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损失准备都有哪些类型,分别是怎么进行核算的

如题所述

贷款损失准备(金融)怎么计提和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贷款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利息调整(或借记)

应收利息(若存在应收未收利息时)

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利息收入: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此时应将“合同本金×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进行表外登记,不需要确认。)

借:存放同业等(减值后收到的本金或利息)

贷:贷款—已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后续计提减值时不需要再将本金与利息调整转入“贷款—已减值”,因为在第一期减值时已经做过处理了。)

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同时,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表外登记的应收未收利息,减少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金额。

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的:

借:贷款—已减值(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吸收存款/存放同业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贷款—已减值资产减值损失(差额,或借记)。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计算公式!教教你怎么算!

银行每个季度都会根据贷款业务的情况计提准备金,必须符合当地的规定和当前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等因素,其中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一、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贷款实际计提准备/应提准备,这个比例应该大于100%,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客户贷款、拆出资金、贴现资产、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和垫款等。

每个季度,银行都会根据贷款情况做分析,再确定实际要计提的金额,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应该低于100%,因为按规定,信用风险监测要超过预计数值,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等指标,这是06年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指标》规定的。

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与拨备覆盖率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数值的计算方法不同,一个是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另外一个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比率。

两者的比例要求也不同,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应该低于100%,而拨备覆盖率最佳状态是100%。

损失准备充足率是当客观存在证据表明贷款发生了损失,按程度计提的准备金。拨备覆盖率是反映银行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

公司的贷款损失准备按什么计提,到底是按五级分类计提还是贷款余额的1%计提,还是两者都提

有两种处理方式:

1、按税法规定的1%标准调整,多计提的调回来

借:借款损失准备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2、直接按计提,在所得税汇算时按1%做调整就是了,交的税和实际计提的不一样,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汇算时,缴纳所得税的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比如会计上所得税费用10万,应交所得税是15

借:所得税费用10 递延所得税资产5 贷:应交所得税15

扩展资料

金融企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计算公式如下: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余额。

金融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数额如为负数,应当相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金融企业的委托贷款、代理贷款、国债投资、应收股利、上交央行准备金以及金融企业剥离的债权和股权、应收财政贴息、央行款项等不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不得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在税前扣除。

金融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贷款损失,应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计算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