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力量是?!

如题所述

感恩的力量

黛博拉·诺维尔

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埃蒙斯博士,长期以来对感恩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颇感兴趣。他与迈阿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迈克尔·麦卡洛夫一道选择了三组志愿者,并且随意指定他们每周关注三件事情中的一件:麻烦事,让他们心存感激的事以及日常琐事。

第一组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件不称心的或者令他们恼怒的事情上,比如“那个该死的家伙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将车开到我前面抢道。”第二组专门关注那些提升生活质量的事,比方说“我的男友善良体贴——有他真是幸运。”第三组回忆最近的日常生活中的事,诸如“我去买鞋了。”

结果是那些注意力集中于感恩的人明显感觉更加幸福,他们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他们鲜有诉说头疼感冒之类的身体不适症状,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比起那些关注麻烦事的人们,他们每周差不多多运动一个半小时。知晓感恩的人单纯朴素,生活质量更高。

他们身边的人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们注意到这群人更加快乐、更有活力。他们看得出来那些人正变得更加乐观。”埃蒙斯说道。懂得感恩的这组人“甚至似乎看上去更加乐于助人,会独立帮助他人。”对于这一结果,埃蒙斯大为惊讶。

“感恩不仅仅是像积极思维或乐观之类事使人感到快乐。感恩真的使人付诸行动,使人变得更加亲近社会,更富同情心。”这种变化在另外两组人身上却不曾显现。

埃蒙斯和麦卡洛夫对他们发表于2003年的研究成果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他们召集一批大学生每天——而非仅仅每周——关注生活中的烦恼或幸事。从一开始埃蒙斯和他的团队就意识到定期的感恩检查功效甚大。

后续的研究发现,那些每天都能找到感激之事的人较少追求物质享受——他们不大会把生活的满意度与物质财富联系起来。他们比别人更愿意放弃所拥有的财富。在他们的车的保险杠上不可能看到写着“谁拥有最多,谁就是赢家”之类的小标语。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利用感恩这门科学呢?

每天只需花几分钟工夫,感恩就是产生力量。但是它需要始终不渝、心胸开阔以及奉献精神。埃蒙斯说:“我认为感恩是一种要求极高的品质,一种苛严的品质。它是一种磨砺,一种训练。”它也许来之不易,但是可以培养。

培养的方法如下:

记录你的谢意

每天花上片刻——一般最好是临睡之前——扼要记下三件当日发生的让你心存感激的事情。任何使你精神振奋的事,使你绽露笑容、心情愉悦的事,或为你的将来带来幸福感的事,都行。

对于每一件令你心怀感激的事情,写一写为什么它对你而言是件好事。也许你收到一个久未联系的老同学的电子邮件,它让你回想起你们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让你意识到即便你不曾与他们联系,他们还惦念着你。这足以说明你是个不同寻常的人。

另外,记录下谁(如果有那么一个人的话)在你当天的回忆中是个有影响的人,以及那个人如何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这一切听起来都不难,是不是?如果让你在记录谢意和做五十个仰卧起坐外加二十五个俯卧撑之间做个选择,你会更倾向于拿起一支笔,是不是?

感恩日记使你以积极而又具体的方式看待生活,提醒你关注在这个快节奏的、冷漠的世界里生活的相互联系,以及他人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你的生活质量。感恩日记促使你关注正面事物,而非不可避免的负面事物。此外,感恩日记还能增强你的自尊。

认清模式

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在令你感激的条目列表中有着某种一致性。许多条目显示他人在你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他条目突出一些有意义的经历。还有一些则涉及你所引发的事情,你能满怀豪情地指着说,“我促成了此事。”

这叫做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即来自于行动本身,而非其结果的幸福或满足。随之而来的所有其他益处——如:某人感激你,你的项目获得成功——不过是种点缀而已。

接住回飞镖

感激之情,在向别人表示之后,几乎总能辗转返回。被感激的人更加愿意为那些使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的人作出回报。

一项研究表明,服务员把账单递给顾客前,在账单上简单地写上“谢谢”两字,比起那些不写的来说,平均多得11%的小费。在账单上写上即将推出的特价餐信息的服务员同样获得较高的小费,平均高出17%到20%。

在人际关系显得越来越少而且有时非常紧张的当今世界,感恩之情会激起回响。

抓住时机

环顾你的四周:在你的世界里哪些事是对的?如果你有什么爱好,你就付诸行动吧;如果没有,你就找一个吧。主动接触他人,与人分享你的东西。对别人做一个小小的姿态并不使你损失什么,却能给你带来诸多好处。所有这些行动都能增加你心怀感激的机会。

北卡罗莱纳大学心理学家芭芭拉·费雷德里克森说:“感恩之心有可能使万物由其平常状态升华为一种礼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