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历史上有没有下过雪

如题所述

在历史上,海南确实有过降雪的记录。大约在15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在我国这被称为“明清小冰期”。在这个相对寒冷的气候时期,我国热带地区出现雪、霜、冻灾的次数明显增多。从一些地方志及相关史籍的记载来看,在明清时期我国最南的雪线明显比现代更偏南,在1893年前后的几年中,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和海南的琼山都有降雪出现,距今已有125余年历史。
海南历史最低气温是在1963年1月15日,白沙黎族自治县出现了-1.4℃(中国天气网记载)。实际上,在明清时期,海南霜冻较多,植物、老人及牛畜有被寒气侵死的记载。具体记录如下:
1、明正德元年(1506年),万州(今万宁市)冬天有雨雪。
2、明正德七年(1512年),冬天万州(今万宁市)全州降雪。
3、明崇祯九年腊月十五日(1637年1月10日),临高县下雪三日夜,树木尽枯。
4、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冬,文昌市大寒并有雨雪,海鱼冻死,椰槟尽枯。
5、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临高县冬天有霜冻。本年十一月,海口市琼山区曾下雨雪,卉木陨落,椰榔枯死过半。
6、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冬天,海口市琼山区曾雨雪如霜,草树皆萎,槟榔死过半。
7、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十一月,澄迈县天降大雪,榔椰树木多伤。
8、清朝光绪年间(1893年),海口市琼山区有降雪出现。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
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长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至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
海南岛上自然形成的湖泊较少,人工水库居多,著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