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场发展趋势如何

如题所述

民航局印发的《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文件中,明确提出智慧机场是智慧民航的四个核心抓手之一。并从机场全域协同运行、作业与服务智能化、智慧建造与运维方面,为智慧机场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

智慧机场可利用设计的手法去体现信息层级,机场内的安检装置、摆渡车、值机岛等设施在整个场景中的占比较小,但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设备的转哪个台展示,需要对每种设备进行不一样的样式标签说明,每一种样式代表不同的状态效果,从而突出当前状态下要表达的主要信息。

在机场交互的数据可视化行业,要精准且高效的传达信息内容,所以在制作中要还原场景信息,做到项目与真实场景无缝衔接,同时也要确保项目的易读性,以及功能的易用性。

形象还原了排队、验票、扫描等安检全流程。在智慧机场人体安检扫描环节,沿用先进的“毫米波人体三维成像安检仪”,摒弃了传统的以“金属探测门+手检”的方式,能够在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高效监测出在衣物覆盖下藏匿于人体各部位的物品,尤其是针对非金属物品,并在图像中清晰查看隐匿物品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从而减少给受检游客带来服务不便,降低传统模式下存在的检查盲区。

对于开通的手提行李拦截通道,可视化平台内支持整合安检信息、报关、报检等系统数据,基于热成像红外测温仪、微小气候终端、化学毒气监测设备,在可视化大屏内对行李中的出入境药品、食品、日用百货、动植物等要素进行透视监测,并及时反馈当前行李扫描状态信息。大幅度降低现场工作人员的查验压力,切实摆脱查验疏漏现象的发生。

旅客通过行李旁简洁的 2D 弹窗信息:行李编号、归属人等属性,可快速找到行李在转盘的实时位置从根本上解决了游客无从知晓自己行李目前的状况,行李到了哪里,什么时间能领取到行李等问题。

以集中化、精细化、可视化的管理形式,实现托运行李全流程闭环追踪。全面优化行李运输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进港行李的交付效率,增强旅客对民航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机场实时客流分析与人员密集监测管理是机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Hightopo民航机场支持依据航站楼内划分区域,在 3D 场景中对应呈现旅客的热力分布图,并辅以 2D 面板详细释义异常区域的预警信息。管理者可根据实时的人流热力图、预警信息、乘客分布情况等参数,判断是否需要采取人流疏散策略。不仅帮助管理者宏观掌控旅客人流量和密集度,还能辅助制定各服务设施策略等。

在民航领域,为旅客提供便捷、快速、舒适的体验成为我国各大机场智能化建设的新方向。民航机场“安防+ AI”实现了巡检、测温、消毒等多种类型机器人的场景应用。支持根据预先设置好的功能路线,在无人干预情况下对航站楼旅客活动区域进行 7*24 小时不间断、全覆盖、无死角的巡逻和固定点位值守。

    服务机器人:支持旅客咨询问答,是航站入口的智能迎宾;

    查验机器人:检测体温异常、人证对照,实现“OneID”刷脸过检;

    巡检测温机器人:全面动态布防覆盖,监护保障航站内外安全;

    智能消毒机器人:全面提升机场防控的智能化水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依托红外测量仪、热成像等技术,叠加 HT 引擎强大的渲染功能,以实时动画形式真实还原机器人当前作业态势或历史作业轨迹。同步上传三维空间内识别到的旅客体温读数、消毒区域、查验异常等监测数据。

    机场是现代化民航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赛道。基于 HT 引擎为国内民航数字化转型支撑可视化服务提供有力的一环,融合物联网解决方案,打造适配场景的智慧机场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更好地推进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机场建设落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6

一线城市机场率先打造智慧机场

智慧机场指的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基于数字化系统的智能系统,拥有智能数字化、智能信息化、业务智慧化和服务互联化,从而达到提升机场运行效率、提高旅客服务水平、创造价值收益、优化管理决策、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目标。



拥有较大客运量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机场也率先迈开“打造智慧机场”的步伐,并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规划建设,北京首都机场提出“一核两翼”的总体思路;广州白云机场提出建设“4个1”工程,构建以“5个SMART”为特征的智慧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则与华为联手打造“机场运行一张图”、“机场安全一张网”和“机场出行一张脸”的智慧机场新模式。



机场智慧产品已落地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慧机场行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智慧运营、智慧安全、智慧服务和智慧商业为主的细分市场,在每个细分市场均实现了产品的落地,如在智慧运营上,产品涉及乘机服务、安防监控、机场信息等方面,包括自助登机牌打印、区域人流量分析、刷脸支付、集群调度数字化等。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机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19

民航机场行业相关公司:白云机场(600004)、深圳机场(000089)、首都机场(HK。00694)、上海机场(600009)、厦门空港(600897)等

本文核心数据:民用机场行业营业收入、民用机场行业营收结构等

客流是机场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

民用机场,是指专供民用航空器起飞、降落、滑行、停放以及进行其他活动使用的划定区域,包括附属的建筑物、装置和设施。机场的市场收入来源主要包括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其中:航空性收入,包括起降费、停场费、客桥费、旅客服务费、安检费等,收费标准受政府指导定价;非航空性收入,包括地面服务费、场地出租费、免税和零售、广告餐饮等,属于市场定价。整体来看,机场收入规模主要取决于飞机起降架次、旅客吐吞量、货邮吐吞量三个因素,其中旅客吐吞量决定了机场的发展空间,对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均有直接影响。

2020年机场旅客规模整体下降

在客流方面,2020年,我国各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27个,较上年净减少1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70.0%,占比较上年下降13.3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18.2%,占比较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疫情影响下我国机场旅客数量规模整体出现减少。

客流减少使机场业营收锐减

从我国民用机场的营业收入情况来看,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6-2019年我国民用机场行业营业收入连续增长,2019年增长到了1207亿元。2020年航空业受到疫情影响,客流量和航班量出现明显下降,因此民航机场行业总营收也大幅度出现下降,全年营收共为883亿元,同比下降26.8%。

不同机场业务结构差异较大

从我国机场行业的营收结构情况来看,2020年全国民航机场航空性收入占比约46%,国内民航机场非航空性收入占比约54%。从代表性企业营收结构来看,2020年首都机场的航空系收入占比是最低的,收入占比为36%;上海机场的航空系收入占比为40.14%,非航空系占比为59.86%;厦门空港的航空系收入占比为60.73%;白云机场和深圳机场的航空系收入占比最高,分比为78.22%和80.07%。

航空业恢复将带动机场业重新发展

2021年以后,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航班基本得到恢复,机场旅客人次数量回升将带动民用机场行业快速恢复。并且在未来我国民用机场会越来越重视机场的商业布局、商业设计和品牌选择,将旅客继续有效地转化为潜在消费者,提高机场自身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按照疫情前的机场行业营收增速作为参考,预计到2026年我国民用机场行业营业收入将增长至1778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航空机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