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晋会灭亡?

如题所述

司马炎篡魏后,建立晋朝, 史称西晋。但这个西晋王朝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就被灭掉了。郭知熠今天来考察一下为什么西晋会这么快就灭亡这样一个历史问题。

郭知熠在讨论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究竟孰优孰劣这个问题时曾经提到过西晋的灭亡。其实,因为唐柳宗元在他那篇闻名于世但实属平庸的文章《封建论》中,将西晋的灭亡归结于晋武帝司马炎所实行的所谓“分封制”。 那么,对于西晋灭亡之原因的考察就成了郭知熠要反驳柳宗元的必经之途。

在“唐人柳宗元的《封建论》究竟错在哪里?”这篇文章中,郭知熠先生其实就这个问题已经完全驳倒了柳宗元。这个反驳之逻辑并不难懂,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复述一下:

柳宗元认为西晋尽管实行了“分封制”,但西晋仍然短命。换句话说,柳宗元认为西晋早夭的原因在于分封制。由此,柳宗元是要推导出实行了分封制的国家其寿命也可能非常短。

郭知熠的反驳逻辑就在于,西晋根本就没有实行真正的分封制, 它实质上所实行的是一种“伪分封”。如果西晋没有实行真正的分封制,那么,从西晋短命的事实就无法推出分封制的王朝也可能短命这样一个结论。

我想这个反驳已经清楚了。至于为什么说西晋的分封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分封制, 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封制下设置诸侯国的主要目的在于拱卫京师。分封的诸侯国的国君是世袭的,这些诸侯国对中央形成一个保护层。为了能够达到拱卫京师的目的,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军队。这些军队由诸侯国君调遣。

司马炎在晋初分封同姓王时,共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 但这些同姓王所属的诸侯国却只能有极少的军队。按照规定,大国的军队只能有五千人,次国的军队只能有三千人,而小国的军队就更少,只能有一千五百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军队对于自己的诸侯国都无法保护,更谈不上什么拱卫京师了。因此,这就是为什么郭知熠说西晋的分封是“伪分封”的原因。

这个分封是完全名不副实的。而且各个同姓王根本就不“就国”,他们有些呆在京师,在京中任职。有些统领军事,“如汝南王亮,武帝时为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楚王玮,太康末,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将军;赵王伦,元康初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关中;齐王冏,是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许昌;成都王颖;惠帝时为镇北大将军,镇邺;河间王颙,为平西将军,镇关中”(《中国通史》第五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些同姓王甚至以回到诸侯国为耻辱。这些都是发生“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

我想读者诸君已经清楚了为什么说西晋的分封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封,而是彻头彻尾的“伪分封”。

郭知熠在下面还要说明:这个“伪分封”体制不仅不如真正的分封制,甚至不如郡县制。从本质的意义上说,它还是郡县制,而且是最坏的郡县制。

首先,这个体制从根本的意义上还是郡县制, 是中央集权制。诸侯国是名存实亡的。既没有军队,又没有财政权,说到底,这些诸侯国根本就没有丝毫的独立性。所以,除了名义上的分封及诸侯国外,这是不折不扣的中央集权。

但这个意义上的中央集权比郡县制更坏。这是因为朝中大权完全由司马家族所牢牢地控制住。不仅治理国家的能臣无法产生,带领军队的能将也无法产生。而且,这样一来,每个同姓王都以为自己有资格来作皇帝,或者来控制皇帝,从而造成天下大乱。所谓的“八王之乱”就是如此产生的。

而如果是分封制, 不仅朝中的大臣可以任用贤才,而且各个诸侯国的大臣也可以任用贤才。即使是郡县制,朝中的大臣也可以选用贤才。而在西晋的体制中,朝中的主要大臣和军队中的主要将领只能是司马家族中的成员,这个可选择的范围是如此地窄小,难怪西晋被弄得乌烟瘴气了。

为什么司马炎要采用这个非常奇怪的体制呢?

这是因为魏国灭亡的教训。魏国的灭亡,在司马炎看来,是因为曹魏的皇族的力量太小的缘故。我们知道,曹魏也大封同姓王。由此,我们看出曹魏的分封制更加不着边际, 更加不是真正的分封制。据说,曹魏的分封王甚至没有基本的自由,他们的活动都受到种种的限制,以至于他们羡慕平民的生活。

所以,司马炎要大大地加强皇族的力量。郭知熠认为,他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但方法却是完全错误的。他应该实行真正的分封制,让各个诸侯国拥有军队,让各个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让各个同姓诸侯王“就国”。 而不是让他们控制中央的行政权,控制中央的武装力量, 以至于最后乱国。

