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腊味煲仔饭,你都有什么幸福记忆?

如题所述

说道煲仔饭,我记得以前,龙柏附近有家叫做“乔老爷茶餐厅”的店,现在还在那儿。为什么要说“以前”呢?因为它在装修前,有很好吃的腊味煲仔饭。我们曾经很多次,特地冒雨顶风地赶过去,在门口排队,就为了吃上一锅小小的腊味煲仔饭。及至端上桌来,是一个瓦罐,很粗糙的那种小砂锅,外面箍着铁丝,已经有点锈了,砂锅多半已经断了柄,盖着一个小盖子。  揭开盖子,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拿起随奉的不锈钢小壶,浇入淋汁,煲便滋滋地叫起来,一股热气往上冒,除了刚才的腊味香气,更有浓浓的饭香。然后,用个不锈钢勺子,把饭和腊味拌匀,三下五除二,便吃得不剩多少了。然而,没有完,底上还有一层松松脆脆的饭煶呢,这可是煲仔饭的精华,岂可浪费。  好的煲仔饭可以将饭煶整张揭下,让你吃个爽。“饭煶”是上海话,亦叫“镬焦”,放到北方,则称“锅巴”。
  可惜,那是“以前”了,后来的“乔老爷”虽然依然售卖煲仔饭,却没了“饭煶”,也没了“滋滋”的响声,也就没有特地造访的必要了。

     美食承载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很多人的时光和记忆。每一种知名的美食也一定有它独特的故事。只是可惜很多经典的老味道渐渐变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05

其实本土的上海人没有煲仔饭,上海人只有猪油菜饭,叫做“咸糁饭”(“糁”在上海话里念“酸”,所以很多人以为是“咸酸饭”);其实,上海连煲也没有,那些什么“上海特色面筋煲”、“上海茄子煲”,都是“新上海菜”,上海人向来都是盆碗盏碟的,最多有个汽锅或者砂锅,算是除去白瓷盆之外的食器了。   所以,煲是传过来的,从哪里来,我没有研究过,我只知道四川有肉末粉丝煲,广东有煲仔饭。  煲是种容器,一种陶或瓷的锅;“仔”在广东话里有小的意思,所以“煲仔饭”就是“小陶锅饭”,很简单。
  在我眼里,广东人是最喜欢吃、最懂得吃的。大家去广东玩的话应该要好好享受美食。光是小小的一个煲仔饭,到了广东人的手里,便变得五花八门起来,海鲜煲仔饭、豆豉排骨饭、黄鳝饭、田鸡饭,各种各样的煲,实在是让人幸福感满满。广东人的煲仔饭一如上海人的盖浇饭,只要汤汤水水的都可以盖浇,在广东,只要可以分成小块的,都可“煲仔”。
  煲仔饭中,又以“腊味煲仔饭”为最好吃最正宗,一家店如果他们只卖海鲜煲仔饭而不卖腊味煲仔饭的话,我劝你还是趁早走人,这样的店不会好吃的。其实做美食要有一定的坚守,不能随波逐流只寻求商业卖点,真正好吃的饭店一定是坚守自己的理念,传承滋味。

第2个回答  2017-09-05

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煲仔饭在开平赤坎镇,大家要是是什么时候去开平看碉楼,一定要去试试,开平的鲫鱼粥也灰常灰常美味!我觉得煮煲仔饭补能离开灶边,要听,看,闻,大火小火,慢慢小火收水,停火慢焗!要有好食的“饭焦”还要“转煲”每种米水的比例不一样。什么大厨你给他一个新煲,新米,都没可能立马做得好吃的煲仔饭。这家野几考功夫! 

想起煲仔饭,就想起上大学时候,学校边上的那家煲仔饭了,后来再也没吃过那么美味的了--虽然有人说放了大烟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