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的由来是什么?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3

说起脸谱的起源,在先秦时代就有出现,它主要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傩舞面具,古代人们每年都会有固定的节日来祭天,在祭天之前会表演一些舞蹈来助兴,而脸谱面具就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随着傩舞脸谱的不断发展,到了唐代跟“代面”与“染面”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脸谱面具的细节内容,不过那个时候的脸谱还很单一。到了宋代的时候,脸谱已经形成了洁面与花面两种类型。

扩展资料

脸谱一般用于宋杂剧和南戏,他们把洁面化妆用于生、旦、末这三个行当上面,把花面化妆用于净、丑这两个行当上面。

那个时候的脸谱基本上是这样:在面部中心画块白斑,额头上画两条黑线,有的还要画两个白眼圈,并且在白眼圈内加上黑色花纹。

还有的画的是红眼圈、红嘴圈等等,虽然有很多种画法,但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共能凸显艺术效果和滑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1

脸谱的由来脸谱是由“代面”(即面具) 演化而来,“代面”起到在战争中威吓敌人的作用,后被用到了舞台上。在南北朝和隋唐 (公元420年 907年) 乐舞节目里就有了“ 假面歌舞 ”。 到了宋代 (公元960年 1279年) ,随着戏曲发展,为了方便演员,就将油彩直接勾书在脸上,就成了脸谱。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为使离舞台较远的观众清楚地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是有必要的。早期的脸谱只用黑、白、红三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 翻鼻孔大嘴岔等。后经几代戏曲艺术家的改造加 工创新,色彩愈来愈丰富,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特有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它是图案化的,也是性格化的,它以夸张的色彩、变幻无穷的线条为人物增添了强烈的审美效果 。脸谱色彩的表现十分丰富,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切性格特点尽情流露于色彩中。脸谱的色彩红色 作为主色 ,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姜维、颖考叔;用作副色 ,暗示人物命运,如蒋忠、马谡、华雄、高登等。 黑色 象徵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李逵、张飞、牛皋、尉迟恭、杨七郎、项羽等。白脸 象徵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严嵩、董卓、赵高、秦桧、贾似道、毛延寿、司马懿、高俅等。 黄脸 象徵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 ,如宇文成、庞涓、晁盖等。蓝色 表示刚强、粗旷、骁勇、桀傲不驯, 如马武、单雄信、窦、敦、吕蒙等。 绿脸 象徵刚勇、强横、猛烈、暴躁等性格 ,如青面虎张青、太史慈、马强、程咬金、公孙胜、柳仙等。紫色 象徵忠贞、耿直、果断、沉稳,如廉颇、李密、庞统、尤俊达、严良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