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德化窑如何鉴别,一招让你成为鉴宝大师

如题所述

1. 观察表面釉色:明代早期的德化白瓷釉面呈微红色,类似东方少女的面颊;中期产品釉面泛黄,如成年象的牙齿;晚期至清代初期的釉面泛白,类似猪油凝固时的色泽。
2. 透光观察:明代早期的德化白瓷胎色泛粉红或肉红;中期胎色泛红或黄;晚期至清代初期的胎色泛黄或白。透光观察时,瓷器的厚薄、配料差异和烧制温度变化都可能导致颜色变化。重要的是,所有古代德化瓷器在透光下都应显现透光性,不透光者多为赝品。
3. 釉面光泽度:仿品釉面光泽度过亮,刺眼;真品釉面温润,光泽柔和。
4. 制作工艺:仿品通常采用注浆工艺,内部有垂直的瓷浆流动纹路,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常有气泡,缺乏真品的细腻特征。真品则是手工制作,纹饰和造型有所变化,显示出自然和生机。
5. 易损部位:真品在长期使用中,易损部分如手指、衣纹、珠粒、牙齿等可能会有折断、损伤或脱落,这些痕迹应为旧痕。新仿品则无此类痕迹。
真品鉴定的三个要领:
1. 观察:使用放大镜检查易损部位是否有断裂痕,界面是否为旧痕。
2. 闻味:将瓷器放置无异味容器中,静止状态下取出瞬间嗅闻断裂口及其他部位的味道,以判断粘合剂和化学药剂的使用情况。
3. 舔触:清洁口腔后,在瓷器无釉部分轻舔,感受是否有异味,如舌头有轻微“麻”感,表明可能接触过酸性化学药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