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沉浸在“什么也不想干”的颓废中?

如题所述

葛优一定没有想到,二十三年后的今天,自己还能因为《我爱我家》中的角色火一把。

在1993年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葛优饰演了一个“二混子”季春生,自称是个掌握了水变油的革命性配方的发明家,死皮赖脸地待在贾家蹭吃蹭喝。

“我季春生人穷志不短,马瘦毛不长,一不偷,二不抢,不反对人民,不反对党,就是逮哪挨哪躺。”

季春生颓废地躺在沙发上的剧照,被网友做成表情包疯狂转发而红遍网络。

连季春生穿的T恤都成了爆款。这谜一样的葛优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

< 总有一些时刻,就想漫无目的地颓废 >

作者 | 脖子


传达着“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这么瘫着”...“漫无目的的颓废”...“其实并不是很想活”...这些颓废意味的葛优躺,为什么能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呢?

首先,消极的情绪比积极的情绪更容易引发人的共感,也就是同理心。

通常来说,悲伤、失望等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会比愤怒、喜悦等其他情绪持续的时间要长。它给我们留下的烙印更为深刻,而且我们会不断地回忆和强化这种感觉。

但是,就像人类社会喜欢外向的人多于内向的人,结果导致许多内向者以内向为耻而被迫表现得外向一样,消极的、悲观的思维方式和情绪也一直不被社会所倡导,所以即使绝大多数人都常受到消极心理的影响,却不会轻易释放内心的沉闷抑郁。

但是,一旦有人敢于说出真实感受,暴露出人性中消极或颓废的习性时,我们内心会达到一种高度的认同感。这种消极引发的共鸣让我们感觉到自身与外界的联系,就像于迷茫中找到组织。

葛优躺表达出很多人心中都存在却一直未释放出来的厌倦情绪与虚无感: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就这样瘫着。

这种“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做个废柴”的虚无心理从何而来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很多消极的情境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当你的能力不足,企图去控制或影响一件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弱小和无能为力。

比如小王想要加入某一家业内很有名气的公司,但是无奈自己经验与能力都不足,即使有面试的机会,也无法竞争得过其他候选人。

再说得大一些,我们的生命无一例外地向着消极的方向前行着,我们最终的归宿都是死亡。

可见,总有一些消极的环境是我们无法摆脱的。这种消极可能来自于我们自身能力的不足,也可能来自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或者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

当我们无法接受这种“消极的现实”,我们就会陷入空虚。

如果接受了过多消极的刺激,我们就可能因为习得无助而陷入悲观当中,认为一切行动都是没有意义的,从而放弃抵抗。

再者,空虚感的产生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想干”的事情与我们“该干”的事情产生了冲突,于是内心感到矛盾,导致我们止步不前。

比如,一个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想选择自己喜欢的销售类岗位,但是自己的专业和实习经验都是偏向技术的,从他的能力上看,他更应该选择技术类岗位,但是从他的意愿上来看,他更想选择销售类岗位。

在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下,他就会用放弃选择、什么都不做来逃避问题。因为他不能从自己所应该做的事情中感受到控制力和自由感。也就无法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另外,感到空虚,是因为我们无法从任何事情中感觉到“意义”。而这可能与我们本身的性格有关。

进取性低的人不喜欢竞争、抱负心也不强。他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不会太脱离现实,比较实在,实现起来不会太困难。

“知足常乐”是他们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他们的精神更愿意处于安逸状态,一旦自己的目标得到满足,就不太愿意再折腾自己。

而低尽责性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没什么计划性,做事常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一旦目标被达成,他们就会因为不知道下一步该作何打算而陷入迷茫和虚无感之中。

怎样才能使自己不沉溺于虚无感呢?

悲观情绪的产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长期沉溺于某种消极情绪显然是不利的。

并不是消极的心理定义了我们是怎样的人,而是我们处理消极情绪的方式。

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消极环境呢?