综上所述,西晋王朝早夭的原因根本不是什么分封制,而是司马炎所实施的“伪分封制”, 这个“伪分封制”在本质上是中央集权制,而且是最坏的中央集权制。

是被刘渊所建立的汉所灭。 当时汉主刘聪派中山王刘耀出兵攻打关中,晋憨帝司马业派大将去抵御,大败而回。而汉军却步步紧逼长安。而四方守将都坐以待毙,不去支援长安。当攻打长安的时候,长安城中粮食匮乏,憨帝听从索琳等人的劝谏,憨帝唯有忍辱投降,西晋就这样灭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17
司马氏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成功的篡夺了魏朝的政权。在消灭了蜀国之后,司马昭不久也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建立晋朝。之后又出兵灭吴;三国归晋,天下重新一统。然而西晋王朝在司马炎死后不久,天下大乱,西晋灭亡,重新进入长达几百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南北朝。关于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个人认为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继承人太差、辅国大臣昏晕、八王之乱。历代王朝的灭亡首先是政治上出现问题,西晋也不例外;让一个白痴做了皇帝,王朝中央政府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这个国家想不完戏也难。
西晋初期,由于平息了长期战乱,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出现了四海升平的繁荣景象,晋武帝司马炎就以为天下大治,于是朝野上下无不歌舞升平。出现了诸如石崇、王恺斗富的怪剧,就连武帝都参入其中,拿出皇宫的宝物支持王恺。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很快西晋初年的繁华变成了昙花一现。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武帝更是糊涂至极,不听诸位大臣的苦谏,选了个白痴儿子当太子。白痴儿子根本就驾御不了其他王室成员——各地分封的诸侯。到晋惠帝那个白痴皇帝当政的时候,周围的诸侯皇室成员一群野心家自然就蠢蠢欲动,觊觎皇帝宝座。他一方面重用外戚,一方面又分封皇室成员为独立性很强的诸侯,他死后八王之乱接踵而来,天下刚刚恢复的一点元气就这样又在大战乱中损失殆尽,八王中最后所谓胜利者东海王司马越根本就没有能力抵御北方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入侵,特别是刘渊,他参加过八王之战,亲眼目睹晋朝的综合国力丧失饴尽,于是回去建立了汉国,轻松地俘虏了西晋的两个皇帝,灭亡了西晋。
司马炎除了纵情声色,贪图享乐,对国家没有责任心之外,他本人的品格比较宽容厚道,象前代三国亡国之君刘禅、孙皓、曹奂,退位之后安享晚年,得以善终。对于直言敢谏的臣子,武帝虽不能采纳其言,却也不因对方当众驳自己的面子而恼羞成怒。太康三年,司马炎在南效祭祀之后,随口问身边陪同的大臣刘毅:“朕可以与哪个汉朝皇帝相比?”刘毅居然胆大包天的说:“可以和汉灵帝、桓帝相比”。众所周知,桓灵两帝就是昏愦无能,断送大汉江山的昏君。就连诸葛亮这样忠心的汉朝臣子也在出师表中提到:“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刘毅把一统天下,自诩英雄盖世的开国英主比成这两个昏君,司马炎自然非常震惊和诧异,但他也仅仅是震惊而已,没有象别的暴君大发雷霆杀掉刘毅,而是接着问:“怎么把朕与这两个昏君相比?”刘毅回答说:“桓、灵二帝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还不如桓、灵二帝”。司马炎闻言大笑,“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显然比两人强些。”由此可见司马炎的睿智和宽容。一个明白宽容的皇帝按理应该能成为守成英主,但贪图享受和没有责任心的两个缺点抵消了他的优点,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昏愦荒唐的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给下面的继承者留下尾大不掉的政治包袱,那是一笔极难消化的政治遗产——分封诸侯王。晋武帝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诸侯王在王国里可以任免文武官员。他原以为这样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却忘记了当年汉高祖刘邦分封诸王,以后造成“七国之乱”的经验教训。从此种下了“八王之乱”祸根。
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即位之后,给外戚、诸侯专权;遥控朝廷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八王之乱”和皇后专权都是政治斗争的必然产物。在资治通鉴上,司马光认为西晋灭亡的原因,一是对待少数民族的策略失误,不应该让他们进入内地,人口繁衍的太多难以控制。自汉魏以来归降的羌人、胡人鲜卑人多数分布在塞内诸郡,深入内地,逐渐成为当地汉族百姓的祸患,御史郭钦曾经上书提建议武帝应该趁平定吴国的余威,集结谋臣猛将把异族迁徙出塞内。这可是千秋万代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可惜司马炎没有听从,在晋朝王室争斗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五胡乘机乱华;灭掉了西晋。二是因为西晋鉴于曹魏王室孤立灭亡的教训,大量分封同姓王,并且让他们有很大实权,原以为可以拱卫中央政权,没想到反而造成国家权力分散。成为国家实力内斗内耗的主要力量,在内斗的过程中消耗了西晋王朝的国家元气,一个消耗尽元气的国家貌似庞然大物,就象腐朽的老树那样,受到外来的打击力量,轻轻的一阵微风就轰然倒下了。
西晋时期地主阶级势力庞大,他们有着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构成他们相对巩固的统治,尤其他们一旦和某种政权势力取得密切的联合,也就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到西晋时期,上层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权,其重要原因便是他们取得了大地主阶级的支持;当然,这种支持力量有时也意味着分裂,因为人们的政治利益往往是矛盾的。这也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缘起。
当然,综合以上所论,如果晋武帝死后继位的皇帝不十分愚蠢,即使是个中人之才,或者接受顾命的辅佐大臣具有相当的威望与才干,也是能够基本上控制政局的,也就是说西晋王朝肯定还将继续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直到统治阶级进一步腐朽和变质。然而正是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终于致使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矛盾迅速暴露和尖锐起来,这也就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的步伐。