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自由就是我们能够做一切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吗

所谓的自由就是我们能够做一切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吗

财务自由的呼声刚落下没多久,车厘子也加入了竞争自由的队伍,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但若问他们:自由到底是什么?他们中绝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当然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呀!比如:

财务自由了,工作干的不开心,我想辞职随时可以辞职,甚至可以直接不用工作。

问题是:不工作怎么实现财务自由?而真正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几乎不会不工作、立刻游山玩水去,他们只会更努力,所以,财务自由是个逻辑上的大错误!再比如:

当季车厘子几大百一斤?那有什么,有钱我想吃多少斤就买多少斤。

诸如此类。

这说辞听起来好熟悉,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作业写累了想出去玩会儿,爸妈不同意,于是想着:赶快长大,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了。现在你长大了,你可以想玩多久就玩多久吗?

小时候的我们,被老师、父母监督、被学业包围,几乎没有自由,那时候对自由最大的渴望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有了家庭,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我们从爸妈的小孩、老师的学生变成了儿女、父母、妻子/丈夫、儿媳/女婿......

这时候我们发现:不自由来源于在各种角色的夹击捆绑下,我们不得不做一些原本不太愿意去做的事,比如:

原本组织能力有限也不爱出风头的人,被儿子班主任选为家长代表,负责在家长群里张罗各种事;

原本讨厌阿谀奉承嘴脸的人,为了一次对自己很重要的升迁机会,不得不暂时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单身时弹钢琴的手,结婚后却因为常做家务变得粗糙,一到冬天就开裂;

......

所以,成年人想要拥有的最高自由其实是:不想做的事可以不去做。

如何实现呢?有一些思考方向,是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想想的,在这里分享给你们:

一、价值交换是人际关系的底色,如何让自己在交换中处于更有价值的位置?

之所以把这个放在第一条来说,是因为它是你能否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关键要素。

这个话题说起来比较大,因为自身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不过还是有一些核心指标可以参考。

够专业或者够稀缺

在第一条里,这一点又是重中之重。回想一下:上一次别人找你帮忙或者合作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找你?

或者可以思考另一个问题:别人通常会因为什么事找你合作或帮忙?你的答案就是你在别人那里可用于交换的价值,但是问题来了:只有你有这份价值吗?相同的事情别人每次都会找你吗?会不会一段时间后对方就去找别人了呢?

所以,这里就有个竞争的问题,要让自己长期处于这种价值交换中不被轻易替代,除了拥有对方确实需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你能提供的价值必须优于竞争者所能提供的,这样才能达成长期、稳定的互惠行为,反之亦然。

如何做到?就是小标题里写的:你拥有的可用来交换的价值,要么够稀缺,要么够专业。

常有一颗好奇心、不躲避接触新事物的机会。

虽然上一条很重要,但这一条是前提条件。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抛弃。

我认为想出这句话的人非常善良,因为其实抛弃你的不是时代,而是别人。

如果别人无法从你这里交换到任何一点价值,你会被他抛弃,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你没有价值,我为什么要耗费我的精力在那跟你耗呢?久而久之,你会被更多人抛弃,最后,错觉好像是被时代抛弃了。

当然,你可能觉得这些东西看上去太冷漠了,人间还是自有真情在的,所以我必须要强调一下,这里说的价值,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而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些事,比如你拥有了这些,你就有一定的价值:

养护花草的心得对于刚入花坑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

烧得一手好菜的技能对于新婚夫妻来说,就非常有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6
这个所谓的自由,就是有限度和要求的。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得有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的自由。很可能有的人,错误理解为想干嘛就干嘛;愿意干嘛就干嘛,不受任何的约束的一种自由。那样的自由在全世界也找不出来的。
第2个回答  2017-11-06
如果所谓的自由定义为100%想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干嘛干嘛,想去哪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