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今大学生就业这么难?

如题所述

一、首先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进口数额跌至13%,外贸大幅度下降至7%,经济持续放缓,与之前锁定下的外贸增长6%的目标形成强烈的反差,到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提高用工标准,录取的条件更加苛刻,而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并不了解这一行情,按照自己的期望找工作,结果处处碰壁。

另外,我国产业结构对于人才的吸纳程度不同。比如在制造业中,生产环节适合高职高专毕业生,研发设计适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然而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不高,自主研发能力有限,对于高端人才的吸收比较差。

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如此,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对此施加一定的压力。大学生就业状态不佳是事实,而每年夏天各地媒体进行实况报道的时候总是会炒作,本身各方压力就很大,就业情况不乐观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信号,却还被媒体大肆宣传,更加重了求职者的心理负担。

二、然后是高校原因:

经历过高考填志愿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学校不胜枚举,截止到目前有2300多所高校,大学扩招现象严重,毕业人数众多,而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数较少,造成供过于求的结果。在大学里所学到的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在工作中总根本用不到,不少企业越来越看重经验,对于昂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要说服企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能够胜任工作的能力仿佛有点难。

三、最后,是个人原因:

刚出社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问他们将来想要干什么,他们也说不上来。大部分人最后找的到工作和自己本专业不相关,在不同于专业的工作上,不少人又开始迷茫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有的可能就会选择离职。若是从事的工作跟本专业相关,又会想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有的选择离职重新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特别是对于985、211的大学生,他们更想找到一个待遇好、岗位好,各方面都不错的工作,不仅要求这个,还要求那个,过高的期望和实际的市场情况不相符。有些人跑了好久的人才市场和招聘会,结果还是没有收获,始终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还天真地以为自己能找到符合标准的工作。

扩展资料:

当然,大学毕业生的困惑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与需求结构的缘由外也有自身的原因:

一是,自身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忠诚度低,而用人单位希望“来者能做”,欲进行培养又担心会跳槽;

二是,家长和本人好高骛远,职业规划也不明确,盲目攀比;

三是,急于求高薪,没有认识到单位如同学府,初次工作即为深造与锻炼。其结果犹如左河水的《鹧鸪天》所云:“历尽寒窗出校堂,万千期盼系儿郎。天涯应聘茫茫路,壮志经风道道伤。...悠悠日月临年岁,心恐无颜见故乡。"因此,毕业生还应树立现实的就业观。

就业能力是指获得某项岗位的全部能力的总称。一个人想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

1、一个人的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习惯;

2、与工作有关的一些能力,主要是指处理与周围的人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能力,如怎样进行工作,如何与人相处等;

