩笑说:“快走吧,前面就是山海关了,你们去傅作义肯定会要欢迎你们的。”

六万名溃兵终于是重投国军,加入了傅作义的麾下。

而当时的傅作义其实并不想收编,毕竟良兵强将已经被东野战军挑走,剩下的这些老弱病残战斗力微乎其微。

但鉴于当时当时天津市的情况只能妥协,很多国民党家眷和大财阀因为天津的安全统统涌入。

如果不收编他们,士兵们处于无政府的约束状态,长此以往难免会产生暴力行为,影响天津治安,傅作义也只能硬着头皮将这6万人收入麾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