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翻译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一、原文:出自  春秋 孔子《论语·雍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二、译文:

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人非常地博有,腾达,并且能够周济众人,救济民众。这个人怎么样?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必须可以是圣啊!尧舜二帝也因为不能做到博施济众而感到愧对于民呀!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只有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乐于助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

扩展资料

一、人物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雍也》简介

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 本篇共包括30章。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2-03
【翻译】仁爱的人,就是想要自己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想要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

【知识拓展】
【出处】《论语·雍也》
【赏析】孔子所谓的“仁人”,就是指成就自我时,也帮助他人取得成就的人。这些人不仅仅关心自己的通达和成功,而是有一颗宽广博大的心胸,心系他人,能够为他人着想,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别人。
【引申启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与人交往要相互尊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一个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追求成功代表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孤军奋战是很难成功的,成功者大都具有团队精神,会主动影响、带动他人。因为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 要学会把别人的成就作为自己奋发进取的动力,把别人的经验作为自己走向成功的阶梯。别人的成功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启迪、激励和鞭策,这既是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
有一个故事,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死了,天国的导游为了让他深切明白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带着他去两地参观。 首先是地狱,那里的亡灵骨瘦如柴,围坐在一个大锅周围吃饭,每人手里拿着一米长的筷子,但无法把食物放到自己的嘴里。来到天堂发现也是这样的锅、这样的筷子,但他们是用长筷子相互夹在对方嘴里,你夹给我,我夹给你,大家都有饭吃。天堂与地狱区别在于是否能做到帮助别人。
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而且,要一个人走完这漫漫人生之路,是多么孤寂,又多么危险。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常言:“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 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摆脱困境,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振作精神, 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力量和信心。在班级里,在学校里,同学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我们每个人身上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然而通过合作、通过互相帮助能够达到优势互补。人生路途遥远,帮助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这才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愿我们能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