3、自我管理能力,如决策能力、对现实的理解能力、对现实资源的利用能力,以及有关自我方面的一些知识、对学校所学课程与工作中具体运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就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6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是高校毕业生太多了?还是用人单位人才饱和?国家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的5.7%,而发达国家占30%——50%,其中美国60%,日韩30%,中国在世界上排倒数的位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科技报告》中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千名人口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进行了统计,其中日本为4.7、加拿大为2.3,拉丁美洲为0.5,中国为0.4,这些数字也清楚地表明了我国在人才资源上的相对贫乏。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我们在大学扩招合并造出这么多大学生的时候,当初是个什么思维?因为当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平均,所以我们就误以为我们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之后我们经济会更有质量,会更高速的发展。我们哪里知道,这个想法前提就是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失业?难道是我们学生程度不够?难道是我们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  上面几点都是媒体所谈论的现状,实际上这些解释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既不是我们中国学生不用功,也不是因为我们专业不对口。首先,我想谈一谈专业不对口,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特别可笑。有人曾说:“我在美国教过不少顶尖的大学,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教过不少课。可是我教了这么多的学校,我就从来没看过那里哪个学校是专业对口的。那既然美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有什么错呢?”毕业生就业取决于全国经济形势,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发展调整时期,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学历和专业结构不平衡,一方面学生就业有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表面看呈现出就业难的局面,潜在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有待于开发的就业市场。1、重实惠、求时尚、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表现出种种时尚,诸如“红道”(从政)、“黑道”(从学)、“黄道”(从商)、“三资企业热”、“沿海发展热”(孔雀东南飞)都是追求时尚的择业表现。他们重实惠、重自我、重利益,一定程度上盲从妄动,只想其利,不想其弊,只考虑大城市和沿海条件比较好,待遇高,却不考虑那里人才多、成才难,没有看到小地方、不发达地区人才成长迅速,更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优势,一旦不能谋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抱定不达目的宁愿待业的决心,一次次做着不切实际的努力。2、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一部分毕业生认为,上了大学就要想办法捧到一个“铁饭碗”,旱涝保收,衣食无忧,把就业单位的性质看得过重,想一锤子定音,找个稳妥的工作。相对地讲,非重点大学、地方院校的学生或由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一次就业定终身”成为一些人的就业愿望。3、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狭隘,灵活性、创新性欠佳,动手能力差,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的场所紧张、胆怯,不能自信的展示自己,错失了就业的良机。4、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专科生能干的事非让本科生去干,本科生能干的事非让研究生去干,不仅浪费人才,也给就业增加了难度。有的单位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招有工作经验,现实能用得上的人才,而不从人才储备与培养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应届毕业生相对冷淡。甚至有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女生,使女大学生面临着比男生更严峻的就业困境,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八方人才小编建议当代大学生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要合理的看清自己,立足脚!才能更好,更准的找到自己的方位,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做好铺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2
就业难分析(仅个人想法)
1、能力不足
目前所谓的大学生,有太多在学校期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大学里没有具体目标,而大学自主时间有很多,导致一部分学生没事做,所以,只能混一天算一天,心中只想着能拿到毕业证就ok了,没有意识到 找工作不是光靠毕业证就可以的,任何一家公司企业都不养白吃饭的人。
2、手低眼高
现在的人太多自以为是,只想着能拿高工资,却不想靠什么拿,不付诸行动,不肯吃苦
3、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轨
当今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出的人太多高分低能,各种科目考前突击一晚就能拿高分,面对考试无需花太多精力,而目前又是应试教育,大学的自主时间过多,学校又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有利的花费这些时间的渠道方法,导致学生没事做,而各种游戏以及花花世界对学生的吸引力有过大...久而久之,学生完全忘记了高中辛苦奋斗时的自己,没有了任何想法,完全沉浸其中,高中那个信誓旦旦的状态一去不复返
4、社会原因
房价,物价都很高,工资低无法生存。
5、在经过了高中时的奋斗之后,以为进了大学就高枕无忧了,离开有教师管理的地方面对渴望已久的自由,无法自制,没有必要的职业规划。
第3个回答  2018-07-06

当代大学生就业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一件事。从大多数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就业确实有点难。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不断变革更新,人们工作大都不稳定,并且做不到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工作

    社会也不乏高薪工作,但是大都是技术人才,大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有欠缺。

    当代大学生不愿意找一些辛苦的工作,想找一些轻松一点,薪资高一点的工作,所以大都到不了真正需要的岗位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4-09
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家讨论的问题,很多毕业生出来工作很少找到自己的专业对口的,一般都是不满足现状,为什么低学历的工资却很高,然而现状就是这么残酷,很多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往往他们学历并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给公司创造的利益却远高于刚聘请的高材生,毕业生刚毕业其实是有一个过渡期,过渡期应该称作是学习期、要融入社会群体是有过度的时间,毕业了不要抱很大希望能拿多少工作,因为现在竞争很强。小企业老板压力也大,对于他们来说更喜欢技术老练的,也有的企业是喜欢培养新人,往往新人嫌弃工资太低,坚持不了多久由于生活压力会选择改行。我前几年带了一个徒弟他毕业了总是认为同行中他已经很厉害了,在省里面考试比赛第一名,可是出来找工作还是碰壁,他一直是高高姿态去找工作,一副高人一等,可是往往是这个心态,老板一般都不会喜欢。后来跟我后面一年之后出去找到理想的工作。这就是心态没有方正,按照专业水平大学生是懂的全面,但是实际应用于实践那可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很大。还是建议毕业了出来再深造,不要急于能赚多少钱,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