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15篇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世说新语15篇原文及翻译

品藻 第九(中)

【原文】

31.简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俊伤其道。”

【翻译】

简文帝说:“何晏的言辞精巧,拖累了他的义理本身,嵇康的俊才损伤了他自身的抱负。”

【原文】

32.时人共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①,其失孰多。多谓立惠帝为重。桓温曰:“不然,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注释】

①齐王司马攸是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之胞弟。性情温和聪慧。惠帝,司马衷。司马炎次子,于泰始三年(267)被立为太子。司马炎晚年,朝野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司马炎不但不同意,还将司马攸赶出了封地,致使司马攸忧愤而死。司马衷昏庸无能,登基后很快引发了“八王之乱”。

【翻译】

当时的人士都在评价晋武帝让齐王离开和让惠帝做太子这两件事,哪一件损失更大。大多数人认为惠帝这件事问题更严重。桓温却说:“并非如此,子承父业,弟弟帮忙治理国家,有什么问题?”

【原文】

33.人问殷渊源:“当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殷曰:“故当以识通暗处。”

【翻译】

有人问殷浩:“当代的王公贵族都把你和裴遐并列,你有什么感想?”殷浩说:“想必是因为我们都能用自己的见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4

世说新语15篇原文及翻译如下:

自新十五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翻译:

周处年少时,凶狠霸道,意气用事,是乡里的祸害。另外义兴郡的河里有蛟龙,山上有跛脚虎,都是危害百姓的东西,于是义兴人把他们叫作三横,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周处。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实际上是希望三横之中只留下一个。周处随即便去刺杀了老虎,又下水去击杀蛟龙。蛟龙有时候浮出水面,有时候又潜入水底,游了几十里,周处始终与蛟龙缠斗不休。经历了三天三夜后,乡里人都以为周处已经死了,开始互相庆贺起来。没想到周处竟然杀死了蛟龙,从水里出来了,当他看到乡亲们在为他的死庆祝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多么被讨厌,自此开始有了改过自新的想法。于是周处来到吴郡寻找陆机、陆云兄弟,当时陆机不在家,只见到陆云,就毫无掩藏地把过去的事都告诉了陆云,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并且说:“我虽然想要改过自新,可是白白浪费了不少年少的时间,恐怕我已经什么也干不成了。”陆云说:“古人重视朝闻道夕可死矣,何况阁下的前途还大有可为。而且一个人就怕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显扬呢?”于是周处便努力改过自新,重新振作起来,最终成了一个忠臣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