勇敢面对:

当我们处于一种消极的环境中,我们必须去面对、承认自己所处的消极环境,而不是保持盲目的乐观。因为过度乐观带来的非理性期待往往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我们应该勇敢地直面令人不快的现实世界,理性地分析与判断。在事实之上用乐观的心态引导自己,将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将消极转化为积极。

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坚持做出改变。

眼光聚焦于外:

“吾日三省吾身”,说的是自省的重要性。

但罗素认为,人们都有内省病的倾向,只顾关注内在的空虚而忽视大千世界,内省之人不容易找到快乐,而外向之人反而能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美和兴趣。

过度的自我沉溺会降低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我们会越来越觉得:别人的生活看起来都不错,只有我的很没劲。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爱好与世界建立联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可以是游泳、踢球,也可以是看书、听音乐。

活在当下:

其实,所有使人们更幸福的方法总结起来不过一句话:活在当下。虽然已经被提过很多次,但大部分人并不能够做到,他们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来叹息过去,忧虑未来。

口碑不错的励志电影《百元之恋》之所以受到好评,就是因为它的励志并没有脱离“尽管你做出努力,但生活很可能依旧残酷”这一现实。

女主是一个只会在家打游戏、邋遢不注意个人形象的废柴,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恶意之后,选择学拳击来改变自己。她参加拳击比赛,渴望获得认可,但是最后并没有获胜。不过,她已经成为了想要的自己。

这就是平常的生活。我们会莫名陷入一段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瘫着的时光,然后某一天终于遇到了愿意投入其中的事情,重燃斗志。

也许从结果上看,生活的外表并未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内里,我们已经脱胎换骨,这也就是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的生命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宝宝心里烦,不想干啊不想干”谁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

人不是一台机器,还会有小情绪,大姨夫和大姨妈……心里烦的时候,神马都不想干,可是,活儿又堆积在那里,肿么办?

把干活设成游戏,增添任务的乐趣;用外部奖励和对不确定性的期盼,激起行动的欲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001 抽奖游戏

把自己制定的计划、要做的事情,比如写晨读、看书、做手工、收拾家务、冥想、跑步、擦鞋、刷油烟机、清下水道、刷马桶,统统写下来。把它们装到袋子里,不知道干啥的时候,就抽一张。

抽到啥干啥,别废话。

提示一下,人可以同时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以,不妨把两项任务同时进行,例如,听书和收拾屋子,此刻,想起了以前学的课文《统筹规划》……

我们甚至还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设立积分,完成后根据积分和预先设立的奖励,激励自己。

002 给予奖励

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要做的事情交叉,喜欢做的事情当成任务的奖赏。当然,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身心灵的完全放松。

比如,干完一周的活儿,奖励自己周边二日游,纵情山水。写完晨读感悟,奖励自己睡20分钟觉;写完一篇公众号推文或者读书笔记,奖励自己看一场电影……

原则只有一个,尽量让过程变得有趣,奖励也足够吸引自己。

第2个回答  2017-05-06
  因为颓废有毒啊!



  每次到了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累,都会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节假日,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每次周末之前都搞了很多计划,比如说周末练练书法呀,比如说周末把图书馆借的书看完呀,或者是说和朋友约好一起去哪里玩玩儿。
  但是现实情况是!
  (时间:星期五晚上)哎妈呀,这一周过得真快,明天又是星期六了呢~狂欢开始~吃零食玩手机唱歌打游戏等等不一而足,看一眼时间,哎哟不早了,该洗刷了,洗刷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些插曲,于是洗完就已经11点多了,好不容易爬上床,玩会儿手机吧,就开始各种软件之间来回切换,玩儿着玩儿着不知不觉12.1点了,撑不住睡着了。第二天八九点钟醒来了。但是身子沉的厉害,死活也不愿意起床,那就在床上待着呗,待着待着可能就待到了中午或者是下午,好了,吃完一顿饭之后天儿又快黑了。



  为什么会“什么都不想干呢?”
一,床,确实是有毒的。
  而且有封印功能,躺上边儿多舒服呀,能躺着就决不坐着!
 二,一直努力其实也会累的。
  特别是当你的努力和你获得的东西和期望值有差距的时候,这种落差感就会让你理所当然的觉得:努力有什么意思呢?穷屌丝,永远都是穷屌丝,我再努力也不可能变成高富帅,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三,努力是需要督促的,而懒惰是天生的。
  每天早起你都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来促使自己达成,但是如果躺床上睡觉就不一样了,那绝对是你自愿的,意志使然的,非常愉悦的选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