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是怎样的关系

如题所述

开学一个月来,家校关系矛盾频频爆出,成为了公众关心的焦点话题。

福建一名家长向老师晒出了“家谱”——一长串官名,“麻烦”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费心”。聊天截图曝光后,舆论哗然,连当地纪委也表态介入调查此事,这名母亲也成为了又一个“坑夫”代表。通过“报官名”的方式让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既有利诱的成分,多照顾我家孩子,可以给你提供很多便利,也有胁迫的味道在里面,如果不按照我说的去办,我也能给你穿小鞋。在拥有众多官场资源的家长这边,教师似乎成为了弱势的一方。

正常的家校关系应该是双方地位平等、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家校关系出现扭曲,部分源于教育焦虑弥漫,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老师对自家孩子的态度,将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作一种无休止的竞赛,以至于或者试图以权压人,或者希望以利诱人,难以用平常心与教师进行沟通。

家校关系中,不管力量的天平往哪边倾斜都不正常。有些家长遇到问题时过于强势,甚至失去了理性。一些基层教师表示,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孩子说一个“不”字,个别家长的反应比孩子更强烈。在文体活动中,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未能登台,有的家长就要求班主任给个说法。这些现象虽属个案,但的确给学校日常教学增添了额外工作。然而,有些时候,家长又是弱势的一方。比如,一名小学生爸爸深夜在微信群中责问老师布置了太多的作业,老师都已经睡了,闺女还在写作业。“挑事儿”的家长直接被老师踢出群,还留下一句:“这位家长已经被请出去了,还有哪个想出去的?”老师以这样一种盛气凌人、不容冒犯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质疑显然不恰当,就算孩子家长言语有所冒犯,随意踢人不应当。更何况,给孩子布置半夜都做不完的作业,也有悖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保障中小学生足够睡眠的要求。

家长的弱势还体现在经常被学校要求承担超出其职责范围的教育责任。日前,天津一所小学要求家长们到校门口轮流执勤引发了家长们的质疑和网友热议。其实,现实中家长在校门口执勤的现象很常见,尤其在小学阶段更为普遍。然而,这些工作明显超出了家长的能力和职责范围,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放下工作,随时参与到所谓的学校管理中来。

一些学校经常邀请家长“自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包括校外执勤、班级值日、卫生打扫等。很多家长对此有苦不能言,还必须表现得很积极。所谓的“自愿”,其实由不得家长们拒绝。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参与得越多,孩子也许就越受老师关注。进入学校之后,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并没有结束,而老师的态度、关注度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所以很多家长不得不化身“戏精”,在家校交往中“花式求关注”。

近来,家校关系还呈现出一些新状况。《半月谈》报道,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80后”的新生代家长把教育理论武装到了牙齿,家长与老师的较劲,成为了家校关系的新形势。可见,社会心态、教育政策等的变动,都会给家校关系带来新挑战。为此,家长和学校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不是刻舟求剑,继续沿用过去的家校沟通模式。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家校矛盾,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很多地方的家校关系出了问题:缺乏信任、脆弱不堪。以至于只要网络上爆出相关家校矛盾事件,家长就纷纷化身网友吐槽自己的遭遇。一件家校关系的小事,也能酿成一个重大教育舆情。

家校关系脆弱,最终伤害的是孩子,破坏的是教育生态。避免家校矛盾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扭曲教育生态,亟须理顺家校关系。首先要求教师遵守职业道德,以博爱之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用平等之心与家长进行沟通,消除家长的顾虑。学校也应谨守家校关系的边界,避免让家长承担无限教育责任。同时,家长也要尊重、体谅和配合教师。家长和学校、教师在平等、互信且责任边界明晰的基础上同向而行,方能培育出良好的家校关系,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01日第2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2
1. 契约关系力求清楚

家长要交纳学费,要按时接送孩子,这些都是属于契约层面的,但是家长的义务并不是无限义务。

例如老师不能要求家长必须参与到教学中来,如辅导和检查作业,这只能请求或邀请。老师要确保学生完成学业并达到课程标准(如果是特殊学生,则例外,但进入学校时就应达成一致,或发现后与家长进行约定),但老师的义务不是无限义务。

例如你不能要求你的孩子必须持续考第一,学生成绩的起起落落是很正常的,哪怕考倒数第一,也并不意味着老师没有尽到责任,除非是一个智力和基础正常的学生没有达到约定的课程标准。

2. 合作关系不能强求

家长可以合作乃至于无限合作,但也可能根本不合作,不合作的原因可能是工作忙碌,也可能缺乏能力或对教育理解不足,均要予以理解。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努力地增进合作与信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主动方,承担起领导家庭的责任,因为从角色的角度讲,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3. 守住关系的边界

例如,教师很容易无限制地将自己应负的责任推给家长,还使用一套似是而非的解释系统,例如强调家长支持与孩子发展之间的正关联。

同时,家长也很容易将老师溢出的工作量当成必然,尤其在私立学校

例如,寒假或暑假,老师并无义务辅导学生作业,或推进学生的学习。老师这样做了,乃是出于责任感而不是在履行契约规定的义务。

家长不能将老师假期的努力,当成老师必须完成的工作。

4. 家校关系往往不能止于契约关系

因为契约关系的履行,只是意味着我不责备你,或我不追究你的责任,只有合作关系或信任关系,才能带来持续的发展,甚至是“我选择你”的主要原因。

5. 对老师来讲,有两条底线不能触碰

一是不能体罚和羞辱学生;二是不能收受家长礼物或接受宴请。

学校管理者应该强调这两条底线,并作出强烈的反应,因为这事关一所学校的文化。

6. 体罚和羞辱学生,多数情况下是专业无能

体罚和羞辱学生,在多数情况下是专业之无能而不是源自人性之恶。

源自人性之恶,例如习惯性的泄愤或羞辱,只能清除出教师队伍;源自专业之无能,则应防范、限期改正以及加强专业培训。超越底线也要付出代价直至离开岗位。

7. 如果孩子被体罚或羞辱,家长应辨析

这是经常性的还是偶尔的?是人格性的还是情境中失控后的过激反应?体罚或羞辱的程度如何,尤其是在孩子那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家长正确的作法是:

平时要教育孩子遇到各类被侵害的事(包括陌生人),不要畏惧威胁要第一时间告知父母;

多渠道了解事实,切勿偏听偏信孩子(孩子描述失实的例子太多了);

与老师沟通表达自己及孩子的感受,并善意地传递期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8
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是需要互相配合的关系,如果家庭家长配合学校,那助于学校的管理,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能够让孩子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如果家庭不和,学校配合自己的孩子,老师不敢管,可是不一定能够成才,相反也是一样,如果学校不和家里家长配合孩子,很难学,有所成,所以家校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是需要配合的关系,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